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技术交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946909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井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打井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打井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打井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打井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井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井技术交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室外埋管技术交底1.1 地埋管设计及施工要求 土壤源换热埋管根据冬季吸热量埋管,经过计算地源能源井分为单U型301口x120米深的能源井,钻井分三个大区域。本工程土壤源换热埋管换热器垂直埋管采用U型管,有效井深120米。室外垂直埋管采用钻孔埋管,单U井钻孔间距为5m5m成菱形布置,孔内采用一组dn32HDPE管。室外水平埋管采用集管式连接,换热器材质与规格为: SDR11系列HDPE管,换热器设计工作压力0.4MPa,试验压力0.6MPa,所有地下换热器环路的水平管采用同程连接有阀门井处的集分水器连至机房的集分水器,每个环路均设球阀,各集水器与系统相连的集合管段上设放气阀与压力表。地埋管换热器

2、安装前、中、后应进行水压试验,安装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沟内回填时要求两侧同时投填,以防管道中心偏移,回填要求分层夯实,人工夯实每层250-300mm。垂直单U型管安装完毕后应多次原浆回填至密实,回填料导热系数不小于孔壁导热系数。水平地埋管连接管回填土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含石块,回填过程应压实、均匀。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前、中、后应按照GB50366-2009规定进行水压试验,安装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水平管覆土-2m左右。室外地源汇总管覆土-1.50m左右。在每个区域中安装一个阀门井,检测每口井的温度和流量,在地埋井片区设置了7个阀门井,以便于随时得知每口井的信息,同时也便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

3、在某个井位由于地质或者施工难度较大时,无法打井、打井深度不够或打井数量不够时,应在C区适当的位置上补打地埋井,确保埋管总量不发生变化。1.2 地埋管系统施工流程1.2.1 地埋管系统施工工序第二次打压室外地埋管系统施工工艺第一次打压 点眼定位开机钻孔U型PE管下井挖 沟 甲方、监理确认 沟底平整焊管铺设水平PE管孔内回填原土回填细土回填、夯实第三次打压系统调试 甲方、监理确认地埋管系统施工工序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场地平整、测量画线、管孔定位、定位标记及编号;钻机设备进场落位安装、水源电源连接、挖泥浆沟、泥浆池、试钻与调整;开钻、钻孔记录、泥浆处理及场地清扫;PE 管进场检验、冲洗与水压试验、检验

4、与试验记录、垂直PE管管组编号与标识;人工配合机械下管原浆回注、封孔;一个分片区域钻孔完毕后场地平整、水平管沟测量画线、沟槽机械开挖,沟槽底部平整压实,在此同时相应的主管道沟也协同敷设;沟槽内敷设水平PE管、垂直PE管与水平PE管热熔连接、环路PE管水压试验、水压试验记录;沟槽内分层回填夯实;各环路集管与分集水器(站)连接与试验、试验记录;地埋管系统与制冷机房连接与试验、试验记录;地埋管系统运行与调试、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与调试、竣工验收。1.2.2 地埋管系统主要施工参数1)本项目地埋管换热器设计采用垂直钻孔埋管方式,埋管形式为单U型,垂直埋管群井布置于办公楼的南、西两侧。2)设计埋管深度为

5、120m(深度误差0.5m),钻孔间距为5m*5m,孔径不小于180mm。3) 地埋管水系统采取地埋集分水器设计,分别接至总集、分水器。根据设计院设计5口井一连接,汇集成为一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独立的集分水器单独控制。地埋管系统共设计三个大区,每区的集分水器再分成两个大回路接至机房集分水器。其中每个片区和每个大回路都走同程,流量分配绝对均匀。4)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材料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1.6MPa),室外水平埋管(环路集管)设计采用De50- De200等管径,室外水平环路集管采用直埋敷设,水平干管坡度设计为不小于0.2%。5)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材料主要采用原浆,不密实则用中沙回填至密实。1.2

