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汇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957506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交货条件等。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电机铝合金端盖压铸件。2、引用标准GB6414铸件尺寸公差GB6987.1-GB6987.16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288-87金属拉力试验法GB/T13822-92 压铸有色合金试样GB6060.5表面粗造度比较样块 抛(喷)丸、喷吵加工表面3、技术要求3.1压铸铝合金的牌号压铸铝合金采用UNS A03800 (美国A380.0,日本ADC10 )可选用材料 UNS A03830 (美国383.0 ,日本ADC12 )化学成份见表1表1牌号化学成份(重量百分比)标准号UNS编号A380.0Si

2、 7.5-9.5, Cu 3.0-4.0 , Zn 3.0 , Mg 0.1,QQA-591E A13800Mn 0.5, Ni 0.5, Sn 0.35, Fe 1.3 ,AI 余量ADC10Si 7.5-9.5, Cu 2.0-4.0 , Zn 1.0 , Mg 0.3,JIS H5302A13800Mn 0.5, Ni 0.5, Sn 0.3, Fe 1.3 ,AI 余量383.0Si 9.5-11.5, Cu 2.0-3.0 , Zn 3.0 , Mg 0.1,QQA03830Mn 0.5, Ni 0.3, Sn 0.15, Fe 1.3 ,AI 余量A-591EADC12Si 9.6

3、-12, Cu 1.5-3.5 , Zn 1.0 , Mg 0.3,JIS H5302A03830Mn 0.5, Ni 0.5, Sn 0.3, Fe 1% , HB85 (5/250/30 )。试样尺寸及形状应符合 GB/T 13822-92压铸有色合金试样的规定。3.3压铸件尺寸压铸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铸件图的规定。3.4 待加工表面用符号“”标明,尖头指向被加工面。例:0.5表示该表面留有加工余量0.5mm3.5 表面质量3.5.1铸件清理后的表面质量铸件的浇口、飞边、溢流口、隔皮等应清理干净,但允许留有清理 痕迹。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因去除浇口、溢流口时所形成的缺肉或高出均不得超

4、过壁厚的四分之一,并且不得超过1.5 mm。3.5.2铸件不加工表面的质量3.5.2.1不允许有裂纹,欠铸和任何穿透性缺陷。3.5.2.2由于模具组合镶拼或受分型面影响而形成铸件表面高低不平的 偏差,不得超过有关尺寸公差。3.5.2.3推杆痕迹不得凸起,允许凹入铸件表面,深度不得超过该处壁厚的十分之一,并不超过0.4 mm。3.5.2.4 工艺基准面,配合面上不允许存在任何凸起的痕迹。3.525 孔必须为穿孔,孔口毛剌0.25max,孔壁不允许存在气泡或有 缺肉现象。3.526 铸件外表面不允许存在冷隔和缩孔。3.527 铸件外表面不允许存在喷丸处理不能去除的流痕、擦伤、有色斑点及粘附物痕迹。

5、3.5.2.8铸件内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大于0.1 mm,面积不超过总面积15%的流痕和擦伤。3.529 铸件内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大于1/5壁厚,长度不大于10 mm, 距铸件边缘距离大于4 mm的冷隔,冷隔数量不超过2个,两冷隔间距不小于10 mm。3.5.2.10铸件内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大于 0.3 mm的凹陷。3.5.2.11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铸件允许存在直径3 mm,凸起高度 不大于0.2 mm的气泡,数量不超过3个。3.5.2.12铸件边角残缺深度不大于0.5 mm,长度不超过边长度的5%。3.5.3 铸件待加工表面的质量3.5.3.1 不允许有超过加工余量范围的表面缺陷和痕迹。3

6、.5.3.2 不允许有凸起高度超过1 mm以上的推杆痕迹,在工艺基准面 上不允许有凸起的推杆痕迹。3.5.4 铸件机械加工后的表面质量3.5.4.1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局部铸态表皮存在3.542不允许有超过表2规定的孔穴存在3.543机械加工螺纹的表面质量头两扣不允许有任何缺陷,其余螺纹不允许超有过表3所规定 的缺陷。表2位置挂角两端面,旋铆位轴承室,定子止口其他加工面孔穴最大最大最多边缘间最大直最大最多个边缘间最大最大最大表面直径深度个数最小距径深度数最小距直径深度个数积cmmmmm离mmmm离mmmmmmmmV 250.80.5341.51.0342.01.53 25-600.80.5461

