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倩 汪山土库 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问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6731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彬倩 汪山土库 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问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彬倩 汪山土库 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问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彬倩 汪山土库 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问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彬倩 汪山土库 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问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彬倩 汪山土库 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问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彬倩 汪山土库 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问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彬倩 汪山土库 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问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立邦为爱上色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调研问卷、村落基本情况村落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岗当地村落概况汪山岗位于南昌市北郊45公里处的新建县大塘坪乡境内,北靠修河支流蚂蚁河,南临大塘 “坪”内万亩良田。汪山岗东起(南)昌铁(河)公路,西至汪山老基村庄西端,南到红光渠道, 北临蚂蚁河,辖面积为4.73平方公里。汪山岗现有人口 260人,其中农业人口 228人, 耕地面积860亩。汪山岗程氏始迁祖玉琭公(14861546),为大塘程氏恭、泰、信、敏四房之泰房四世孙, 因地处鄱阳湖西汊,紧靠修河支流蚂蚁河,遂以种田养鸭为生。经数代繁衍,人丁

2、兴旺。 至逢寿(字九龄、号模山、官名楷)公、逢禄(字养贤、号笏堂、官名达先)公兄弟俩又迁汪山 新基。兄弟俩秉承先祖之志,“弱冠苦志诵读”,耕读遂成家风。至嘉庆庚申(1800)、嘉 庆丙子(1816)、嘉庆癸酉(1813),子辈中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人相继中举;嘉庆辛 未(1811)、嘉庆甲戌(1814)、嘉庆庚辰(1820),矞采、楙采、焕采又分别中试进士。自后, 兄弟三人官运亨通,于清道光朝分别官至湖广总督、江苏巡抚、安徽巡抚,呈现“一门三 督抚”的盛况。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鄱阳湖滨,赣江中下游,属江南丘陵滨湖地区。其中有汪山 土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月牙塘、明朝

3、古井、老基祠堂等古迹景点,是江西历史文化名村。 距汪山岗5公里外的东北方向,就是距今2000多年、保存最完好的西汉古墓的海昏侯墓。当地历史环境要素新建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心城区西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有“鱼米之乡 之称。东临赣江,西连西山,北至鄱阳湖,南与丰城市、高安市接壤。其在历史上先后经 历了 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围攻南昌,新建成为拉锯战场。1926年,北伐军攻克 南昌,南浔铁路的东化到牛行一带是关键战场。1930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 第一军团来到西山万寿宫,召开“八一起义”三周年纪念大会,并广泛发动西山、生米、石埠一带群众和武装群众。“七七”事变后,全国

4、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3月27日南昌 沦陷,国民党五十八军新十师的将士及全县人民同日寇开始了为期六年漫长的浴血之战。至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发动渡江之战,突破长江天堑,进入江 西。5月20日,南昌和新建全面宣告解放。现区治长堎镇,原为荒丘,1961年始建。 随后在1949年后,汪山土库全部分给了老百姓住,后期收回作为阶级斗争的反面展览馆。 土库建筑结构奇特、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其雕梁画栋、花楼重门、高梁粗柱令人眼花缭 乱,它糅合皇家宫廷建筑、徽派建筑、苏州园林、赣南围屋和南北民居之精粹,形成了独 具特色、自成一体的汪山土库建筑风格,让人身临其境,感觉土库高雅幽静、庄重肃

5、穆、 森严气派、琼宇辉煌。 汪山土库整个建筑由25幢砖木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房子的外 墙连成一体,具有赣南客家围屋的特点。砖黛瓦,封火山墙,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 迭,檐口有勾头滴水,整个墙体一斗一眠,内用土胚灌斗,腰墙是眠砖,呈现徽派建筑特 征。外墙无粉刷,墙头下粉门色线角,这是有别于徽派建筑而采用的当地建筑工艺。其中 稻花香馆,望庐楼等则按苏州园林风格建造。俗语说:“富不过三代。”程氏族人于此聚族而居,逾经百年,何以长盛不衰呢?这和程 氏家族的家规家训有莫大关系。汪山土库的祖堂有四块二米见方的大匾额,分别写着“忠、孝、廉、洁”四个大字。祖堂 是教育族人、凝聚人心的地方,所谓“下是聚吾属

