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961415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常用的MRA检查方法有时间飞越(time of flight, TOF)法,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 PC)法和对比增强MRA(contrast enhanced MRA, CE-MRA).2.CR:CR以影像板(image plate, IP)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其设备除X线机外,主要由IP,图像读取,图像处理,图像记录,存储和显示装置及控制用的计算机等组成.3.螺旋CT:螺旋CT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运动而实现连续扫描,在扫描期间,床沿纵轴连续平直运动,球管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

2、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4.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人体内的每一个氢质子可被视作为一个小磁体,正常情况下,这些小磁体自旋轴的分布和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若将人体置入在一个强大磁场中,这些小磁体的自旋轴必须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如果额外再施加一个射频脉冲(radiofrequency pulse),使之产生共振,当外来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出能量,其质子自旋的相位一致性亦逐渐消失,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些被释放出的,并进行了三维空间编码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5.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

3、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由于存在血管与骨骼及软组织重叠而影响血管的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6.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7.X线电影术:用电影摄影机将影象增强器影象记录在35mm胶片 上,称X线电影.主要适用于心血管造影和观察器官活动.8.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

4、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依其结构的差别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igital fluorography, DF)和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s)数字X线成像9.体素:CT成像过程中,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称之为体素.10.像素:CT图像是由许多密度不等的小单元所组成,每一个小单元就称为像素.11.CT值: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结构的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表示,简

5、写为HU.12.伪影:即在图像中出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各种形状的影像,可由设备,扫描技术,异物以及患者的活动等因素引起,诊断时应注意与疾病相鉴别.13.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Doppler)效应.14.声影:介质内部结构致密(如骨质,结石,钙化),与邻近的软组织或液体有明显的声阻抗差,引起强反射,下方声能衰减而出现无回声暗区,称声影.15.界面:即两种介质的接触面.界面尺寸大于波长时称为大界面,小于波长时称为小界面.16.反射:超声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构成的大界面时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Snell定律.17.

6、折射:超声通过声速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声像图伪像.18.散射: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小界面时,在该界面产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个方向分散辐射,称为散射.19.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是由于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引起.20.流空现象:对一个层面施加射频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包括血管内流动血液的质子,均受到脉冲的激发.在终止脉冲后接收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已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为流空现象.21.T1加权像:MRI的图像若主要反映组织间T1特征参数时,为T1加权像(T1 w

7、eighted imaging, T1WI),它反映的是组织间T1的差别,T1WI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22.T2加权像:MRI的图像若主要反映组织间T2特征参数时,为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T2WI对病变敏感.23.磁共振水成像:主要是利用静态液体具有长T2驰豫时间的特点.在采用长TE技术,获得的重T2WI上,稀胆汁,胰液,尿液,脑脊液,内耳淋巴液,唾液,泪水等流动缓慢或相对静止的液体均呈高信号,而T2较短的实质器官及流动血液则表现为低信号.24.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PACS是医院用于管理CT,MRI,DSA,X-ray(CR,DR),US

8、,核医学等设备所产生的医学影像的信息系统.它以计算机为中心,由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及处理等部分组成.一,填空题(每空1分)1. 第一台CT是由 在1969年设计成功的. 2. CT图像重建模型是由 提出来,他是那个国家的物理学家 3. 图象矩阵上每个阵元相当于重建图像上的一个图像点,称之为 . 4. CT的分辨率包括: 和 5. CT增强扫描的主要机理与 有关. 6. 目前CT造影剂的给药方法主要采用 7. 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开口向外侧横放的双 字形. 8. 基底神经节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 9. 大脑半球的白质包括连合系(胼胝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和 10. 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之间的

9、潜在腔隙称之为 1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除门静脉系统血管增粗,迂曲和腹水外,其中脾脏肿大CT断的标准大于 个肋单元. 12. 横断位CT上常见松果体的钙化,常常位于 后端. 13. 粘液囊肿是鼻窦的自然开口完全 形成.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为;错误为)1. 肝内血管系统包括肝静脉,肝动脉和肝内胆管. 2. 肝细胞癌CT增强特点是动脉期呈明显的弥漫性增强,静脉期和延长扫描不能迅速消退. 3.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是弥漫性或局限性结节性胰腺肿大,轮廓清晰,不规则低密度区,而且常伴有胰腺周围积液. 4. 肝脏有三个区域无腹膜结构,包括下腔静脉窝,胆囊窝和膈面裸区.裸区的肝脏是不直接与膈面接触.

