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水利水电教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95659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水利水电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机械制造技术(水利水电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机械制造技术(水利水电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机械制造技术(水利水电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机械制造技术(水利水电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水利水电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水利水电教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二 00 八年八月第1章 典型表面的加工工艺教学内容1.1 平面加工1.1.1 平面的技术要求1.1.2 平面加工方案分析1.1.3 平面的加工方法1.2 外圆面加工1.2.1 外圆表面的技术要求1.2.2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分析1.2.3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1.3 孔加工1.3.1 内孔表面的技术要求1.3.2 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案分析1.3.3 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法1.4 成形表面加工1.4.1 齿形加工1.4.2 复杂型面的加工教学安排 教学时数: 本章教学时数6 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辅工具: 有关电视教学片 教学法: 课堂讲授,

2、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1、平面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特点。2、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特点。3、内孔表面的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特点。4、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了解平面、外圆、内孔 的加工方案。本章主要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特点 本章难点:齿轮齿形加工原理及加工方法。第 2章 机床夹具设计教学内容2.1 概述2.1.1 机床夹具的定义2.1.2 机床夹具的作用1.1.3 机床夹具的组成2.2 工件的定位2.2.1 六点定位原理2.2.2 工件的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2.2.3 定位误差2.3 工件的夹紧2.3

3、.1 夹紧力的确定2.3.2 典型夹紧机构2.4 常见典型机构2.4.1 车床夹具2.4.2 钻床夹具2.4.3 镗床夹具2.4.4 铣床夹具教学安排教学时数: 本章教学时数68 学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辅工具: 有关电视教学片 教学法: 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1、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作用及其对零件加工的重要性。2、掌握对工件定位的概念、原理、要求及定位误差的概念。3、熟悉对工件夹紧的目的、要求和夹紧机构。4、熟悉各种机床上使用的夹具的特点,初步掌握夹具设计的方法、要点和步骤。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定位与夹紧的概念、工件定位原理基本原理的应用、定位基准的选择 本章难点:定

4、位误差分析计算。第 3 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教学内容3.1 基本概念3.1.1 工艺过程及其组成3.1.2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3.1.3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3.1.4 工艺规程及其作用3.2 零件工艺性分析及毛坯选择3.2.1 零件工艺性分析3.2.2 零件结构工艺性3.2.3 毛坯的选择3.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3.3.1 定位基准的选择3.3.2 零件的装夹和加工方法的选择3.3.3 工艺路线的拟订3.3.4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设计3.3.5 工艺过程技术经济分析和优化3.4 工序设计3.4.1 机床和工艺装备的选择3.4.2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3.4.3 切削余量的制订3

5、.4.4 时间定额的估算3.4.5 工序简图绘制3.5 工艺尺寸链3.5.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3.5.2 尺寸链的计算公式3.5.3 尺寸链的计算形式3.5.4 工艺尺寸链的应用和解算方法3.5.5 工艺尺寸链图表计算法3.5.6 计算机辅助计算工序尺寸3.6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3.6.1 箱体加工3.6.2 连杆加工教学安排教学时数 教学手段 教辅工具 教学法:本章教学时数1012 学时 多媒体教学 有关电视教学片 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一、基本概念1、生产过程(识记)2、工艺过程(综合应用,掌握零件加工过程中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行程的含义, 掌握其正确划分)(1)

6、工艺过程的概念(2)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复合工步、连续工步)、行程3、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领会:生产纲领的含义、生产类型的种类、决定因 素及其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领会工艺规程的概念、作用、形式,制定方法和步骤)二、毛坯的选择(简单应用,掌握毛坯选择的依据,会选择毛坯)三、领件的结构工艺性(领会零件结构对机械加工方法的适应性)四、定位基准的选择1、基准的概念(领会基准的含义)2、基准的分类(领会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3、定位基准的选择(综合应用,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对加工的影响和粗、精基准的选择 原则)五、工艺路线的拟定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

