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服务项目特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95385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服务项目特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遵 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 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 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 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 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 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

2、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 疗效显著。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一、中药外治类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 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外治之 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 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 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即 本疗法中的一种。功效:疏通经

3、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 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著。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 疾病。2、冬病夏治疗法“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 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 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原理: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 使药物沿俞穴一经络一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作 用,故大多在夏季进行。原因在于夏日炎炎,腠理疏

4、泄,汗腺、皮脂腺组织均处于开放状态, 有利于药物的循经络渗透、吸收、传导。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之缓解期,以及容易 感冒的病人。疗法:从夏季三伏天进行中药穴位敷贴,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 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 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每7-10天1次,一个 疗程三次。每次至皮肤出现发痒、灼热或小水泡时取下。3、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功效: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适应症:脏腑气机升降失

5、调所致的内脏疾病、脏腑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致的内科 疾病。使用腰俞穴活血化淤药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腰腿活动度 疗效满意。4、中药熏洗治疗中医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肢皮肤熏蒸、淋洗、浸浴 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有煎汤外洗的洗剂有燃烧熏制的熏剂,有蒸葱熨治的熨剂以及 灸剂,具有方便、有效、副作用小、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功效: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等功效。适应症:眼科使用中药熏眼法治疗角膜类、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肛肠科使用 中药熏洗治疗内外痔、脓肿、肛痿病;骨伤科用此法治疗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内科沐足 治疗消渴筋痹及消渴脱疽等均取得显著

6、疗效。5、新生儿药浴中药药浴熏洗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借助水的特性,将相关的药物溶于水中, 采用温热法使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理 效应发挥治疗作用。宝宝出生24天,皮肤、粘膜、眼睛巩膜出现轻度的黄染,如果吃奶正常,精神好, 经皮测胆红素未超过警戒线,属于生理性黄疸。根据中医辨证处方,将茵陈、野菊花、蝉蜕、石菖蒲等十多味中药煎制成药液加入 水中,水温保持在38摄氏度左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让宝宝在药液中自主游泳运动, 从而达到健脾除湿,祛风止痒驱除胎毒退黄疸的作用。同时新生儿在温热药水中游泳,兼有 药浴和运动疗法的双重作用,提高肺活量,锻炼了四肢

7、协调性,促进消化和吸收,促进神经 系统的发育、提高宝宝的而睡眠质量。提高宝宝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6、中药雾化中药雾化治疗是指使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中药溶液雾化成微小的颗粒通过吸入的方 法,进入呼吸道及肺内并沉积,从而达到迅速、有效和无痛的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功效:稀释痰液、湿化气道、减轻咳、减轻支气管痉挛。适应症: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哮喘、应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以及 急慢性咽炎、失音等。7、中药外敷所谓中药外敷是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如碾成细末或捣烂放置于体表或损伤部位, 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发挥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功效:它具有消肿祛瘀、舒经活血及清热解毒、消炎镇痛

8、、排除毒素、减肥美容等适应症:近年来用中药制剂外敷保守治疗骨折、足跟骨刺、软组织损伤、胰腺炎(功 能吸收胰腺炎性渗出,减少胰腺假性囊肿的形)、肝硬化腹水疾病等病症。眼科使用芙蓉花 及叶外敷治疗眼睑带状疱疹亦取得较好疗效。8、烫熨疗法(中药封包、中药热奄包)即将配方好的中药炒热,装入药包中烫熨体表的一定穴位或者部位,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功效:温经散寒、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健脾和胃、行气消 胀。适应症: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功能性胃肠病、腹部胀满等9、中药灌肠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 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 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

9、。功效:消肿抗炎、排毒适应症:便秘、结肠炎、慢性肾衰、中风闭症所致的高热等 症,可以明显地降温、改善继发性代谢紊乱10、中药踏渍治疗中药踏渍治疗是通过介质(凡士林)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同时辅以红外线灯热疗,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提高药物浓度交换和吸收速度,以快速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损伤 修复的目的。功效:活血通络、排除毒素、减肥美容、调整阴阳适应症:用于治疗痛风、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各种胃肠疼痛 等疾病。11、中药硬包疗法该疗法是骨伤科最具特色的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它根据中医 辩证、采用不同的中药外包患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方法简 便、费用低廉、疗效好等特点,并具有方法的群众基础

