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961222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设计理念全课设计力图凸显“数学化”、追求“实效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按照教材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围绕教材呈现的程序展开教学。无论是表达周期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方法和个性特点,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培养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理性精神与规则意识,追求:“有本、有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相应练习。学情与教材分析“找规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独具特色的系列教学内容之

2、一。之前,学生曾经在四年级上册和下册分别学习了“一一间隔的规律”和“搭配与排列的规律”,对于学习“简单周期现象的本质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教学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周期现象的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

3、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 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发现周期,体会它的确定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知规律。竞猜游戏:盒子里装有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猜猜第一个出现的是什么颜色?第二个呢?第三个?师:为什么开始大家都猜的不大准,后来却一口气能说出这么多

4、?照这样摆下去,第3456个是什么颜色的乒乓球?【设计意图:通过玩竞猜游戏,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对周期现象的规律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还无法利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顺势导入新课。】二、观察场景,发现“周期”。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主题图后)。师:美吗?为什么“她”看上去那么漂亮?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摆放有着怎样的规律(指名学生分别叙述,其他同学补充)?【学情预设:学生在观察完主题图并同桌交流后,对周期现象的规律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但可能还无法用语言进行完整的叙述,例如在说盆花的摆放规律时可能只会说到每组的排列顺序,却遗漏了说几个为一组等等,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及时的进行

5、适当指导。】2. 发现规律,揭示课题。谈话: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种物体的排列都有规律,它们都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并且每组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我们通常把这样的规律,称为“周期现象”。【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现实材料,让他们感受现象中存在规律,把学习心向凝聚到发现规律上来。发现规律需要逐一研究各个客观事物的特点,还要概括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教学中,抓住“把几盆花、几盏灯、几面小旗看成一组”“每一组中的排列顺序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表及里、从富有个性到具有共性的认识过程,揭示“周期现象”的本质特征,不仅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又一体现,同时也是解决这类问题

6、的重点及关键点。】三、探究交流,寻求策略。1. 解法多样盆花。出示:从左边起,第十五盆是什么颜色?引思:这只是你的推测,理由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展示:学生的多样解法(重点理解列式计算法)。明理:除法算式中的15、2、7和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对于解决“盆花”问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策略:1.画图法;2. 单双列举法;3.列式计算法。也有可能只出现后两种,这时,教师可以补充出示画图法,因为它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用来验证其他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另外,学生对于15、2和7表示的意义比较好理解,至于1,可能只能理解到余1盆,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余下的一盆是哪一组的第几盆?】2.

7、 解法优化彩灯。出示: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学情预设:解决这个问题,估计绝大部分同学会运用列式计算的方法,但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应用画图法解决,如有,则教师可追问:如果求第170盏呢?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此法比较麻烦。】生展示解法,师引思:为什么用3作除数?余数是2,说明什么?抢答:第18盏呢?师:没有余数说明什么(课件中画图验证)?畅谈体会,优化解法。3. 解法成型彩旗。出示:左起第21面、第24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拓展:余数为几时也是红色?黄色呢?反思:1、列除法算式时,如何确定除数?2、如何根据余数进行正确的判断?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

8、决问题。由于各人的思维习惯、认知策略以及选择的学习方式不同,因而必然会呈现多样的方法。为此,本课在解决“盆花”问题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接着,利用“彩灯”优化方法,通过“彩旗”解法成型;最后借助“反思”沟通除数、余数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在经历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培育“符号感”。】四、分层练习,深化认知。4. 解决导入题:第3456个是什么颜色的乒乓球?5. 教材第60页练一练的第3题及变式题。讨论:为什么同样是求第32个图形,列式却不一样呢?6. 拓展性练习(放烟花)。【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加深对“周期现象”及

9、其解题策略的理解,完善认知,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灵活的解题策略,将新知的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会规律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目的。】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具有这样的规律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以及第二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不仅对新知有比较完整的回顾,也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沟通,并再次体会新知的价值。】设计思路“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规律是数学的灵魂”。苏教版数学教材“找规律”为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数学课程标

10、准明确提出,“要大力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认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因此“发现”和“探求”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找规律”单元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通过增加找规律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不断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激发找规律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例1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结合例题,经历怎样找(观察或操作),用什么方法找(看一看、画一画、圈一圈或摆一摆学具等),找到的是什么规律(2盆一组,每组按1盆

11、蓝花、1盆红花顺序排列或2盆一组,单数盆摆蓝花、双数盆摆红花)。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用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即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可以用单双数列举的方法,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等。这里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这个具体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又要让学生体悟到计算方法抓住了这类问题的本质,虽比较抽象,但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初步了解算式中一些数据如何确定,表示什么。基于以上认识,本人以为教学时应关注三个“注意”:一要注意让学生个体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切勿以教师过多的提示或同伴的回答代替学生自己的“找”;二要注意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检验自己“找”的方法是否合适,找到的规律对不对,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体会“找”法的多样性;三要注意引导他们反思、归纳,体会怎样找规律,怎样根据规律用操作或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找规律、用规律,特别是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