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95743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SS课程教学大纲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SPSS课程教学大纲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SPSS课程教学大纲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SPSS课程教学大纲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SPSS课程教学大纲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PSS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SS课程教学大纲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SPSS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SPSS统计分析 课程编号:1510394学分:2 适用对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我校统计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目标,即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对量化研究中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缩减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掌握SPSS这种专业统计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前面所学的心理统计学知识读懂和解释SPSS输出的各种统计图表,并在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中正确而规地使用图表中的信息来报告分析结果;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而又专业性很强的技

2、能;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完成教学任务。 基本要求:(1)以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深刻体会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并以统计软件SPSS作为一种实现手段,熟悉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其中的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分析和统计计算过程。试图建立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作

3、的团队精神。二、教学容与要求第1章SPSS15.0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SPSS的功能及其界面的设置,掌握SPSS的主要设置参数,理解其功能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SPSS的参数的设置。难点是SPSS的设置。【教学容】 第一节SPSS20概述1.1SPSS简介1.2SPSS的安装、启动和退出1.2.1SPSS15.0的安装1.2.2SPSS的启动1.2.3SPSS15.0的退出1.3SPSS15.0的界面及设置1.3.1常用界面1.3.2通用General功能参数1.3.3Viewer视图窗口参数1.3.4DraftViewer(草稿窗口)参数1.3.5OutputLa

4、bels输出标签参数1.3.6Charts图形参数1.3.7Interactive交互图形窗口参数1.3.8PivotTable枢纽表参数1.3.9Data数据参数1.3.10Currency数值型变量格式参数1.3.11Scripts脚本编辑窗口【教学建议】打开SPSS软件,按照课堂上所讲容,自己对常用界面的参数进行设置。第2章数据文件的建立与操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数据编辑器与数据文件,掌握编辑数据文件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输入数据的方法,难点是编辑数据文件。【教学容】 2.1数据编辑器与数据文件2.1.1数据编辑器2.1.2数据文件2.2常量、变量、操作符和表达

5、式2.2.1常量与变量2.2.2操作符与表达式2.2.3如何定义一个变量2.2.4概率事件2.3输入数据2.3.1输入数据的方法2.3.2查看文件信息和变量信息2.4编辑数据文件2.4.1在单元格中编辑数据2.4.2插入变量与删除变量2.4.3插入观测量与删除观测量2.4.4数据的剪切、复制和粘贴2.4.5撤销操作2.5对数据文件的操作2.5.1数据文件的打开与保存2.5.2数据库文件的转换【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第3章数据文件的操作【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数据文件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数据文件的一般操作

6、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数据文件的分组,难点是分类汇总。【教学容】 3.1数据文件的一般操作3.1.1数据排序3.1.2数据文件的分组3.1.3数据文件的合并3.1.4数据文件的转置3.1.5变量取值的求秩3.1.6变量值的重新编码3.1.7计算新变量3.2分类汇总3.2.1数据描述3.2.2分类汇总的参数设置3.2.3分类汇总的结果3.3观测量的加权3.4数据文件的结构重组3.4.1选择数据重组方式3.4.2变量组到观测量组的重组3.4.3观测量组到变量组的重组3.4.4转置重组【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

7、。第4章基本统计分析功能【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OLAP在线分析过程,掌握行和列的摘要报告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分析过程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行和列的摘要报告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分析过程等,难点是列联表分析过程。【教学容】 4.1OLAP在线分析过程4.1.1数据描述4.1.2OLAP过程的操作和设置4.2观测的摘要报告分析4.2.1观测摘要分析的参数设置4.2.2输出结果4.3行和列的摘要报告分析4.3.1行形式摘要报告4.3.2列形式摘要报告4.4频数分析4.4.1数据描述4.4.2对分类变量的频数分析4.4.3对连续变量的频数分析4.5描述性统计分析4.5.1

