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法指导举隅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95108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法指导举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理学法指导举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学法指导举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法指导举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推进-想象法。例如,让生活实际的沙漠知识,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操场上的花草树木,以及附近田野上的庄稼,再让学生设想,如果半个月以至一个月不下雨,将会出现什么景象)(不浇水的花草和没有灌溉的庄稼枯死了),进一步再设想,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下雨,将会怎样?(要指出:一切水源都没有了,河干了,自来水也没有了)将学生的想象结果概括起来,就出现课文沙丘地区的景象插图所示的景象。这种逐步推进“没有水”的想象法,不仅使学生认识沙漠景观的特点,也使学生了解沙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缺水。这个问题解决以后,课本中的其他问题,诸如:我国最干旱地区位置在哪里?为什么干旱?有水的地方出现什么景象

2、?这里的水从哪里来等问题就容易理解了。使用这种方法时,一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实际出发,使学生的想象有基础;二要注意逐步推进,使学生想象跟得上,一步一步向前发展,顺理成章,不能一蹴而就。二、温故-知新法。例如,壮丽的山川一课,教材重点之一是我国地形的三大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级阶梯;山地和高原分布的面积很广。这三大特征如果由教师概括后让学生照背,学生不但不理解,也记不祝教学时,如果将教材第三部分我们的祖国中有关地形的内容复习一遍,将这些内容一个一个地在祖国地形图上安下家来,然后,用图逐个分析出地形特征,效果就大不相同。分析地势特征时,将祖国地形图上不同地形区域分为三大块

3、:一块是地势最高的“世界屋脊”(含一个高原、一个盆地)为第一 级;一块是其他的高原盆地为第二级;一块是丘陵平原为第三级。再运用地图上下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知识,查明三大块的高度差异,这样,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就跃然纸上了。三、横向-借助法。如学习钱塘潮时,可播放浙江电视台拍摄的专辑钱塘潮,联系小语教材中的观潮,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这样,学生对钱塘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感受一定深刻。但是借助并不是代替,还要记住地理教学的特殊任务:浅显解释钱塘潮的成因,指出钱塘潮的危害。又如,学习沙漠知识时,可联系小语教材中沙漠里的船,并指出:沙漠中的植物要适应干旱环境才能生存,骆驼这样的沙漠动物也同样要使自己适应干旱的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动植物形态。小语教材中有关地理知识的课文很多,大多数安排在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完全可以横向利用,借助这些知识来学习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