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949606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焦立仁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委党校 辽宁桓仁 117200时间:2014-11-09 23:21:34来源:浏览次数: 115现代商业杂志社新闻首页我来说两句( 0)摘要:住房保障制度是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解决中低收入住房问题的基本途径,采取多种保障方式,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短期推进租售并存的经济适用发展模式,提高住房保障比重;实现保障资金的跨区域流动;长期构建多层次的租房保障体系。推进资金的市场化模式,保障资金供给的持续性。关键词:经济运行;住房保障;保障资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加快,我国的住房价格高速增长,远远超出了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住宅作为百

2、姓的安身立命之所,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住房保障制度成为了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地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一、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整体思考住房保障制度以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动态性的租赁型住房保障体系的改革, 主要目的为提高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改变居民的住房消费习惯,优化住房市场结构,促使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保障对象不仅要涵盖现行保障制度的保障群体,更要涵盖“夹心层”、 潜在城镇人口 (具有迁居意愿的农村人口)。短暂流动人口、被城市化的农村人口中的住房弱势群体,以及因市场因素造成的住房弱势群体。鉴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特点,我认为短期内应该坚

3、持产权式、使用权式保障并存的形式,长期取消产权式保障,着力实现使用权式保障方式。保障水平应呈现出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保障水平在地区间、保障制度设计间都存在差异。一方面,保障水平的设定必须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挂钩;另一方面,短期内,保障水平在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之间应呈现出差异;长期保障水平在廉租房、公租房等租房体系内应呈现出差异。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短期性(一) 经济适用房实施租售并举的方针,降低出售性的住房保障比重,提高租赁性的住房保障比重,现购房保障向租房保障思维的转变,将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并轨到租房保障体系。对于出售型的经济适用房,暂时适当限制其发展。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

4、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出售型经济适用房,可以增加房地产低端市场的供给;另一方面,出售型经济适用房的问题突出,但是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直接取消经济适用房的时机不成熟,容易产生更多负面效应。(二)公积金实行“准银行式”的运营模式,即“管理中心 + 商业性机构”的模式。中央公积金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宏观政策的制定、 资金风险的管理,以非营利性为目的。而地方公积金管理可以进行部分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强化公积金的盈利性,提高公积金的保值、增值空间,为住房保障体系提供长久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对公积金进行动态管理,即实施保障资金跨区域流动。(三)大力推进廉租房的发展,将廉租房并入到租房保障体系

5、。短期内,廉租房在租房保障体系内,仍是保障供给的主体。随着公租房供给保障力度的加大,出售型经济适用房比重的增加,廉租房在租房保障体系中适当降低,廉租房仍将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保障。(四)加快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其并入租房保障体系。随着近年来房价的攀升,游离在保障和市场之外的夹心层,其住房难问题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公共租赁房应运而生,因为其自身上具有诸多的新特点。其一,从产权的角度来讲,公租房的所有权归属于政府,而其他的房屋侧重于强调房屋的私人所有权,如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其二,公租房同廉租房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公租房侧重于解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难问题,而廉租房着重于解决城市最低收入群体且住房困

6、难的住户;其三,公租房的保障方式是租赁方式,而不是传统的购房方式。 三、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短期效应通过短期保障制度,可以纠正现行经济适用房的弊端,提高政策的保障效果。在制度的短期保障路径中,对出售型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暂不取消的政策,只是降低出售部分的比重,这一方面可继续发挥现行经济适用房的部分优势;另一方面可减少由可交易性所带来的效应流失。这不仅有利于新旧保障体系的平稳过渡,避免过大的波动。通过短期调整,加快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通过建立涵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的多层次、梯度性的租赁型住房保障体系,以实现对不同的保障群体实施保障,解决住房困难。可以缓解保障制度的资金不足的局面,提供更为稳

7、定的资金来源,会缓解保障制度的资金约束。 四、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长期性政府从宏观上对租赁型住房保障体系进行管理,建成长期租房保障体系。最终建成涵盖具有政府保障色彩的长期租房保障体系、纯粹的住房租赁市场相结合的租赁房体系。在租赁型住房保障体系获得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宏观上, 政府对租房保障体系的建设、资金筹集、房源筹集进行宏观管理,政府可以发挥其宏观优势;微观上,企业对租房体系的运行微观管理, 可以发挥其微观优势的协调,利于效率的提高和住房公平的实现。住房观念的改变, 反过来又推动了租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将其并入到商品房低端市场,可以增加商品房低端市场

8、的供给,平衡商品住房市场的供求平衡,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总之,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解决住房保障问题,需要转变住房保障思维, 强调租房保障的重要性,大力度推进租赁型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需要处理好具有政府保障色彩的租房、住房租赁市场的关系;另一方面, 需要处理好商品房市场同租房保障体系的关系。更好的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优势。五、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关切到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切身利益。因此,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稳定和平抑房价。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合作社住宅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性住房的供求矛盾,从而稳定和平抑市场性住房的价格。作者简介:焦立仁(1968、3),男,满族,辽宁桓仁,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党校高级讲师,从事党校教学和实践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政治、经济。 文章来源:现代商业杂志社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