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清水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沪科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968749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清水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清水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清水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清水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清水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清水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清水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沪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继称重法测浮力后又一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教材由生活现象“死海不死”和压强知识联想,猜想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所处深度有关的猜想,再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有关;由此猜想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并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的安排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二、学情分析:“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小学科学五(下)的第一版块“沉和浮”中介绍了浮力,测量了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学生已经通过实验对

2、浮力的概念及大小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另本章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些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整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主动学习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三、设计思路:以“真假王冠”引入课题,提出问题:如何测不规则物体体积?引出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再由学生提出其它可能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共同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3、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推导,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关;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生平,由他的三句名言自然引出科学精神。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 .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 .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3 .培养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熏陶真、善

4、、美的科学情操。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2)难点: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五、教法的选择1、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究历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情操。2、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一一设计一一验证一一分析归纳一一评估。六、教学准备分组:弹簧测力计1只、阿基米德实验器一套、烧杯一个、水若干。八、课堂主线设计:知识线索:(隐线)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情景线索:(明线)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掺假逻辑线索:(思维线索)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测出王冠的体积,进而求出王冠的密度。九、教学过程课

5、题9.2阿基米德原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 .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 .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 .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突破方法实验、猜想与推理重点阿基米德原理1.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难点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分组:弹簧测力计1只、阿基米德实验器一套、烧杯一个、水若演示:多媒体课件

6、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单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兀一、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引入新课由“真假王冠”的故事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小学回顾: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可能还和物体密度、所处深度等有关?实验探究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方案:将同一土豆分别放入水、盐水中,观察浮沉。现象: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想并验证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下面做铺垫和准备。得出结论:F浮与p液有关分析:p水p盐F浮水+N=GF浮盐=GF浮水F浮盐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并进一步

7、用二力平衡知识进行理论分析,深化已有知识经验。实验探究2: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引导:研究与V排有关,要改变什么?同时,控制哪些因素相同?记录数据:浸入体M G/N拉力F/N浮力F设计方案:将铁块浸入水中积浮/N全部引导:F浮1与F浮2关系怎样? 得出结论:F浮与V排有关培养观察、 分析实验的 能力。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物体G/NF/NF浮/N铁块铜块实验探究4: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有关?引导:如何控制变量?记录数据:体积不同,分别用称重法测 出它们所受浮力,并比较 F 浮大小。观看学生做实验的视频,记 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设计方案:将铁块浸没水中 深度不同,分别用称重法测 出它

8、们所受浮力,并比较 F 浮大小。观看学生做实验的视频,记 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设计方案:将相同体积,不 同密度的铁块、铜块,分别 物体浸入水中,称重法测它 们所受浮力,并比较 F浮大 小。观看学生做实验的视频,记 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质量,重力称重法测浮力带刻度塑料桶接排出水,测量体积,计算G排将G排倒入测量筒,比较 G与F。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得出 最佳的实验方案。各组成员分工协作,设计实 验步骤和实验表格,记录实 验数据。通过讨论让 学生设计出 切实可行实 验方案,加 深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 实验设计能 力分析概括 能力。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 增进交流与

9、合作的意 识,培养学 生的科学兴实验探究3:浮力大小与浸入深度有关?引导:如何控制变量?记录数据:G1=G2=N,F1=N,F2=No引导:F浮1与F浮2关系怎样?得出结论:F浮与深度无关引导:F浮1与F浮2关系怎样?得出结论:F浮与p物无关提问: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乘等于什么?可以求出什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二者怎样怎样的数量关系?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1)设计实验方案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如何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如何用实验验证结论?实验所需的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测量筒、溢杯、塑料桶、水。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测量筒与圆柱体重力G;

10、将石块体浸没人盛满水的溢杯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读出带刻度塑料桶接排出水体积V排;将塑料桶中G排倒入测量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计算5浮=6不,G排=p水gV排,比较GF,验证实验。板书设计(2)进行实验,分析总结: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各组交流评估。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数学表达式:F浮=G排。学以致用:测王冠密度的题目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的质量为0.49kg,浸没在水中称时,测力计示数为4.5N.求:(1)王冠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王冠体积为多大?(3)王冠的密度是

11、多少?王冠是否是纯金的?(金的密度是17.3x103kg/m3)你说我说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三)课堂小结(见板书设计)次数G(N)F(N)F浮(N)V排(m3)m排(kg)G排(N)F,(N)123(四)布置作业。趣。分析实验数据,师生共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已知:m=0.49kg,F=4.5N求:F浮=?V=?p=?解:由G=mg得G=mg=0.49kgX10N/kg=4.9NF浮=G-F=4.9N-4.5N由F浮二pgV得F浮0.43V=F浮=m=4x10-5m3m/日=得V0.490.00004kg/m3=12.25x103kg/m317.3x103kg/m3前后呼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阿革米徭原理影响浮力大小因素P液U排牯想P物h实验:控制变量结论有关无关P液V排p物h猜想:实骏G排测F浮G-FG杯测训g+杯GF+Gtlh结必F泮二G排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