10、。适应症:适用于各种骨与关节疾病;风寒湿热痹症,以及腰 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12、中药直肠灌注直肠滴药法是由保留灌肠法演变而来,由于药物缓慢滴入直 肠,对直肠粘膜刺激减少,便意感碱轻,药物存留时间延长,吸 收增多,且对发热病具有物理降温作用。我院结合中医辨病辩证, 针对不同患者个性化使用中药直肠滴入,从而能更好达到治疗目 的。该法操作简单方便,可减少损伤肛门直肠粘膜,均不会引起 病人不适。适应症:小儿肺炎、高热、急性菌痢、慢性结肠炎等。二、非药物外治法5、活血通窍刺灸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逐渐增高。临床上以眩晕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

11、状,伴有 头痛、颈肩部疼痛。我院在治疗本病时采用活血化瘀,醒脑通窍的针灸方法,取 膈俞、风池、百劳穴,并辨证加减穴位,能显著改善眩晕等症状 和体征,直接调节和改善颈椎动脉血液循环。临床疗效显著。7、放血疗法(点刺放血、拔罐放血等)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 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 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有点刺放血、拔罐放血两种。功效:泄热消肿、祛瘀止痛、醒脑开窍等。适应症:用于治疗小儿高热、腹泻、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 萎症,血栓,青少年座疮,银屑病,湿疹等。9、刮痧即用刮痧板沾少许痧油在人体相应的穴位皮肤上强力刮动摩擦,直至皮肤出现

12、红色痧点为止的方法。功效:活血祛瘀、舒经通络、排除毒素、行气活血等。适应症:外感高热、伤暑、湿温表证、咳嗽、呕吐腹泻、风 湿痹痛等。三、针法类1、梅花针:梅花针的针柄一端有5到7枚小针头,其状如梅花,操作时 运用手腕的力量,频数地敲击患部皮肤,达到刺破皮肤,点状出 血的目的。常与拔罐疗法配合使用。功效:放血止痛止痒,活血化瘀。适应症:带状疱疹、痛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2、温针:功效: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止咳平喘。适应症:便秘、呕吐、腹泻、寒性关节痛。3、电针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 电流波,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功效:镇痛消炎、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适应症:

13、用于神经反应敏感性疾病,如各种关节疼痛及炎症; 亦用于肠胃神经功能减退性疾病。四、灸法类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腧穴上烧灼、温熨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1、隔姜灸:功效: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适应症:治疗呕吐、泄泻、脘腹隐痛、遗精、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2、隔蒜灸:功效: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适应症:本法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健胃等作用, 适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病的治疗,亦用于肺结 核等的辅助治疗。3、药条灸:方法(或操作规程):是指用药物与艾绒

14、卷成艾条。临床上 常用的有:太乙针灸、五、拔罐类1、普通拔罐方法(或操作规程):用燃烧的方法把玻璃罐里面的空气驱 除之后,将玻璃罐吸附在体表穴位或者患部的拔罐方法;或者用 抽气的方法抽出塑料罐里面的空气之后,将塑料管吸附在穴位或 患部的方法。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应症:适用于关节冷痛拘急、急性扭伤、急慢性胃肠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2、游走罐方法(或操作规程):在背部膀胱经两条侧线涂上甘油,将 罐吸附在皮肤上以后,循经络走向上下游走的拔罐方法。功效:清热除湿、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腰背部肌 肉扭伤、湿热蕴积的便秘等。4、循经闪罐方法(或操

15、作规程):在背部膀胱经两条侧线上,循经络走 向闪拔热火罐的方法。功效: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适应症: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症。六、推拿按摩类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 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 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 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有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 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我院目前开展的推拿项目有:落枕 推拿治疗、颈椎病推拿治疗、肩周炎推拿治疗、网球肘推拿治疗、 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 炎推拿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推拿治疗、药棒穴位按摩治疗。附: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疗法是中医传统的一种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生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 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目的的一种无任何副作用的自然疗法。现代医学称之为“小 儿抚触”,是公认的小儿养生治病的方法之一。功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的自然抗 病能力。适应症: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 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