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96313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授课教案第一章 总论本章教学要求和重点:了解统计学的科学涵义、统计与统计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概况,明确认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掌握其方法体系的核心及其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一、统计的三种涵义及其关系(一)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2、统计数据:是指统计活动的结果,也就是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多项数字资料。3、统计学:指分析统计数据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二)三种涵义的关系统计的三种涵义可概括为两个基本方面:

2、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他们也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其中的统计实践又包括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两个基本内容,它们是统计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的关系。二、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主要阐述四个基本观点:1、当作一种社会活动的统计实践活动萌芽与奴隶社会初期即产生于有阶级的社会。它是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也就意味着它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现象为基础的。2、统计实践活动在封建社会有所发展。其主要标志是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思想。例如,我国商鞅的“强国知十三数的思想”。3、在资本主义社会,统计实践活动有了较大发展。它有两个显著标志:(1)从统计实践活动本身来看,起实践范围扩大了。

3、(2)从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来看,统计实践为统计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4、在现代社会里,统计实践活动已随处可见,无所不在。(二)统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统计理论源于十三世纪末期的国势调查。2、威廉配弟的政治算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思想。3、由于概率的产生,并由拉普拉斯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将概率引入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使得统计理论有了较大发展。4、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经济理论的发展,统计理论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性质(一)统计的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数量方面为基础的、表明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规律的统计方法。(二)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的认识对象

4、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数量的多少;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2、总体性:统计是以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为自己的研究对象。3、社会性:统计的数量总是反映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三)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它等于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和应用的学科。四、统计活动过程统计活动过程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1、统计设计就是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和安排。其结果形成设计方案2、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方案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开展调查。3、统计整理。就是对调查资料加以综

5、合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进一步分析。它是统计活动的初步成果。4、统计分析。就是对经过加工汇总的资料加以分析研究,计算各项分析指标,揭示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比例关系,阐明现象和过程的特征性,并作出科学的理。它是统计研究的决定性阶段。五、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一)大量观察法它是指统计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现象及其过程,要从体上加以考察,对现象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单位或具体表现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占有的实际资料作为认识基础的一种统计研究方法。(二)综合分析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a.所谓综合是指对于大量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各种综合指标来反映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b.所谓分析是指对综合指标进行分解和计算,

6、以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差异和数量关系。(三)归纳推断法是指根据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事实到抽象概括的推理方法,由观察到的各单位特征进而归纳出关于总体的某种信息的统计方法。第二节 统计学学科体系和基础一、统计学的分科(一)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从统计方法的构成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推断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

7、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二)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从统计学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统计学可以分成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理论统计学是指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它主要研究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统计方法的数学理论。应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应用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三)基础学科、综合学科、部门或专门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四)我国的国家分类标准(1992年的实际分类)1、统计学 2、统计法学3、描述统计学 4、数理统计学5、经济统计学 6、科学技术统计学7、社会经济学 8、人口经济学9、环境和生态统计学 10、国际统计学11、统计与其它学科二、统

8、计学的理论方法和理论基础统计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和其它经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统计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的基础;特别要已质与量的辨证统一关系的规律作为统计学最直接的方法论基础;同时,要把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方法和其它数学方法作为统计方法总体的基本内容。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一、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特性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是在一定研究目的条件下,用来规范统计活动范围的。按总体单位数的有限性进行区分,它可以有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另外,随着研究内容的不同,总体又有变量总体和属性总体的区别。总体有三个特点(或性质):

9、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它的这些特点都是由总体单位的情况所决定的。统计单位是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或单位。总体是由总体单位组成的,总体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元素。在一定条件下,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内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一)标志1、概念:统计标志也称标识,是指统计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各单位标志是形成统计总体的基础。2、种类:按标志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按标志的变异性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二)统计指标1、概念、特点: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总体各单位的标志表现进行登记、核算、汇总、综合就形成能说明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

10、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就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它具有可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种类:(1)按指标形成的基础不同,可有基本指标和派生指标。(2)按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其中,数量指标即总体指标(或称绝对数);按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分,又可有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3)按指标的功能分,有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3、设置统计指标的基本要求包括:(1)要有科学、正确的理论依据(2)要有明确的统计口径和范围(3)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4、标志与指标的关系:汇总关系,转换关系(三)指标体系1、概念: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

11、济现象各方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2、指标体系的种类:(1)按指标体系所反映的现象内容的范围不同进行区分,可有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2)按指标体系所反映的现象内容分,可有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和科学技术指标体系。(3)按指标的作用分,可有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第四节 我国的政府统计一、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二、统计工作的任务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的基本作用包括: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实施监督、支持决策。三、我国的统计法制我国的第一部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

12、1984年1月1日开始施行。1987年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对我国统计法制的基本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进行了改正。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本章教学要求和重点了解统计学的科学涵义、统计与统计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概况,明确认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掌握其方法体系的核心及其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数据的计量与类型一、数据的计量尺度(一)定类尺度:定类尺度也称列名尺度,它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13、它上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二)定序尺度:定序尺度也称顺序尺度,它是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三)定距尺度: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四)定比尺度:定比尺度也称比率尺度,它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其计量的结果也表示为数值。二、数据的类型(一)定性数据(也称品质数据):是说明事物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其结果通常为类别,这类数据是由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二)定量数据(也数称量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是能够用数值来表现的,这类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

14、三、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量型统计数据通常有三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即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一)绝对数(总量指标)1、概念:绝对数是统计数据的基本表现形式,现象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一般都以绝对数形式表现。2、分类:(1)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数和时点数。(2)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3)按计量单位分可以分为实物单位、劳动单位和货币单位。3、作用:具体地反映国情国力,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是计算其它指标的基础。(二)相对数(相对指标)1、概念:是将两个性质相同或相互有关的指标数值通过对比求得的商数或比率,用以反映现象总体内部的结构、比例、发展

15、状况或彼此之间的对比关系。2、表现形式:即无名数和有名数。3、作用:它赋予人们判断和鉴别事物的能力,一目了然地看出差别的程度;还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比较的基础。4、种类:结构指标、比例指标、比较指标、强度指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动态指标。5、计算相对数时应遵循的原则:(1)可比性原则;(2)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3)多项指标综合运用的原则;(4)结合经济内容的原则。(三)、平均数(平均指标)1、概念:平均数是用以描述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的特点是,把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比,用一个数值来表明这一标志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2、作用:(1)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比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地区的一般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的高低或经济效果的大小。(2)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比某一现象的水平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说明这些现象发展的趋势或规律。(3)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4)利用平均指标可以进行总体的推算、估算。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 (一)直接来源1、专门组织的调查。专门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重要渠道,其中有统计部门进行的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