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969096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可以对的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并让学生经历摸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过程与措施: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奇妙性,领略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布满着摸索与发明,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高数学素养。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培养科学摸索精神,提高人文素质,鼓励猜想,倡导参与,与人合伙,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建立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

2、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达,会进行乘方运算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达,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解决好负数的乘方运算。2.用乘方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几种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如何拟定的?几种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拟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2.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则体积为多少?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2=;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8在这里我们发现22,222都是相似因数的乘法,为了简便,我们将它们分别记作:2,23 ,2读作“2的平

3、方”(或“2的二次方”),23 读作“2的立方”(或“的三次方”).同样:()(-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那么:a像这样个相似的因数a相乘,记作什么?读作什么?记作an ,读作a的n次方。 对于an 中的a,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和负数,也就是说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二、摸索新知,讲授新课 一般地,个相似的因数a相乘,即aa,记作an,读作的n次方。 这种求n个相似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成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的n次方的成果时

4、,也可以读作的n次幂.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读作“9的4次方”,或“9的次幂”,它表达4个9相乘,即999;一种数可以看作这个数自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指数1一般省略不写例1:计算:()(4)3;(2)(2)4; (3)(-)5;(4)33; (5)24; (6)()2 解:(1)()(4)(4)(4)=4 (2)(-2)4=(2)(-)(-)(-)=1 ()(-)=(-)()()()(-)= (4)3=33=27 ()242222=16()()2=(-)(-)=观测以上运算成果,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

5、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思考:3与23有什么不同?(2)3与-23的意义与否相似?其中成果与否同样?(2)4与-24呢?()2与呢? 解答:()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达(-2)()(-2),成果是8;-23的底数是,指数是,读作2的次幂的相反数,表达为-(222),成果是8.(-2)3与23的意义不同,但成果相似.(-)4的底数是-2,指数是,读作的四次幂,表达(2)(2)(2)(-2),成果是16;24的底数是2,指数是,读作的4次幂的相反数,表达为-(22),其成果为-16(-2)4与2的意义不同,其成果也不同 ()2的底数是,指数是2,读

6、作的二次幂,表达,成果是;表达2与5的商,即,成果是()2与的意义不同,其成果也不同。因此,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三、运用计算机进行乘方运算 例: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 解: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 启动计算器后按照下列环节进行: ( () 8 ) 5 = 显示:() 3768 即(8)5=-3276 ( (-) 3 ) 6 = 显示:(3) 6 729 即(-3)6=79 用带符号转换键 +/ 的计算器: +/ 5 显示:-3268 3+/ = 显示:29 因此(-8)5=8 (-3)6=729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42页练习、2五、课堂小结 对的理解乘方的

7、意义,a 表达n个相乘的积.注意(-)n与a n两者的区别及互相关系:(-a)n的底数是a,表达n个a相乘的积;an底数是a,表达n个相乘的积的相反数.当为偶数时,(-a)n与a n互为相反数,当n为奇数时,(a)与-n相等六、作业布置 1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1、题,第8页第11、12题.七、课后反思1.5.1 有理数的乘方(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较纯熟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运算中能自觉地运用运算律。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措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结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运算同样合用于有理数的范畴,体会知识系统性。2.培养学生的观测探究能力,善于从

8、表面现象看本质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热情。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对的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小学我们进行数的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是如何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学了几种运算,你懂得它们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如何的吗?二、摸索新知,讲授新课观测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3+5022(-)-1 这个算式里,具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按如何的顺序进行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按如下运算顺序进行: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 如果有括号,先做括

9、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如上面式 3502(-)1 =3+54()-1 350(-)1 =3- =-例:计算:(1)2(-)3-4(-3)15; ()(-2)3+(3)(4)22-(3)2(2) 分析:分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做中括号内的运算,接着做乘除,最后做加减计算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 解:()原式=(27)-(12)+1 =-54+12+5 27()原式=8+()(16+2)9(-) -8(-3)18-(-4.5) =-8-54+45=575 例4:观测下面三行数: -2,,-8,16,-32,64, 0,6,6,8,-30,66, -1,2,4,8,-16,

10、32, (1)第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第、行数与第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取每行数的第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分析:第行数,从符号看负、正相隔,奇数项为负数,偶数项为正数,从绝对值看,它们都是2的乘方. 解:(1)第行数是 -2,(2)2,()3,(-2),(2)5,(2)6,()对比两行中位置相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第行数是第行相应的数加2 即 22,()2+,(-2)32,()+2, 对比两行中位置相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第行数是第行相应的数的一半,即 -2.5,(2)20.5,(2)30.5,(2)4.5, (3)根据第行数的规律,得第10个数为(),那么第行的第0个数为(2

11、)102,第行中的第个数是(2)10 因此每行数中的第0个数的和是: (2)1+()102+(2)100.5 =1024+(102+)+10240.5 =102+126+512=256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一般按运算顺序进行,但有时根据运算律会使运算更简便,因此要在遵守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快捷、精确.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47页至第4页习题1第3、8题六、课后反思 1.2 科学记数法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运用1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达不小于10的数,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措施:体会科学记数法

12、的好处和化繁为简的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的使用科学记数法表达数,体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达不小于1的数。难点:探究用科学记数法表达不小于10的数的措施。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乘方的意义,a表达什么意义?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2.10= ;03 ;104 。100=101 (写成幂的形式,下同);100= ;1000 ;10000= 。二、摸索新知,讲授新课 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人,太阳半径约为,光的速度约为米/秒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困难,那么有简朴的表达措施吗? 让我们先观测1的乘方有什么特点? 10210,130,04=1000, 即10的n次幂等于100(在1的背面有n个0),因此可以运用0的乘方表达某些大数,例如5.67=.6718 读作:“67乘10的8次方(幂)”. 这样不仅可以使书写简短,同步还便于读数. 像上面这样,把一种不小于1的数表达到a10n的形式(其中不小于或等于1且不不小于10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