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95169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摘要: 对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感摘要:中医药是一门古老而年青的医学,是世界唯一保存完整,迄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保健治 疗作用,并融入现代社会的传统医学体系,中医药的研究是对当今迅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丰 富和发展。在现代生命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何特色与优势使之成为世 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挥服务于人类的作用。关键词:中医药防治疾病特色优势一.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中医药重视预防,崇尚“治未病的医学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养生保健方法; 何谓特色,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才称之为特色,有特色才能生存,而中医药具有自 己的特色:1.

2、 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几千年的发展,辨证论治成为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就是突出了个性化的中医思路。强调以人为本。辨证论治以阴阳为总纲,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学科的渗透、交叉,用现代药学理论来研究传 统中药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与易理解的西药理论相比,中医药理论博 深难明,以至于有人对中医持怀疑态度,也出现了用西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应 用的误区。现代医药学和传统医药学两者建立的基础不同,理论体系、思 维模式都存在差异,临床中药师应坚持宣传,提高他们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 应用中药只有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辨证施治,才能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

3、参考文献:中医辨证论治 http:/ 中医的整体观整体观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 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 成部分直接结构上的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 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 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 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 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他贯穿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参考文献:中医的整体观念Mtp:/ wen 中药的天然性中

4、草药,本身就是天然有机物。它取自动物、植物、矿物及其产品,并保持了各种成 分结构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这些物质原本就是地球生物机体的组成和维护生态平 衡不可缺少的物质。同时,它们又是经过人和动物体的长期实践筛选保留下来的对人 和动物体有益无害和最易被接受的外源精华物质。此外,这些物质在用于机体之前, 又经过中国创立的自然炮制法去其无益于机体的因子,而保持纯净的天然性。(参考 文献:中药防治的特色和优势 http:/ html)4.少耐药性耐药性的出现多是由于细胞产生了大量的适应酶和耐药菌株造成的,中药较少出现这 一弊端,但不能说中药无耐药性。有人选用黄连、黄芩、金银花、鱼腥草、乌梅、大 青叶、

5、山楂、石榴皮、丹皮等中药,分别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SF96、鸡大肠杆 菌、鸭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枯草杆菌等常见畜禽病原菌在中药低浓度中接种 传代五代,测定传代前后抑菌浓度的变化以研究细菌对中药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多 数细菌在多数中药低浓度中传代后的最低抑菌浓度比传代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细 菌对中药也不同程度产生耐药性。因之,中草药长期添加,也不易在食用动物性产品 中形成有害残留。不仅如此,若与化学合成物合理伍用,可消除后者的毒、副作用, 具有保肝解毒作用等。如甘草可消除链霉素对听神经的毒性;党参、白术、黄芪、苦 参、茵陈、垂盆草、五味子等,可减轻化疗或放疗对机体的损害以及保肝解毒。

6、很多 人在强调中药的优势时,首先谈到中药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但是专家学者们认为这 种提法欠妥,“是药三分毒”,并且在古代“毒”与“药”是相通的。(参考文献:中药防治 的特色和优势 http:/ 预测疾病中国过去有两句老话,一句叫做“司岁备药”,一句叫做“司岁备种”。就是说我们要根据五 运六气来预测来年到底是旱还是涝,是过干还是过潮,是过热还是过寒。根据五运六气,也 可以预测会出现什么样的疾病及其发展趋势。西医无法预测疾病,中医却可以。所以预测疾 病及其趋势并预先做好准备,是中医一大优势。(参考文献: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808/45/8_1

7、html2.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 所谓中国中医非药物疗法,是指除中西药物以外的所有用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医 疗保健技术的总称。由于这些医疗保健技术不需用药物,故称中医非药物疗法或称中医 无药疗法。属中国自然医学的范畴,也是中国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治疗疾病过程中不断地反复的论证而形成丰富的经验总结。 如针灸、刺络法(亦称放血疗法)、挑针疗法、生物全息法、生物针控疗法、气功、推 拿按摩、拔罐、刮痧、砭术及现代很受患者欢迎的 220v 经络电指针法(也称电气功疗 法,但不同于电气功表演)等等(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非药物疗法在康复保健中的应用http:/www

8、.med66.c,om/html/ziliao/07/28/1a7064c205020fd7fd50a987624d2031) itm3.中医的养生保健中医主张: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也就是说,中医首重养 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可以说每个人都知道一点,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这就是一种养生方法。过去讲:要想小孩安,三分饥和寒一一要求小孩不要过饱和过暖,甚 至要求成人吃饭也不要过饱。这也是中医的养生方法。早晨起来打打太极拳,同样是中医养 生的方法。中医理论讲究的是养生保健。中医的养生保健就像消防办公室,工作人员四处检 查一遍,看似没什么功劳。西医就像消防队员,哪里失火哪里忙,个个烧得鼻青脸肿,功劳 看似很大。有句成语: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是上宾。现实符合某些人的心理:中医“曲 突徙薪无恩泽”,西医“焦头烂额是上宾”。可是如果平时重视养生保健,何苦非要进医院的 急救室?!(参考文献:中药防治的特色和优势http:/ 02.html)结语:中医药的研究是对当今迅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博大精深,需 要我们精心品味、细心研究、不断创新,发扬广大。中医药很长时间内都在继承与发扬 的对立中徘徊,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与优势作深入了解,以清 楚中医药一直屹立不倒的缘由。也要继续发挥中医的特色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