6、,上是礼吾先,庭训隶义方,弟兄奉团 结”。祖堂内还悬挂有一副对联:“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入选楼。”该联为林则徐 所题写,不仅生动赞赏了程氏三兄弟的文笔和才华,而且把汪山土库的所处环境和风貌写 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程氏一族非常重视教育。在他们的眼中,书香府第才可以算作“延世泽”的门第。他们曾 倡导和建立“宾兴会,为当地贫困子弟进京科考提供盘缠和食宿。土库里的女性可以不 学女红,却必须读书。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没有女子“绣楼”,却有好几处私塾学 堂,诸如“望庐楼”“稻花香馆”等。取名“稻花香馆”,其寓意和愿望是:“稻花香了, 离收获还远吗?”读书多了,自然会有丰厚的人生收获。程氏子女因为

7、有良好的家教家训和勤奋读书的传统,使他们在良好的教育中,具有深厚的 儒学文化素养,从小接受伦理道德熏陶,树立修身、齐家、报国的自觉性,故而进入社会 之后,能够在各自的事业上做出积极贡献,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作为的各类人才。当地村落人口特征村中大部分家庭结构为三世同堂,年轻壮劳力基本外出打工,也有部分家庭主要靠依附当 地旅游业发展。其中汪山土库均为程氏家族。现汪山土库为旅游地,无程氏家族人员居住。程氏宗族简况: 晚清一民国时期,程氏家族兴起于嘉庆朝,程矞采、程楙采、程焕采三兄弟先后高中进士;道光朝三兄弟又先后荣升总督、巡抚,成为大清王朝的能臣和要员。此后,程氏家族代代 有人考取功名,共计出过六

8、位进士、十七位举人、一百多位大大小小官员而成为当地的豪 门望族。程氏家族士绅尊崇儒教和理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一方面在家 族内实行自我管理,如用家礼族规约束族众,家族管理层与士绅言传身教典范引导族众, 设私塾义学教育族众,修家谱建祖堂祭祀祖先团结凝聚族众等;另一方面,在乡里积极参 与社会事务管理,例如,新建县大塘坪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常遭受洪涝灾害,汪山土库程 氏家族乡绅主动出钱出谷,赈灾济贫,帮助灾民渡过饥荒;又出钱出力,修筑圩堤,治理 水患,保护农田与农作物以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大力投资于教育,购置义田、建 义仓、办义学私塾及石泉小学,教育家族子弟及当地乡邻子弟努力读书,

9、革除赌博抽烟及 斗殴等陋习,成为家族的维护者和经营者,成为遵纪守法的人。其中具有近现代代表性的有著名的音乐家程茂云-三民主义的谱曲者,曾经的中共芜湖 市委副书记程茂森,共产党的先驱程时勋噺四军烈士。村落现有选址形成年代(请直接勾选)口明代及以前回清代口民国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当地村落传统格局保存程度(请直接勾选)村落保持良好的传统格局,街巷体系完整,传统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与生产生活保持密 切联系,整体风貌完整协调,格局体系中无突出不协调新建筑。村落基本保持了传统格局,街巷体系较为完整,传统设施活态使用,与生产生活有一定 联系,格局体系中不协调新建筑少,不影响整体风貌。回村落保留了一定的集中连

10、片格局,保持了较为完整的骨架体系,能较为完整看出原有的 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基本不使用,格局体系中不协调新建筑较多,影响了整体风貌。传统区保持了少量的传统基本骨架体系,能零散看出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完全不 使用,传统区存在较多新建不协调建筑,风貌非常混乱。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反映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请直接勾选)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定历史背景或民族特色,村落与周边环境能 明显体现选址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回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具有一定地域和文化价值,村落与周边环境能体现选址所蕴含的 深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有较高的科学、文化

