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95227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2004-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对拉动内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院 (系) 专 业 学 生 学 号 班 号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年 月 日 推荐精选第1章导论11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新一轮税制改革在2004年陆续启动。从2004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税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出口退税率降低,从此拉开了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序幕。当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9%,从2003年的近年历年最低贡献率走出。为应对2013年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2004年央行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的行业严格控制贷款,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而2

2、004-2007年,我国资本形成率以及最终消费率的总和开始明显持续下降。2007年两税合一的企业所得税改革促进企业的投资,但2007年之后,CPI加速上涨,宏观调控变得更加严厉,一年之内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调高存贷款利率。2007年2008年出现环球金融危机,2008年9月,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由于2008年初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基础。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央再次提出现阶段中国经济政策模式应由出口外向型经济转向扩大内需的自主型经济。2008年经济危机后,受消费信心和出口受阻等因素的

3、影响,我国经济曾一度陷入低迷状态,中央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投资4加大对基础性设施的投资,这对当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政策的时滞效应也为后来通货膨胀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009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劳动力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价格一度高企,再加上国外充足的流动性影响,CPI和PPI同时进入上升通道,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物价总水平的上涨,2009年央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奠定了当年货币政策的基调。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

4、经济增速减缓,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建立并且完善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把握发展主动权。推荐精选扩大内需是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举措,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依赖程度较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消费疲软、内需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把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以促进消费为重点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让内需真正发动和强劲起来,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5、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关于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有效性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不少,但对于政策有效性的评价存在分歧而且时效性不强。本文拟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从价格调节、结构调节、政策时滞等方面综合考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分析制约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有效性,对于扩大我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2文献综述及本文的创新之处针对我国1996年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国民经济增速下降、国民企业改革险困、失业隐患严重以及外贸出口减少的情况,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调控进行了研究,下面仅从货币政策扩大

6、内需是否有效的角度将相关文献中阐述的观点归纳如下: 纪显举(2003)在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中提到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比财政政策的长,关乎市场主体的对政策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而1996年中央银行连续八次降息,但货币政策效应不明显,主因包括内部抵消因素和外部抵消因素。此外,还强调降息无法动摇指向性强、具有刚性的储蓄,但对信用消费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以此来证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政策工作方面他认为,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提高国民信心,而提高国民信心的关键是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而难点则是启动消费需求。推荐精选李军(1999)在浅析我国扩大内需的货币政策中阐述了1994年以及1996年不同

7、的经济趋势状况以及货币政策选择状况,认为1996年后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未达到预期效果,制约因素有:居民的预期,收入水平,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以及企业慎借银行慎贷的心态。而文章关于对策则把重点放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分配、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政策扶持和加快国有经济改革上。龚敏、李文溥(2005)在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建立了一个包括货币供应量(M1,M2)、GDP以及物价指数(RPI)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与物价的联系,进行了实证的检验,考察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效果。得出结论是:(1)货币供应量M1、M2的正冲击的1个

8、季度后,名义GDP的增长率开始上升,此正影响持续4个季度后基本消失;而实际GDP的增长率在M1增长率正冲击的1个季度后的正影响持续了10个月,而M2同样的冲击则超过了4年,M2等于M1加上一些储蓄存款,意味着储蓄存款的增长有利于实际GDP的增长。 (2)90年代后期货币供应量虽然不断地提升,但价格水平还是持续的回落,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较难解释价格水平的变化。梁文芳、刘金叶(2011)在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受约束的非对称VECM模型一文中针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采用1997年1月一2010年4月作为样本区间,建立均衡货币供应方程和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并运用AVECM以及J

9、ohansen 协整检验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冲击在长、短期对消费和投资影响是否具有非对称性,得出结论:(1)长期方向性货币政策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2)方向性货币政策短期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此外,文中还对方向性货币政策短期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的原因分别进行了阐述。由上可知,近几年来,关于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方面的讨论可谓是一个热点话题,但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还是比较窄,未能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本文在学习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以下两点可能的创新之处: 1关于货币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分析,国内学者一般从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价格调节效果的角度进

10、行分析,而很少考虑货币政策在结构调节上的存在的不足之处,推荐精选以及货币政策调控中存在的时滞。本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不仅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有限性的原因及解决方向。而且将货币政策调控时滞也作为分析的重点,并从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两个方面评价货币政策的效果。2国内学者对货币政策调控内需有效性的评价,大多是以1996年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后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为背景,分析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内需影响未达预期的效应。而本文对1996年前后的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效应进行简要的分析,而将重点放在2004-2007年以及2008-2013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效应。13研究目标与主要内

11、容本文拟对我国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有效性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较为可行的政策建议,旨在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我国投资以及消费需求的扩大并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第二部分:货币政策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在90年代末(1996年)前后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其对国民经济产生效果的有效性的差异以及原因。第三部分:分析近年我国内需的走势及成因。特别是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的经济转型期扩大内需的经济环境进行对比。第四部分:我国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主要

12、措施。简要地回顾了90年代末以来不同改革时期央行扩大内需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重点介绍2004-2007 、2008-2013年针对促进消费和投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分别从利率政策、贷款可得性和贷款条件,以及货币供应量方面去阐述。推荐精选第五部分:上述两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对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调控效果。分别从价格调节效果和结构调节效果两个方面来分析利率政策、贷款可得性和贷款条件,以及货币供应量对扩大内需的有效性。第六部分:该部分首先概述我国学者对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有效性评价的分歧。然后提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性标准,建立相关数理模型协助分析,判断货币政策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最后分

13、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第七部分: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外部抵消因素、市场经济主体的非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特征、居民和企业投资渠道有限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等。第八部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有效性的政策建议。在汲取西方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数理模型分析结论,提出增强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建议:中央银行应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主要包括合理运用利率政策、进一步增强汇率制度的弹性、央行应根据物价变动幅度及时调整政策力度等方面。14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理论分析法主要应用如:第五部分分别从价格调节效果和结构调节效果两个方面来分析利率政策、贷款可得性和贷款条件,以及货币供应量对扩大内需的有效性。实证分析法主要应用如:第六部分通过提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准,建立相关数理模型协助分析,判断货币政策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