7、.51.0462.01.54 60-1501.00.5462.01.5462.51.55 150-3501.20.6582.51.5583.02.06表3螺距mm孑L穴范围平均直径不大于mm深度不大于mm螺纹工作长度内总个数不超过两孔距间边距不小于 mm0.751.51.545(不超过2倍螺距)( 1/4壁厚)3.5.5铸件需采用不锈钢钢丸进行喷丸或喷砂处理,表面粗造度 Ra12.5。3.6内部质量压铸件不得有影响其使用要求的内部气孔,疏松、缩孔、夹杂等。3.7若图样无特别规定,有关压铸工艺部分的设置,如顶杆位置,分型线的位置,浇口和溢流口的位置等由生产厂自行规定,否则图样上应注明或由供需双方

8、商定。3.8在不影响铸件使用的条件下,应征得需方同意,供方可以对铸件进行浸渗和 修补(如焊补)处理。而后铸件必须作相应的复验满足以上各项要求。3.9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3.9.1化学成份3.9.1.1 化学成份的检验按 GB6987.1-6987.16 的规定执行,在保证分析精 度的条件下,允许使用其它方法。3.9.1.2 每批压铸件,生产厂要提供化学成份检验单。3.9.2 力学性能3.9.2.1 拉伸试验方法应符合GB228的规定。3.9.2.2 力学性能检验频率由供方自定。3.9.3 压铸件几何尺寸的检验按公司质量部规定。铸件中自攻螺钉底孔的验收,按以下标准:在实际装配状态下容易装配且其平均

9、破环力矩减去3倍的标准偏差应大于其紧固力矩的最大要求值。样本数量20。3.9.4 压铸件表面质量应逐件检查,抽检结果应符合本标准3.5的规定。3.9.5 压铸件内部质量可通过机加工做剖面来检验,其结果应符合3.6的规3.9.6 压铸件喷丸处理表面按 GB6060.5的规定执行。外观清洁,颜色均匀 一致。3.10 压铸件的标记及包装。3.10.1压铸件的指定区域内应有制造厂的模具编码及生产年月日。模具编码按要求,厂家名称首字母加数字序号,如R1,R2。厂家代码按公司采购部要求,使用黑体,字高5mm,凸出高度0.4-0.6mm。铸件生产年月按以下方式:两个同心圆,内圆为 5,外圆为 10。内、外圆

10、之间区域均分12等份,均分区域序号参照时钟分布,年号在 5内圆中间用数字标示,每月在相应均分位置打一点。图形线粗0.3-0.5,凸出高度0.4-0.6。线条粗细均匀,图形美观清晰。年份位置使用实际生产年份后两位数字表示,1-12表示对应月份位置,实际标示图案不要求1有具体数字,生产月份在对应位置用打点表示Q / I 7 6铸件生产日按以下方式:两个同心圆,内圆为 5,外圆为 10。内、外圆之间区域均分10等份,均 分区域序号按图示分布, 5内圆中间均分为3等份,每月在相应均分位置打一 点。具体生产日在对应 1-10序号内打一点表示,图形线粗 0.3-0.5,凸出高度 0.4-0.6。线条粗细均

11、匀,图形美观清晰。湖北德科雷米公司编号:ES-301产品规范铝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版本:07页号:8/8中间部分0、1、2表示本月上中下旬三个时间 段,1-10表示对应生产日位置,31日在10和 1两个区域同时打点表示,实际标示图案不要求3.10.2铸件的包装应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和存放时间内防止潮湿和机械损伤。3.10.3包装的标志应有:名称、数量、制造厂名、检验合格印记和交付时间4、版本记录版本号日期更改通知号批准说明0096.11.2张相宏发布0197.11.897001张相宏按标准格式化内容未做改动0298.10.1498001张相宏0399.04.2199001张相宏0403.12.150

12、3004张相宏0509.4.13余云龙增加“不锈钢钢丸”要求0612.4.5余云龙增加铸件生产日,月年轮0714.3.19余云龙增加回炉料规范附录名 词 解 释1、孔穴、气孔、缩孔和夹杂物等缺陷所形成的孔洞:气孔:卷入压铸件内部的气体所形成的形状较为规则、表面较为光滑的孔洞。(2)缩孔:压铸件在冷凝过程中,由于内部补偿不足所造成的形状不规则、 表面较粗糙的孔洞。(3)夹杂物:混入压铸件内的金属或非金属杂质。2、气泡:压铸件表皮下气孔鼓起所形成的泡状缺陷。3、凹陷:平滑表面上出现凹瘪的部分,其表面呈自然冷却状态。4、花纹:肉眼可见的、但用手感觉不出来的、颜色不同于基体的金属纹络,用0 #砂布稍擦下即可去除。5、流痕:表面上用手感觉得出的局部下陷的纹络。此缺陷无发展的可能,用抛 光法能去除。6、冷隔: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缝隙,呈不规则的线形, 有穿透的、未穿透的两种,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7、裂纹:合金基体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丝状的缝隙, 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 有发展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