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策略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9679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策略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策略分析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但因主客观原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得很不平衡。少数学生因探究意识薄弱,能力欠缺,学习效果差,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除此之外,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完成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做作业,害

2、怕考试,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总之,他们缺少独立性、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有被迫学习的心态。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为了敷衍老师和家长,他们硬着头皮学,不求甚解,严重者干脆放弃学习,自暴自弃。要想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就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因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目前农村家长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不一,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农村的许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根本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也日益增强,但

3、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了,矛盾也日益凸显。学生在家学习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指导,课后的学习也得不到辅导,他们自然会偷懒,马虎应付,甚至不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和内化,在之后的学习中自然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厌学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数学的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教学评价因素 素质教育提倡各学科的课程对教学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学为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导致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整天泡在习题和试卷中,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

4、。小学生天性爱玩,却没有时间从事课外活动,再加上每次考试后,学校一般都按学习成绩排名次,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3.师资素质因素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较低,有相当多的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教学效率自然低下;其次,农村小学教师有不同程度的传统教育观念,一切服从上一级行政部门下达的升学考试指标,一切教学服务于升学考试,仅以考试分数论教学的成败;再者,农村小学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普遍不强,对学生缺少关爱和尊重。面对学困生,有不少教师抱怨、训斥,也有些教师采用粗暴的方法体罚学生。他们实际上都是恨铁不成钢,但这种不良心态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

5、厌学情绪。 4.农村社会因素 “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泛滥之势,不少家长功利心严重,认为不需花钱读书,不懂文化同样可以到发达地区打工赚钱。同时,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不少年轻人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受到的影响较大,注重打扮,甚至结成团伙,讲究所谓的江湖义气,整天打架斗殴。还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中萎靡不振。学生染上这些恶习后,由开始的不按时上学,发展到逃学,甚至退学。 5.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持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具体表现为: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模糊不清,

6、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概念。这些学困生往往具有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情绪低落、不配合老师、抄袭答案等特点和行为。 二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这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内在因素,具体体现为:学习数学的兴趣低、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自觉性差、好玩、管不住自己、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此外,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较差,从不主动复习,也不能找出学习的重难点,不能从材料中获得相关的信息,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干扰,学习很被动。 三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他们学习方法不当,即便记忆力很好,也很努力,但由于死记硬背数学定义、法则,不求甚解,始终无法举一反三。在做作业、练习时,他们生搬硬套公式,不能灵活运

7、用;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淡薄,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无所谓心态。 四是大多数学困生性格内向,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愿意向别人请教。 总之,学困生缺乏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但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只得硬着头皮学,死读死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不能正确看待问题而产生的嫉妒心理,一次次失败和批评带来的失望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 1.全面了解学困生 全面了解学困生是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交谈,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认真分析每位

8、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他们的智力水平,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找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后,要给每一位学困生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对症下药。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一是加备关爱,唤起学习动机。所谓加备关爱就是要注重情感教育,用真诚去关爱、感化学困生。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教育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教师要用真诚去关爱、感化这些学困生,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先回答学困生的提问,优先给学困生板演等。如学困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时,老师要给予他们机会,不管他们回答得对与不对,都要让他们感到在老师心中他们和优生一样都是老师喜爱的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应尽量多给他们时间或多给他们一

9、些提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同时,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开导认知水平较低、厌学且自制力差的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获取、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技能的掌握,都与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分不开,所以要想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老师真的信任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与老师真诚交流。师生的情感深了,老师的威信度提高了,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就有仰慕之情,进而对老师所上的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是挖掘社会资源对学困生的正面影响。除了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教师

10、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如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学困生的成长。成绩优良的学生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困生的学习有着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学校的集体教育和家长的关心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有促进作用。 三是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抓住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和小学生具有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强化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保留数学知识核心本质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将数学题中陈旧的、刻板的、乏味的成人化素材替换为鲜活的、灵动的、有趣的儿童化素材,使题目的现实素材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无缝对

11、接。教师可以借助动手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进其手、脑、眼、口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如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开口说。学生将圆分割,然后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图形,并顺利推导出了圆面积公式。这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成功教育,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鼓励、评价,用学困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激励学困生,采用

12、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导评等方式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多写激励性或商量性的批语,让学生树立信心。只有这样,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 四是在教学中,改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目标教学”,变“启发式”教学为“讨论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师应根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确立好

13、教学目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各种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成功达成。学困生往往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交头接耳开小差。教师可把学困生的这些缺点作为教学资源,不是压制他们上课交头接耳的行为,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说,让他们讨论。巧妙的提问能激起学困生思考、讨论的兴趣,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出所讲授的知识,为学困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基础。 3.进行学法指导,让学困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学困生本身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一般不愿动脑筋,一切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要从学法指导入手,让他们学会预习、学会上课、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做作业,知道只有认真完成数学学习的每

14、一环节,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思维活动便能更加持久,更加深入,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课堂上的学习方法指导有:(1)学习目的的指导。教育学生了解知识是愚昧的克星,知识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所以学习知识必须认真求实,不耻下句。(2)掌握知识方法的指导。如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 综上所述,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要因人而异,研究方法,因材施教,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只要我们以诚相待,以爱相对,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学困生就绝不是荒原上的一株杂草,而是花园中的蓓蕾,最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