11、、考古、历史价值。村落选址、规划、营造保持本地区普遍的传统生活特色,村落与周边环境勉强体现选址 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一般。村落与周边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或传统的田园风光保有和谐共生的关系(请直接勾选)村落周边环境保持良好,与村落和谐共生,清晰体现原有选址理念。回村落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变,但与村落较和谐,能够体现原有选址理念。村落周边环境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村落建设相冲突,几乎不能体现原有选址理念。村落全景图用照片呈现村落全景,请另以JPG格式提交。村落照片资料村落视频资料呈现当地村落概况、传统建筑、特色节日、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 文化遗产等多方面传统文化生

12、活的照片资料,青另以JPG格式提交, 并补充相关附注。用视频记录当地方言、民歌等;邀请当地人口述村史;记录当地特 色节庆活动。请另以视频格式提交。当地传统建筑整体情况汪山土库始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同治年间(1851年左右)建成主体。整体建 筑东西长337米,宽180米,占地108亩,共1443个房间、572个天井,另有25栋抬 梁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汪山土库以江南园林建筑、赣派建筑与清朝宫廷建筑相结合, 形成八纵七进的豪门府第。主要建筑有:祖堂、八尺巷、望庐楼、诵芬堂、稻花香馆等。当地民居建筑概况汪山土库是汪山岗现存的传统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与研究价值的古建筑,位于如今的汪山 岗

13、村中心位置。其周边多为商店、饭店与民居混合的现代农村建筑。当地建筑以赣派建筑 为主,布局简洁、朴实素雅,以砖、木、石为原料,木构架为主。对于当地居民意义重 大的建筑是什么?请 简述原因汪山土库是历史上汪山岗程氏家族的居住地,是大塘坪乡的象征, 其建筑规模之浩大在江南乃至全国罕见。虽然如今程氏家族已经搬 迁,但以汪山土库为核心的旅游业是汪山岗的支柱产业。当地现存最早建筑 修建年代明代及以前回清代民国 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当地传统建筑群集 中修建年代明代及以前回清代民国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建筑及其细部、及周边环境保存情况。(请直接勾选)现存传统建筑及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

14、好且分布连片集中, 风貌协调统一,仍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保持了传统区的活态性。回现存传统建筑及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较完好,建筑质量较好且分布连片, 仍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不协调建筑少。现存传统建筑部分倒塌,但“骨架”存在,部分建筑细部保存完好,有一定时期风貌特 色,周边环境有一定破坏,不协调建筑较多。传统建筑大部分倒塌,存留部分结构构件及细部装饰,具有一定历史与地域特色风貌, 周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现存传统建筑所具有的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美学价值(请直接勾选) 回现存传统建筑所具有的造型(外观、形体等)、结构、材料(配置对比、精细加工、地 域材料)、装修装饰(木雕、石雕、砖雕

15、、彩画、铺地、门窗隔断)等具有典型地域性或 民族性特色,建造工艺独特,建筑细部及装饰十分精美,工艺美学价值高。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具有本地域一般特征,代表本地文化与审美,部分建筑 具有一定装饰文化,美学价值较高。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不具备典型民族或地域代表性,建造与装饰仅体现当地 乡土特色,美学价值一般。至今仍大量应用传统技艺营造日常生活建筑。(请直接勾选)回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仍大量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 风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具有传统禁忌等地方习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工艺水平 有典型地域性,。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较多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风 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具有传统禁忌等地方习俗,技术工艺水平有地域代表性。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较少应用地域性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 式与风格或与传统风貌一定程度上协调,营造特色有地域代表性。请用一句话说明选择 这栋建筑的原因祖堂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建筑风格极具代表性,除祭祀祖先外,也 是子孙的婚、丧、寿、喜,族内会议等的开展的重要场所。建筑名称汪山十库祖堂修建年代明代及以前回清代民国建国初-1980年以前口1980年以后建造主人及建造原因程氏三兄弟: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为祭拜祖宗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