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96219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2013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测量课题教室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用一个物体作为标准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2、掌握用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会正确进行测量重点难点用指定物体作标准测量另一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米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二、实践活动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

2、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2、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

3、长。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三、回顾小结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题课桌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2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难点: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

4、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1说一说(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

5、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2找一找(1)认识刻度尺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补充。(2)认识1厘米认识1厘米。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试说,教师纠正。)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同桌互说。)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b用手势表示1

6、厘米的长度。(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练一练。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3)认识几厘米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

7、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题1米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

8、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二、新授1认识米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

9、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2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

10、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

11、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操作性练习(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米_厘米(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课题练习四(第1课时)总课时4教学目标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重点难点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教学过程第一题完成课本图中文具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

12、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第二题填上合适的单位第三题量一量,填一填第四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第五题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第六题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课题分物游戏(第1课时)总课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

13、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2.板书课题二、问题探究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板书:同样多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三、体验感悟1、师问: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四、实践应用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2.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