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96696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度从汉隋唐宋四代史志所见的庄子传本专业:中国哲学方向:中国古代哲学导师:少明 教授 大为辩论委员会签名主席: 委员: 2003年5月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展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当。 大为2003年5月18日感中华儒道研究协会支持从汉隋唐宋四代史志所见的庄子传本摘要史记中的庄子考察史记庄子列传描述的古本庄子的面貌。从汉隋唐宋四代史志所见的庄子传

2、本分析汉隋唐宋四代史志中记录的庄子变迁。依据以上两文提供的文献学背景,对“庄子非孔说的两种辨正比拟两篇宋人对庄子哲学的解说。关键词: 史记 史志 庄子传本 篇 卷Title: Textual Versions of Zhuang-Zi in the Catalogues inthe Annals of four DynastiesMajor: Chinese PhilosophyName: Pan Da WeiSupervisor: Chen Shao MingAbstractZhuang-Zi inShi-Ji studies the face of Zhuang-Ziof archaic

3、textual version appeared in the Biography of Zhuang-ZiofShi-Ji.Textual Versions of Zhuang-Ziin the Catalogues inthe Annals of four Dynasties analyses the textual evolution of Zhuang-Zi in Han, Sui, Tang and Song Dynasty.Based on the philological fact above mentioned, Two Essays on Zhuang-Zias a Conf

4、ucianisms Opposition makes a contrast between two explanations of Zhuang-Zi philosophy given by two writers in Song Dynasty.Keywords: Shi-Ji, the Catalogue inthe Annals, textual version of Zhuang-Zi, chapter, volume 目录 摘要目录引子p.1史记中的庄子p.2从汉隋唐宋四代史志所见的庄子传本p.9对“庄子非孔说的两种辨正p.21参考文献p.25文献综述p.26附录一:俞正燮庄子司马彪

5、注集本跋p.27附录二:王安石庄周上p.27附录三:轼庄子祠堂记p.28附表:汉隋唐宋四代史志中的庄子p.29引子庄子并不故弄玄虚,然而它的单纯却正是它令人着迷的地方。不论后来者从中读出多少微言大义,这种单纯仍然存在于我们的肉眼就可以凝视的文字本身,正如风行水上,月至中天,诗人吟咏后,我们看它们的眼便从此不同。但是有太多诗句翱翔在月亮和我的手指之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庖人所见,无非牛也。史记中的庄子庄子与庄子,正史始见史记老子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6、。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一书以与其它诸子书,意旨如何姑且不论,毕竟有典有册,考其前后本末,即知流传有绪,不是天书。史记八书不录典籍,上录史记列传的记载是今人了解

7、汉武时史迁作书时庄子一书准确地说是史记所云“十余万言的面貌的依据。但是,史记列传关注的中心在传主,体例与后世史书的艺文志/经籍志大有不同,但正如清人章学诚所言 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三汉志六艺第十三之三:“艺文虽始于班固,而司马迁之列传,实讨论之。观其表达,战国、秦、汉之间著书诸人之列传,未尝不于学术渊源,文词流别,反复而论次焉。刘向、刘歆盖知其意矣。故其校书诸叙论,既审定其编次,又推论其生平;以书而言,谓之叙录可也;以人而言,谓之列传可也。史家存其部目于艺文,载其行事于列传,所以为详略互见之例也。艺文据籍而纪,其于现书部目之外,不能越界而书,固其势也。古人师授渊源,口耳传习,不著竹帛者,实为后代群

8、籍所由起。盖参观于列传,而后知其深微也。艺文一志,实为学术之宗,明道之要,而列传之与为表里发明,此那么用史翼经之明验也。章学诚著校雠通义未见有单行本,可参看中华书局1994年版章学诚著、叶瑛校注的文史通义校注后附,引文见该书第1023-4页。,此中包含的信息并不局限于体例而能一脉贯穿。以“见书不见人之眼观之,史记庄子列传恰是对庄子“十余万言的一篇极妙的介绍: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作者的名氏爵里和生活时代。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作者的思想要旨。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篇幅、风格。本句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 本文引史记古注两种:唐人司马贞史记

9、索隐和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可看史记,(汉)司马迁撰、含(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古籍,1996年。以下简称索隐注:“其书十万余言,率皆立主客,使之相对语,故云偶言视“其著书十万余言意即“其书十万余言、这“十余万言是庄子所著的一本完书,非。史迁“据诸子百家之书史记索隐序:“又其属橐,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与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错综隐括,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作史记,然而当史迁作史记之时,彼“诸子百家之书尚不是诸子百家之“书也。列传言诸子著“书处甚多,以书名、字数、篇目含篇数和篇名的有无分类如下:有仅记书名者:管晏列传晏子:“太史公

10、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与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有记书名、篇数、不记篇名者:老子非列传申子:“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孟子荀卿列传孟子:“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有记字数、篇数者:老子非列传老子:“关令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有仅记字数者:孟子荀卿列传荀子:“荀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有仅记篇数者:老子非列传老莱子:“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孟子荀卿列传慎到:“慎

11、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有记字数、列举局部篇名者庄子入此类:老子非列传非:“非故作孤愤、五蠹、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人或传其书至。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斯曰:此非之所著书也。孟子荀卿列传驺衍:“驺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有仅列举局部篇名者:管晏列传管子:“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与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屈原赋二十

12、五篇,汉书艺文志不入诸子略而入诗赋略。屈原与诸子同时,著述体例不是文体可以与诸子互照,故此处一并列出。私人著述始于战国,已为人熟知 参看罗根泽著战国前无私家著作说。收入罗根泽著、周勋初编选罗根泽说诸子,#古籍,2001年。,但著述的情形如余嘉锡所说 语出余嘉锡古书通例案着录第一汉志着录之书名与别本单行。古书通例收入余嘉锡著、周士琦编选余嘉锡说文献学,#古籍,2001年版,引文见该书第200页。并可参看傅斯年著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一个短记,原文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二分1930年,收入傅斯年著、吕文浩选编出入史门,浙江人民,1998年。,“古人著书,并无专集,往往随作数篇,即以行

13、世。此种别行的散篇,亦即史记云诸子著“书之“书。上录老子非列传“王见孤愤、五蠹之书一段,“非之所著书不指非子而指散篇孤愤、五蠹,即是明证。“老子乃著书上下篇之书、“著书二篇,号曰申子之“书、“故其庄子著书十余万言之“书等,也都是指这种散篇,而不指老子、申子申子者,先有“著书二篇,然后“号曰申子、庄子书。所以即便其人一生著作不辍,然而著述辑集,亦必“迨与暮年或其身后,乃聚而编定之。其编次也。或出于手定,或出于门弟子与其子,甚或迟至数十百年,乃由后人收拾丛残为之定著、汉诸子,惟吕氏春秋、子之类为有统系条理,乃一时所成,且并自定篇目,其它那么多是散篇杂著,其初原无一定之本也。 语出古书通例论编次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