10、5. 椎间盘变性,无论是X线或CT均可见到二氧化碳气体存留,称之为真空现象.CT上脊柱的三柱的概念指前柱为椎体的前半部分,中柱指椎体的中间部分,后柱指椎体的后部1/3部分. 6. CT上空泡征是指小泡状空气样低密度影,大小不一,边缘光滑的1至数mm的结节影,多见于细支气管肺细胞癌和腺癌. 7. CT上盆腔与腹腔的分界是多以髂嵴连线作为骨盆上口. 8. 毛刺征为结节或肿块边缘呈细线状或毛刷状的小刺状突起,常见于恶性肿瘤. 9. 肾上腺皮质常见发生的肿瘤是嗜酪细胞瘤. 10. 肾上腺髓质常见发生的肿瘤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1. 肾盂肿瘤引起的充盈缺损应与血块,阴性结石和肾盂旁囊肿等鉴别. 12

11、. 第二肝门是由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及上腔静脉等组成. 13. 肝硬化CT表现有肝脏大小,肝实质均质性变化. 14. 硬膜外血肿典型CT表现是在颅内板下呈双凸透镜状高密度区,CT值在40100Hu,血肿局部可见骨折线,血肿一般跨越颅缝. 15. 鞍上池横断层面呈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 16. 纵隔淋巴结核与其它淋巴结肿大的区别在于增强结节中央有大而不规则的低密度区. 17. 胸腔积液与腹水CT鉴别的关键在于识别胸膜,表现为薄层软组织密度影. 18. CT平扫时在弥漫性低密度的肝实质中呈现树枝状的高密度血管影,有助于弥漫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9. 牛眼征是增强扫描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

12、而且病灶中央的密度可以很低,常见于多血管性的肝转移瘤. 三,问答题:(每题4分)1.如何区别脑内肿瘤和脑外肿瘤的CT表现(以脑膜瘤为例) 2.试述在鼻咽癌肿瘤较大时,肿瘤扩展的方向和引起的相关CT表现.3.解释夹层主动脉瘤的形成机理和CT表现.4.试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5.试述子宫平滑肌瘤最主要的CT特征.四,病例分析(通过病史,临床和CT表现分析后给出疾病的正确诊断,每题10分) 病例1.女性40岁,无任何症状,CT体检中发现肝脏方叶平扫呈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缘较清,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病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

13、,呈密度较均匀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平衡期:2分钟后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病例2.男性,55岁,反复癫痫2年余,伴有左侧轻度偏瘫和感觉障碍,并有头痛,呕吐等有高颅压征象和出现精神改变症状.CT平扫于右侧脑室前角后外方呈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境界清楚,无钙化,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强化. 病例3.男性,50岁,咳嗽,血痰,发热,胸痛,并伴有呼吸困难.HRCT扫描可发现左上肺叶支气管阻塞,相应肺叶密度增高,并呈向心性收缩,左肺门淋巴结肿大. 病例4.男性,40岁,无痛性血尿4个月,腹部检查可触及肿块.CT显示左肾上极后内侧呈实质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呈

14、分叶状向肾外明显突出,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显示肿块有不均一强化,中央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全身CT诊断学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一空格1分)1.亨氏菲尔德;2.考麦克,美国;3.像素;4.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辩率;5.与局部血流量增加或血液内含碘量增高有关;6.一次性注射或集团注射法;7.;8.杏仁核;9.内囊;10.腹膜腔;11.7个;12.第三脑室;13.阻塞.二,选择题(每题1分;正确为;错误为)1.;2.;3.;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问答题:(每题4分)1.脑外肿瘤邻近颅板,大脑镰或天幕相连部位基底较宽;颅板骨质可有增生和破坏;肿瘤边界比较清晰,周围脑实质被挤压,邻近静脉窦闭塞;脑内肿瘤多有瘤周水肿,基底宽度小于肿瘤最大径,与颅板,大脑镰和小脑幕无直接接触,邻近脑白质不被挤压,冠状位和矢状位位于脑实质内.2.鼻咽癌肿瘤较大时,除向鼻咽腔生长外,向前侵犯鼻腔和鼻窦,向外侵犯颞下窝;向前上侵犯眼眶,沿耳咽管向中耳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