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测试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54663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测试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测试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测试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测试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测试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测试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测试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化学(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金属先熔化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燃烧后得白色固体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A BC D解析:钠燃烧时,先受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然后燃烧,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R溶液导电性较弱,HR属于弱酸B某化合物溶解于水导电,则该化合物为电解质C根据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D食盐是电解质,食盐的水溶液也是电解质解析:A项:电解质

2、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A错误;B项:化合物溶解于水能导电不一定是电解质,如SO3溶解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H2SO4而导电,SO3是非电解质,B错误;C项:电解质的强、弱就是根据其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而分类的,C正确;D项:电解质是化合物,食盐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是混合物,D错误。答案:C3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2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仍不变质C漂白粉是由Cl2与石灰乳制得的D在使用漂白粉时应用浓盐酸解析:漂白粉的制法为:将Cl2通入石灰乳中,故C正确。漂白粉在空气中

3、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显然久置会变质。D选项中使用浓盐酸,效果反而不好,因为Ca(ClO)2的强氧化性会将氯离子氧化: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答案:C4双选题下列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氯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混合物B液氯无酸性,氯水有酸性C液氯较氯水的漂白作用更强D液氯无色,氯水呈黄绿色解析:液氯的成分就是氯分子,所以液氯无酸性,也无漂白性;氯水中存在着Cl2、HClO、盐酸等多种成分,所以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答案:AB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反应生成FeCl3

4、溶液:Fe2Cl2=Fe32ClBCO2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CO2OH=HCOC大理石溶于硝酸:CaCO32H=Ca2CO2H2OD碳酸钡和稀硫酸:BaCO32H=Ba2CO2H2O解析:A项中电荷不守恒;B项应生成CO(过量NaOH);D项应有BaSO4沉淀生成。答案:C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ANaBa2ClSOBKNaNOOHCHNHFe3SODHClCH3COONO解析:A项Ba2与SO可生成BaSO4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离子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过量NaOH后,Fe3可与OH结合生成Fe(OH)3沉淀;D项H与CH3COO因

5、可结合成弱电解质CH3COOH而不能大量共存,故选B。答案:B7有两份质量相同的NaHCO3,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至原温度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所耗用的盐酸的体积比为()A21 B11C12 D41解析:本题可从Na守恒角度考虑。无论NaHCO3是直接与盐酸反应,还是先加热分解后再与盐酸反应,Na的量不变,生成的NaCl的量相等,则消耗盐酸的量相等。答案:B8在烧杯中加入CuSO4溶液和苯(密度为0.88 g/cm3,不溶于水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可能是()A钠

6、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在苯与CuSO4溶液的界面处反应并作上下跳动C烧杯中有气泡产生D烧杯底部有蓝色沉淀物解析:苯与CuSO4溶液互不相溶,且苯比CuSO4溶液密度小,则苯与CuSO4溶液分层并且苯在上层,两层液体间有一个界面。钠比CuSO4溶液密度小、比苯密度大,由浮力原理可知,呈固态的钠粒一定是处在苯与CuSO4溶液的界面处。钠与苯不发生反应,在两种液体的界面处跟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不溶于水和苯,包围在钠粒周围的氢气使钠粒受的浮力增大而上浮。在钠粒上浮的过程中氢气脱离钠粒逸出液面,钠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又下落到了两液体的交界处。这种现象重复出现,直至钠粒完全消失为止。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

7、H与CuSO4发生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故烧杯底部有蓝色沉淀物。答案:A9在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比为()A12 B21C11 D32解析:由反应可知被氧化的硫原子生成K2SO3,被还原的硫原子生成了K2S,由反应产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2可得。答案:A10已知在酸性溶液中IO可和I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可供选用的物质有:自来水;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食糖;食醋;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A BC D解析:根据题给信息要

8、检验食盐中含有IO,应加含有I和H的物质使其转化成I2,而且要有能与I2结合成蓝色物质的淀粉。因而,必须使用的物质是、,中含有I和淀粉,中含有H(由CH3COOH电离而得)。答案:B11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解析:甲和丁中溶质(NaOH)各为0.1 mol,但甲中耗去了0.1 mol H2O,故质量分数甲丁。乙和丙中溶质(NaOH)各为0.2 mol,反应中各耗去了0.2 mol H2O,剩余H2O的质量

9、也相同,故质量分数乙丙。乙和丙中溶质的量分别是甲和丁的2倍,而H2O却比甲和丁更少,因此乙和丙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B12双选题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通常悬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汞的含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的产物Cu2HgI4中,Hg的化合价为2B上述反应中CuI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上述反应中Hg与Cu均发生氧化反应D上述反应中生成64 g Cu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解析: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为 ,CuI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B项、C项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得生

10、成1 mol Cu时转移电子1 mol。答案:A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3分)如图所示,硬质玻璃管内,左、中、右分别放有3个湿润棉花球,a球浸有溴化钾溶液;b球浸有碘化钾的浓溶液;c球中浸有KI淀粉溶液。实验时,从右端缓缓通入氯气,同时在b处微热,并逐渐向左移动酒精灯,则可以观察到:(1)在a处有_产生;(2)在b处有_色_产生;(3)c处变成_色;(4)稍冷却后,b、c之间的管壁上有_色的_产生。解析:反应依次为:c处2KICl2=2KClI2,淀粉遇I2变蓝;b处2KICl2=2KClI2,加热I2升华;a处2KBrCl2=2KClBr2。答案:(1)深红棕色液体

11、(2)紫气体(3)蓝(4)紫黑固体14(13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的_。ACl BNOCCO DOH解析:无色透明溶液中,肯定不存在带颜色的离子:Cu2(蓝色)、Fe3(黄色);与盐酸反应

12、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应该是Ag的性质,在Ag全部被沉淀完全后,再加稀氨水,又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Mg2,白色沉淀为Mg(OH)2;(4)中只有NO可以同时与Ag、Mg2大量共存。答案:(1)Cu2、Fe3(2)AgAgCl=AgCl(3)Mg2Mg22NH3H2O=Mg(OH)22NH(4)B15(13分)根据反应:2Fe32I=2Fe2I2,Br22Fe2=2Fe32Br,回答下列问题。(1)试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ABr、Fe2、I BI、Fe2、BrCBr、I、Fe2 DFe2、I、Br(2)某溶液中含有Br、Fe2、I,为了氧化I而不影响Br和Fe2,选用的氧化剂是_

13、;为了氧化Fe2、I而不影响Br,选用的氧化剂是_。试判断铁与单质溴反应的产物是_,理由是_;铁与单质碘反应的产物是_,理由是_。(3)I2与Br能否发生反应?_,理由是_。解析: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可确定还原性强弱顺序应为IFe2Br,氧化性强弱顺序应为Br2Fe3I2。第(2)小题是对第(1)小题的深化和应用。根据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不仅可以判断一个反应能否发生,还可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答案:(1)B(2)Fe3Br2FeBr3Br2的氧化性大于Fe3FeI2Fe3的氧化性大于I2(3)不能Br2的氧化性大于I216(13分)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根据上述流程图,请回答:(1)加入的试剂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