8、数据描述4.5.2Descriptives分析4.6探索分析过程4.6.1数据描述4.6.2Explore实例分析4.7列联表分析过程4.7.1数据描述4.7.2列联表分析的参数设置4.7.3列联表分析的输出结果【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第5章均值比较和T检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操作方法。【教学容】 5.1Means过程5.1.1原理与方法5.1.2SPSS实例分析5

9、.2单样本T检验5.2.1原理与方法5.2.2SPSS实例分析5.3两独立样本T检验5.3.1原理与方法5.3.2SPSS实例分析5.4配对样本T检验5.4.1原理与方法5.4.2SPSS实例分析【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第6章非参数检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非参数检验的原理,掌握卡方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两独立样本检验、两个相关样本的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卡方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的方法,难点是卡方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两独立样本检验、两个相关样本的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10、教学容】 6.1非参数检验的简介6.1.1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6.1.2非参数检验的优点6.1.3非参数检验的缺点6.2卡方检验6.2.1原理与方法6.2.2数据和问题描述6.2.3卡方检验实例分析6.3二项检验6.3.1原理与方法6.3.2数据和问题描述6.3.3二项检验实例分析6.4游程检验6.4.1原理与方法6.4.2数据和问题描述6.4.3游程检验实例分析6.5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6.5.1原理与方法6.5.2数据和问题描述6.5.3K-S单样本检验实例分析6.6两独立样本检验6.6.1原理与方法6.6.2数据和问题描述6.6.3两独立样本检验实例分析6.7k

11、个独立样本的检验6.7.1原理与方法6.7.2数据和问题描述6.7.3k个独立样本检验实例分析6.8两个相关样本的检验6.8.1原理与方法6.8.2数据和问题描述6.8.3两个相关样本检验的实例分析6.9k个相关样本的检验6.9.1原理与方法6.9.2数据和问题描述6.9.3k个相关样本检验的实例分析【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第7章多重响应分析【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多重响应变量集的定义,掌握多重响应变量集的交叉表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多重响应变量集的交叉表分析,难点是多重响应变量集的交叉表分析

12、。【教学容】 7.1多重响应概述7.2多重响应变量集的定义7.2.1定义多重响应变量集的实例7.3多重响应变量集的频数分析7.3.1多重响应变量频数分析的实例7.4多重响应变量集的交叉表分析7.4.1多重响应变量交叉表分析的实例7.5使用Tables过程研究多重响应变量集7.5.1多重响应变量集的定义7.5.2用Tables过程建立包含多重响应变量集的表格【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第8章回归分析【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回归分析的各种方法,掌握回归分析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理解回

13、归分析的原理,难点是掌握回归分析的方法。【教学容】 8.1线性回归8.1.1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8.1.2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8.1.3模型假设的其他检验8.1.4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1.5线性回归分析的设置和操作8.1.6案例的结果分析8.2曲线回归8.2.1曲线回归的基本原理8.2.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2.3曲线回归分析的设置和操作8.2.4案例的结果分析8.3非线性回归8.3.1非线性回归简介8.3.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3.3非线性回归的参数设置8.3.4案例的结果分析8.4二元Logistic回归8.4.1二元Logistic回归的数学原理8.4.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

14、4.3二元Logistic回归的参数设置8.4.4案例的结果分析8.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8.5.1多元Logistic回归的原理简介8.5.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5.3多元Logistic回归参数设置8.5.4案例的结果分析8.6Ordinal回归8.6.1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6.2Ordinal回归的参数设置8.6.3案例的结果分析8.7概率单位回归分析8.7.1概率单位回归分析简介8.7.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7.3概率单位回归的参数设置8.7.4案例的结果分析8.8加权回归分析8.8.1加权回归分析简介8.8.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8.3加权回归的参数设置8.8.4案例的结果分析8.9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8.9.1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8.9.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9.3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的参数设置8.9.4案例的结果分析8.10最优尺度回归8.10.1最优尺度回归原理8.10.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10.3最优尺度回归的参数设置8.10.4案例的结果分析【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第9章方差分析【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方差分析的原理,掌握方差分析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方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难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