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障技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96370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保障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综合保障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综合保障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综合保障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综合保障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保障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保障技术(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保障技术国家军用标准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提出了运用综合保障专业工程技术的要求。综合保 障技术是在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如何结合标准介绍有 关内容?图21说明了第二部分的总体结构,即我们试图在综合保障技术的题目下回答七个问题。另外, 这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武器装备或系统(简称装备)的综合保障问题,所以用“装备”(产品的一个类别) 一词较多,而用广泛的“产品”一词较少。这一点与本讲义的其它部分有所区别。1 GJB9001A标准的要求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以下条款明确提出了运用综合保障专业工程技术的要求: 7.3.1设计和开发策

2、划提出:组织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时,应“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 综合保障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按规定的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 资源”。7.3.3设计和开发输出提出:设计和开发输出应“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7.5.7 交付提出:交付的产品需“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 障资源”。7.5.8 交付后的活动提出:产品交付后,组织应保证“对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安装或维修、备品 及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有充分的技术和资源,并按规定实施”。2 综合保障的由来大家都知道,保障问题几乎是所有产品经常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即使

3、是简单的产品也需要保障,这是 因为产品从研制到使用,要保证它正常地发挥功能或者通过维修保持、恢复其功能,必然或多或少地涉及: 消耗能源、材料、备件;使用辅助设备、工具;产品正确使用和维修的必要说明;对产品使用者以及产品 使用环境、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等。这些都是保障工作的内容。通常我们说,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离不开人、机、料、法、环(操作者、设备、材料、操作方法 环境)等因素。与此类似,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也可以把产品的保障问题归纳为人、机、料、法、环: 人对人员和能力的要求;机提供使用和维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等; 料提供能源,备件、易损件等;法提供技术资料、文件; 环使用和维修

4、环境以及产品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接口要求。如果一个产品本身不好保障(包括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差)或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它的功能再好 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从产品研制开始就要考虑它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保障问题,把产品设计得能够方 便地保障,同时规划好它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保障资源。和一般产品相比,武器装备的保障问题就更为复杂,因为现代的装备本身就越来越复杂。随着大量高 技术、新技术的运用,电子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装备特别是大型武器系统常常是由主战装备、电子信 息系统和保障系统构成的一个体系。现代战争事实上已成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因此,装备质量管理强调 主战装备和保障系统要同步建设,在保证主战装

5、备质量的同时,必须保证保障系统的质量,才能实现整个 系统的互连、互通、互用,使装备在使用中充分发挥效能。试想,一个武器系统不发生或很少有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又可以很快恢复,既能方便地保障(好保障), 又有适宜的保障资源(保障好),这个系统就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要它什么时候工作就可以什么时候工 作,具有很高的战备完好性。这样的装备才真正具有战斗力。“好保障”、“保障好”六个字是综合保障 问题的简单概括。保障性的含义就是: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 要求的能力。综合保障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的“综合后勤保障”(ILS),考虑到“后勤”一词在我国已有它 特定的含义,

6、就简化为“综合保障”一词。综合保障的含义是:为满足战备完好性要求和降低寿命周期费 用,在装备设计中综合考虑保障问题,确定协调的保障性要求,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 保障并对保障性进行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可见,保障性是产品的一种质量特性,为达到产品保障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就是综合保障工 作的内容。正如可靠性、维修性都是产品质量特性,通常把为达到可靠性、维修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 动分别称之为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一样,可以将综合保障工作称之为保障性工程。应当说,保障性工 程是在可靠性工程和维修性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64年6月,美国国防部首次颁布了 DODI 4100

7、.35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研制,明确规定 要在装备设计中应用综合后勤保障。1968 年,这个文件改为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 提出了综合后勤保障的 11 个组成要素。 1973 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两个重要的军用标准,即 MIL-STD-1388-1后勤保障分析、MIL-STD-1388-2国防部对后勤保障分析记录的要求,将后勤保障 分析作为开展综合后勤保障工作的分析技术。1983年,美国国防部颁布DODD5000.39系统和设备的综 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突出了装备的战备完好性要求,明确规定:“综合后勤保障的主要目标是以可 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系统的战备完好性目标”;

8、并明确了综合后勤保障的政策、程序、职责、要素 等内容。从1994年开始,美国国防部进行采办改革。1996年,重新颁布DODD5000.1防务采办进一 步明确保障性的地位以及实现保障性的途径;规定在武器系统的整个采办过程中开展综合保障工作,以确 保系统的设计和采办能够得到经济有效的保障,以满足平时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在我国,长期习惯的做法是装备研制出来以后才开始考虑它的保障问题。于是,许多本来应当与装 备研制同步进行的保障性设计及应当尽早安排的保障设备、设施等配套建设,要到装备交付使用部队后才 考虑,为时已晚。结果是由于装备自身设计得不好保障或缺少配套的保障资源,造成装备在使用中发生很 多问

