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倡议书3篇【实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95161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用水倡议书3篇【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节约用水倡议书3篇【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节约用水倡议书3篇【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约用水倡议书3篇【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用水倡议书3篇【实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约用水倡议书3篇节约用水倡议书篇1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根据同学们目前最关注的宿舍用水不足的问题,日前,学生会专门向学校总务处了解了相关情况,学校对同学们遇到的困难表示理解,并千方百计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解决困难的办法。首先,生活区的用水与教学区是分开的,每月由自来水公司抄表并收费,从抄表获得的数据如果按5000人、22天、每桶35斤计算,我们每人每天可用冷热水近8.4桶。说明我们学校的供水是足够的,但为什么会造成用水困难的现象?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用水集中:宿舍每层楼共有约500个水龙头,一共有3000个水龙头,如果同时打开,分到每个水龙头的水量就十分的.少,从而影响了同学们的用水

2、。二、是过度用水,浪费用水。所以,在此我向各位同学提出几点倡议:1、自觉地节约用水。2、储水、分散用水、错峰用水:我们可以以宿舍为单位自行调节,避开高峰期,利用其它时间先进行储水,并对用水进行分类使用,避免大家同时打开水龙头而导致流水速度慢,水量少的问题。3、冬天即将来临,建议同学们可采用一到两个大的热水瓶提前储存热水,亦可缓解热水供应问题,因为根据从学校获得的数据来看,热水供应每人每天有2.5桶,也是足够的。学校对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高度重视的,学校也与管理公司积极协商,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用水问题,首先是增加供水,其次是计划对每个宿舍安装冷、热水表,对同学们用水进行合理的监督。同时,希望各位同

3、学理解学校困难,相互督促、及时反馈意见、并采取有效的节约措施,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克服困难!谢谢大家!学生会主席:_x20_年9月26日节约用水倡议书篇2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社会公民当之无愧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决策“引黄济淄”就是为了解决供水需求。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学院所在地,淄博市张店区水资源更是匮乏,属严重缺水城市(据省水资源资料显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0_立方,淄博市人均1000立方,而张店区人均不到340立方)。为了减少用水量采取对各单位严格规定用水指标、上调水价、超标重罚、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等一

4、系列措施,以引起全社会对节水工作的重视。为了响应号召,为了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衷心希望广大师生,提高对节水工作的认识,切实把节约用水和建设节约型院校结合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彻底杜绝长流水、浪费水的现象,人人养成节水、惜水、爱护水资源良好习惯,大力开展“节约每一滴水”活动,把节约用水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人人争当节约用水的模范。总务处20_年3月22节约用水倡议书篇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像我们的母亲,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水,是地球的血液,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虽然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

5、75%,有近70%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或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能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应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里,有300户人家缺水,其中108户严重缺水,缺水量为1600亿万吨一天左右,有几百万人用水紧张但是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水龙头的水哗哗的流着。用水的人却不知去向;洗衣服时,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冲洗衣物;洗脸时,脸盆总是装得满满的,之后发现端不动,就倒掉一大半;冲洗车子时,都用水管直接冲洗,浪费了许多水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结底,人类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对水资源没有紧迫感。对于节约用水,我对大家提出以下推荐:1.控制好水龙头的开关大小,并在不用时关掉它。2.做到一水多用。比如,洗衣服的水能够用来冲马桶;淘米的水能够用来洗菜等。3.在别人浪费水时,去劝阻或制止。4.不要把水浪费在不应用的地方,玩水就是其中之一。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节约用水!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加可爱、亲切!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再因为水而感到忧愁了!倡议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