7、择(综合应用,掌握外圆表面、内孔和平面加工的方法,掌握经济精 度和表面粗糙度,掌握加工路线及其适应性)2、加工顺序的安排(综合应用,掌握机械加工工序、热处理工序和辅助工序的合理安排, 掌握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原则,能合理应用)六、工艺尺寸链(综合应用,能识别封闭环,能解算工艺尺寸链)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制定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合理解决 制订工艺规程中的主要问题;初步学会运用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三者的辨证关系,对工艺 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本章难点: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尺寸链的极值解法、概率解法。(本章重点掌握有关工艺规程制定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工艺过程设计和

8、工序设计的有 关内容。本章难点是点工艺尺寸链的计算。)第 4 章 机械加工精度教学内容4.1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4.1.1 原理误差4.1.2 机床误差4.1.3 夹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4.1.4 刀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4.1.5 调整误差4.2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4.2.1 工艺系统的刚度4.2.2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2.3 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4.2.4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4.3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4.3.1 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3.2 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3.3 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4 加工误差的综合统计分

9、析4.4.1 加工误差的性质4.4.2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4.5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教学安排 教学时数: 本章教学时数78 学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辅工具: 有关图片教学法: 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一、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1、领会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概念及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的关系2、加工原理误差(领会)3、机床的几何误差(领会: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导轨直线度、平行度误差及传动 链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工艺系统的其它几何误差(领会)二、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1、工艺系统的刚度(领会)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简单应用:受力变形对工件形状的影响,误差 复映

10、的规律与计算)3、减少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领会)四、工艺系统的热变形1、概述(识记:热源)2、机床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识记:机床的受热及变形的状况,热变形对加工 精度的影响程度)3、工件热变形(识记:变形的状况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4、刀具热变形(识记)5、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的主要途径(领会)五、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识记: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应力的分布状况,引起变形的 方向)六、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途径(领会)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加工误差的因素分析;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本章难点:加工误差及其分析方法。1、在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中,着重掌握机床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热

11、变形及工件残余应力等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2、在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中,着重掌握分布图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第 5 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教学内容5.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概述5.1.1 表面质量的含义5.1.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5.1.3 表面完整性的概念5.2 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措施5.2.1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5.2.2 减小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5.3 影响加工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5.3.1 表面层加工硬化5.3.2 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5.3.3 表面层的残余应力5.3.4 表面强化工艺5.4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5.

12、4.1 概述5.4.2 强迫振动及其控制5.4.3 自激振动及其控制教学安排教学时数 教学手段 教辅工具 教学法:本章教学时数46 学时 多媒体教学 有关有关图片 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一、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1、表面质量的含义(领会:表面质量的范畴、内容)2、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领会) 二、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其控制(领会)三、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控制1、表面层的加工硬化(识记:加工硬化的成因、控制和消除的方法)2、加工表面金相组织变化和磨削烧伤(领会:磨削烧伤的产生和控制方法)3、表面层的残余应力(识记:残余应力的形成与消除方法)4、提高和改善

13、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措施(领会其原理、方法和效果)四、工艺系统的振动(识记) 1、强迫振动的特征,产生的原因,避免或消除的方法) 2、自激振动的特征,形成自激振动的两种学说3、自激振动的控制和抑制方法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硬化、金相组织变化和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及其改善 措施,其中主要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第 6 章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教学内容6.1 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6.1.1 装配工作的主要内容6.1.2 装配工作的组织形式6.2 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的建立6.2.1 机器的装配精度6.2.2 零件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关系6.2.3 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6.2.4 装配尺寸链6

14、.3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6.3.1 互换装配法6.3.2 选择装配法6.3.3 调整装配法6.3.4 修配装配法6.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6.4.1 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原则与所需原始资料6.4.2 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步骤与方法教学安排教学时数: 本章教学时数45 学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辅工具: 有关电视教学片教学法: 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一、概述(识记)1、装配的概念(了解装配的概念,合件、组件、部件的概念,装配对机器质量的影响及 其重要性)2、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1)清洗(2)联接(3)校正、调整与配作(4)平衡(5)试验与验收3、装配精度,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二、装配方法及其选择(领会)1、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法和大数互换法装配的概念及其应用场合)2、选择装配法(分组装配法的概念、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3、调整装配法(修配装配法的概念、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4、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的概念、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三、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识记)1、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依据2、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方法和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四种装配方法(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调整装配法和修配装配法)。 要求掌握各种装配方法的实质、特点,并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了解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