9、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形不成战斗力;也造成装备使用和维修费用以至寿命周期费用大量增加。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综合保障已成为制约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这些 问题部队反映强烈,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八十年代,随着我国军事装备领域可靠性、维修性工程技术的普遍开展,逐步引入了综合保障的概 念。先后颁布了国家军用标准GJB1371装备保障性分析和GJB3837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出版了 装备综合保障方面的专著;通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标准的宣传贯彻活动逐步推动综合保障工作的开 展。1999年,总装备部正式发布了 GJB3872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2001年,总装备

10、部发布GJB9001A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综合保障的基本要求纳入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装 备综合保障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种促进和推动。承担军品任务的组织应当按照GJB9001A的要求建立并运 行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地开展产品综合保障方面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审核员应当按照 GJB9001A的要求对组织运用综合保障专业技术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审核,以共同促进提高装备质量水平, 满足国防建设需求。3 保障性要求3.1 保障性定性要求3.1.1设计特性方面 在设计特性方面,保障性定性要求就是要把产品自身设计得易于保障的那些定性的要求,例如: 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和简化的设计;

11、实行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采用降额设计和热设计等尽可能减少故障的技术;有很好的可达性,采用快锁检测的窗口,采取防差错措施,尽量避免产品维修时容易使人疲劳的能方便、快捷地获得正常使用所需能源及其他配套装置,便于牵引、校验、充电、填料、加油、 挂弹;能方便地获得正常使用所需检测、校准装置、工具和技术资料; 能方便、快捷地获得维修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工具、备件等; 尽可能降低对产品使用和维修人员及技术等级的需求;充分考虑未来使用的环境,以及在包装、装卸、运输、安装、储存等过程可能遇到的技术接口问 题。不难看出,在设计特性方面的保障性定性要求包括了减少故障、方便维修和检测等可靠性、维修性、 测试性方面

12、的定性要求,同时也包括了便于使用、便于充、填、加、挂等方面的定性要求。但是,并不是 所有可靠性设计都可以使保障问题简单化,如冗余设计。3.1.2 保障资源方面 在保障资源方面的保障性定性要求就是从产品研制开始就要同步考虑和安排提供适宜的保障资源的 那些定性要求,例如:产品研制工作早期,研制单位应当根据顾客提出的使用保障和维修保障初步要求或方案,制定 产品保障计划;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当包括产品使用和维修所必需的保障资源的事项; 产品使用和维修人员专业、数量、技术等级配置应当与实际任务需求相适应; 交付的产品需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产品交付后,应按规定

13、对产品安装、使用或维修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备品及配件供应等提供 售后服务和资源;要尽可能扩大保障资源的互用范围,包括同类装备而不同型号产品之间的互用,不同类装备之间 以及不同军兵种装备之间的互用;实施标准化、综合化,尽量减少备件和消耗品的品种规格;尽量减少辅助设备、工具的品种和数 量;尽量采用综合测试设备以减少测试设备的品种和数量;配备易于携带、操作、运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尽量采用现有的保障设备和设施;应当配备详尽的通俗易懂的产品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等。保障性定性要求看起来是简单的,但是要将它们真正贯彻于设计、研制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事。因为, 要改变如前所说装备研制出来以后才开始考虑保障问题的习

14、惯作法,树立主产品和保障产品同步设计、同 步提供的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要将保障性要求落实于在第一线的产品设计人员的具体工作之中,需要设 计者了解使用和维修,需要研制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相互沟通和交流,这在有的地方还相当困难;保障性定 性设计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或准则,这有赖于经验和有关信息的积累,在这方面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尽 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简化的设计、标准化方法等和现行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某些政策不协调等。3.2 保障性定量要求3.2.1 综合的使用要求装备的保障性是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的能力。因 此,通常保障性的定量要求是以与战备完好性相关的指标提

15、出的,如使用可用度、能执行任务率等。表2 1 列出了几类装备常用的战备完好性参数。表21几类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参数装备类别战备完好性参数示例飞机能执行任务率(MCR)、出动架次率(SGR)、利用率(UR)、使用可 用度(A )、再次出动准备时间装甲车辆0使用可用度(A )、能执行任务率(MCR)、单车战斗准备时间陆基导弹能执行任务率(MCR)舰船使用可用度(A0)地面通讯系统能执行任务率(MCR)、能工作率(UTR)、利用率(UR)其中:能执行任务率(MCR)是指装备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能执行一项规定任务的时间与其作战部队控制下的总时间之比。出动架次率(SGR)是指飞机每天出动总架次与在编飞机总数之比。利用率(UR)是指每台装备在规定的时间内所使用的平均寿命单位数。使用可用度(A0)是与能工作时间和不能工作时间有关的一种参数。其一种度量方法是,产品的能工 作时间与能工作时间和不能工作时间的和之比。再次出动准备时间是指在规定的使用及维修保障条件下,连续执行任务的装备从结束上次任务返回, 到再次出动执行下一次任务所需要的准备时间。3.2.2设计特性要求战备完好性反映装备在平时和战时使用条件下能随时开始执行预定任务的能力。它是从用户使用的角 度提出的,通常称之为使用要求。有些使用要求并不等同于产品的设计要求(设计输入),因为使用要求 包含了一些不能由产品研制者决定和控制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