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96330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_)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乃强起扶杖,执图追寺后。诣:至U,去。E夫因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C劝学。劝:奉劝、规劝。D是岁,始遲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E秦时与臣遊,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人之不善,袪而诛之。(追究,查办)E卫青兵定河西,即捡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C倭寇在渤海

2、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E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晝其能。害:伤害。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JS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E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盾而白章。质:抵押。D且疑诏纷出。矫:假托,假传。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E王曰:“何坐

3、? ”,曰:“坐盗”。坐:犯罪,犯法。C师退,迭于召陵。次:临时驻扎。D且夫我尝闻尘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项王东向坐。E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E、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

4、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 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 E、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晋文公遹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遹。(欺诈,玩弄手段)E、韩愈操行坚正,孽言无所忌讳。(鳗,直爽,正直)C、贾谊正道直行,有辿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D、项羽自輦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5、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 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 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一进士院试一秀才E、院试一秀才乡试一举人会试贡士殿试一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一进士院试一秀才乡试一举人D、殿试一进士院试一秀才乡试一举人会试贡士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高帝又特为起大篷,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E、明年,取进士,登簞。(科举考试的等级)C、江山之外,簞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D、云有簞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13、下列

6、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 府。E、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 也叫“太子太傅”。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 博士。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公车特征拜郎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E连腔公府不就。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c后刺史臣荣,堂臣秀才。举:推举,举荐。D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知:了解。

7、1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琶郎中。拜:授予官职。E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选:选择。C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除:任命,授职。D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授:授给,给予官职。1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宣侍郎。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E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C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起:开始,起初。D前太守臣逵,姿臣孝廉。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17、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绡、王臧等。罢:免去,解除官职E使者遂逮守,胁服査其官。夺

8、:抢夺。C免官削爵。免:罢免。D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黜:废掉官职。18、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再迁为太史令。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低职位,如:左迁。E擢为后将军。擢:在原官上提拔。C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DfL (鲁)台都事。升:升官。19、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加官进爵。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E陸罚臧否,不宜异同。陟:惩罚。C元仁宗延祐五年,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力口: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 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D以相如功大,琶为上卿。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20

9、、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贬:降职并外放。E滕子京適守巴陵郡。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C暂为衔使,遂重南夷。窜:窜逃、叛变。D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2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帝怒,乃罢贽宰相,左险滂等官。左除:调动官职,多指升职上任。E出室山水县,读书松桂林。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C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徙:贬谪。D週为陇西都尉。调:变换官职。2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转、调、徙:调动官职。E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出:任命。C太守察王尊

10、廉,社辽西盐官长。补:补充空缺官职。D改刑部详覆官。改:改任官职。23、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征、辟、荐、举、知、除、授,表示授予官职。E升、擢、拔、迁、拜,表示提升官职。C兼、领、补、出、权、判、守,表示兼代官职。D贬、谪、放、左迁,表示降低官职。24、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夺、黜、罢、免、去、废,表示罢免。E复、还,表示恢复。C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表示辞官。D判、假、移病、致仕、摄、行,表示兼代官职。25、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 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后汉书张衡传:“永

11、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 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 尉。”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E、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26、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一一放:暂代,代 理。E、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一一擢:放逐,贬谪。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一一就:就职,上任。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12、。(项羽本纪)一一假:晋升,升任。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错误的一项是()A、太祖继位以来,广稠人众,恩宠下人,奖掖后进,士人以止逢之。(投靠,归顺)E、夫子喟然叹曰:吾卓点也。(赞同,赞赏)C、“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家人纷然相进。(赞许,同意)D、举世攣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称赞,表扬)2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E、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 庶、苍生、黎元、氓等。D、

13、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 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 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 或“越族” O2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笛乱事。(治理)E、宜鏤受贿,召有司行推鞠狱讼之权。(有权有势的已婚人士,候补待缺补任)C、季布以勇显于朝廷,身屡舉军,帝信之。(掌管,主持)D、武帝尚幼,丰社稷,治国家,无所不能也。(掌管,治理)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坟理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杂草丛生)

14、E、不墜不草,胡取禾三百石兮?(稼,种庄稼;穡,收割庄稼。稼穡,后泛指农业劳动)C、行其田野,视其业,计其农事。(耕,耕地;耘,除草;耕耘,后泛指田间劳动)D、风调雨顺,五谷丰塗,民心怡怡。(稔,庄稼丰收。熟稔,熟悉;五谷丰稔,同五谷丰 登)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 麻。但无论哪一种,都指的是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氏“汆” “乗”意思正好相反,汆,卖出粮食;乗,买入粮食。C、“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廩,米仓。“时人饥,相渔食,帝调谷禀之”, 禀,赐人以谷。D、“封府库,籍吏民”,府,古代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古代藏兵器的地方。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A、稼穡已登,宜速理之。(割)E、此唯救死而恐不學,奚暇治礼义哉?(丰收)C、汝曹少长丰迭,未见百姓艰难。(丰富)D、舜之饭舉,茹草也。(干粮)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A、钟鼓選壬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金银珠宝的代称)E、其主王之食饮辱。(吃的东西;羞,通饶)C、一锹复一杵,沥尽民屛。(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富)D、观察三方,皆瞬之地,而今仓木森森,令人唏嘘不已。(富裕)3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