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题库复习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96312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题库复习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管理学原理》题库复习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管理学原理》题库复习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管理学原理》题库复习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管理学原理》题库复习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题库复习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题库复习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MA|,|差别化|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MA|,|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MA|,|多种经营战略|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MA|,|非正式组织|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MA|,|国际化经营|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可能就会考虑将其业务领域向世界范围,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MA|,|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指个人企业和在个人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合名公司、两合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形态。由于这些企业形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方面的限制,所以私营企业也就是中小企业。|MA|,|正强化|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MA|,|负强化|负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段。|MA|,|两合公司|是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一

3、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组成的公司,它是介于无限公司和有限公司之间的一种公司形式。|MA|,|管理|管理是组织中旨在维持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MA|,|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是用来约束集体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是将单独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有目的的集体化行为的必要环节;是管理赖以依托的基本手段。|MA|,|激励|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

4、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MA|,|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MA|,|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应生产和流通规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是经济活动中必须予以尊重的。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工艺生产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处理,都有内在的规律。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

5、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MA|,|间接控制|间接控制即影响控制,通过事后业绩评价影响作业人员的行动。P190|MA|,|矩阵制|由纵横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即构成矩阵。P158|MA|,|控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过程。控制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MA|,|领导|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原答案不够准确)P229 |MA|,|企业经营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

6、化。P43|MA|,|行为|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集体生活和组织生活中个体的基本方面。行为关系到现阶段企业状态。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可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MA|,|分公司|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MA|,|子公司|是指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已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没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母公司通过股权对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主要负责负责人的任免进行控制|

7、MA|,|事业部制|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MA|,|他律|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MA|,|协作意愿|正式组织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个体行为非个体化,凝聚的个人努力。|MA|,|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MA|,|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

8、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MA|,|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MA|,|直接控制|从事控制性工作的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直接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自己采取行动与环境取得平衡来决定工作的成果,是一边观察成果的反馈,一边采取适当修正行动的控制方式。|MA|,|需要|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当人们缺少所需事物而引起物理或心理紧张时,就会产生需要,并为满足而采取行动。因此,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MB|,|业务规范|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多为定性的,程

9、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MB|,|诱导|诱导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改变和影响个体行为手段,是指利用各种需求因素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方式。诱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先天的和后天形成的各类需求。|MB|,|诱因|可以利用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各种需求因素,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的因素。|MB|,|自律|(P170)是在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MB|,|组织结构|(P146)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MB|,|管理过程学派|MB|,|管理科学学派|MB|,|权变管理学派|管理上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

10、条件下都有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环境、竞争对手、技术、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力量都处在变动之中,不可能找到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能解决一切管理问题。权变观点强调的是变动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方案)。|MB|,|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流派当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六大学派之一近代行为科学家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该流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的激励,领导方式。继梅奥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行为科学方面对研究长盛不衰,构成管理学得一个重要方面。|MB|,|经理角色学派|MB|,|经验管理学派|重

11、视管理经验的传统古已有之,这是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案例分析的流派。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戴尔等。|MB|,|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MB|,|直线制|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MB|,|企业文化|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活动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MB|,|人员配置|有关管理人员的安排、配合、选拔、培养和考

12、核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职能。|MB|,| 体系惯性|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僵化的体系和程序。包括业务活动和管理体系两个层次。|MB|,| 个人惯性|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MB|,|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MB|,| 风险识别|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MB|,| 职务轮换|这是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管理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全面培养管理人员能力的方法。这种方

13、法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或高级主管作用的能力,是培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方法。|MC|,| 泰罗|MC|,| 法约尔|MC|,| 马克斯?韦伯|MC|,| 巴纳德|MC|,| 梅奥|MC|,| 西蒙|MC|,| 德鲁克|MC|,| 迈克尔?波特|MC|,| 马斯洛|MC|,| 明兹伯格|JA|,|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人们这些非正式交往和相互作用会给个人的经验、知识、态度、情感等心理因素以重要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以下一些内容:(一)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非正式

14、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结构,没有清楚的上下级关系,初步接触不易辨认。(二)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非正式组织是以个人心理特征为基础形成的,个人之间协调程度高。(三)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而非理性侧面。相对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体现更多的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的因素。(四)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JA|,|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人与人之间非正式接触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基础、习惯、行为方式,有助于正式组织确定的沟通和理解顺利实现,为正式组织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非

15、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非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运转。(1)促进信息沟通。组织中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通过正式的信息沟通来传递,事实上非正式组织承担了相当可观的信息沟通量。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此外,非正式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沟通过程。(2)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非正式组织给个人提供了某种感情交流、心理认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心理满足,甚至影响个人的价值偏好,因而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3)维护个人完整人格。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性支配,导致人格偏离。非正式的接触有助于维护个体自尊心、自主选择和人格整体感。弥补正式组织的缺陷。|JA|,| 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