6、.3 测量放线及管孔定位 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钻井孔位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 不宜少于1个;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1)清理地面后即可对钻井孔位进行放线,事先将地埋管系统在设计图纸上对钻孔的纵横向逐一进行排列编号。2)参照现场建筑基准点和已有建筑物作为参照物,经测量放线,并逐一在场地上标明和确定钻孔位置。3)如发现埋管部位下有地下管线或构筑物时,允许稍有偏差,可适当调整局部钻孔位置,并及时更正绘制经测量放线确定的最终钻孔定位图。然后根据埋管平面布

7、置图以及钻孔定位图,最终确定钻孔及水平埋管沟槽的具体位置和埋管系统的标高。1.2.4 施工注意事项1)地下埋管应文明施工,严禁损坏其它地下管线、电缆、地下构筑物或文物古迹。开挖沟槽遇有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或文物古迹时,停止施工并采取保护措施,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同处理。待处理完后由业主方或监理工程师下达复工令。2)地埋管系统安装竣工后,应在总平面图上标示出其埋管区域并做出标志或表明管线的定位带,并以现场的两个永久目标进行定位。不允许以树木、灌木、花园等作为标志。3)施工前,施工人员应了解看守所的建筑物的结构和构造形式,并应对埋管场地的工程地质状况和地质剖面图进行研究,特别应注意是否有地下管线

8、或构筑物,以确定钻机型式和调整埋管布局,根据埋管平面布置图确定钻孔的具体位置和系统各管道的标高。了解周围环境,初步选择和确定现场的23个永久定位目标。4)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其它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清理地面杂物和浮土,铲除地面杂草,平整地面。a.施工前还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施工图纸及其它有关技术文件齐备,并经图纸会审通过,且已由设计单位进行了技术交底。b.施工场地用水、用电和材料堆放地、仓库及其它临时设施等均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根据施工的需要在施工现场搭设遮阳蓬和加工场地。c.施工用材料已经过外观质量检查,管材、管件配套齐全,并经连接检查合格。施工机具、施工力量能保证正常施工

9、。d.施工人员相关的安装技能培训、作业指导培训、技术与施工安全交底。 1.2.5 垂直埋管施工1)垂直地埋管试验与冲洗a.本工程地埋管水系统设计规定试验压力为0.6MPa,不得以气压代替水压试验。b.垂直地埋管(单U)按照设计要求和设计规定的埋管长度成卷供应到现场后,应进行水冲洗和水压试验。c.管道试验合格后管端应密闭,防止杂物进入管内。d.压力试验后应对每组地埋管进行分组编号,并在其管端作好标识,以便识别。2)垂直埋管方法经验表明,垂直埋管有两个问题必须特别注意: 其一,施钻完毕钻孔内有大量积水,水的浮力将使下管有一定的困难。其二,由于钻孔中的泥沙沉积,设计钻孔深度和实际深度可能不一致而影响

10、U形管的安装。垂直PE管埋管的方法主要有:人工下管、机械下管和重物下管三种。本方案设计埋管深度120m,根据以往经验采用人工下管比较适宜。下管注意事项a.为确保U形管顺利安全地插入孔底,孔径要适当。b.地埋管垂直换热器的组装应和钻孔相配合,即每钻完一孔前且孔壁固化后应立即把预备装填的U形管换热器安装到竖井中。c.下管时应将U型管插入孔中直至孔底,防止钻孔内积水使U管脱离孔底上浮,达不到预定埋设深度。d.U形管内应充满水并保持静压,一是可以增加自重,减少下管过程中的浮力;二是可在下管过程中随时检查管道的严密性和是否有渗露情况。3)地埋管系统试验 专用设备及工具a.电动(或手动)试压泵:加压能力为

11、02.5MPa。b.压力表及配件(不少于10套):精度1.5级,压力量程为01.6MPa。 地埋管试验标准本工程地埋管水系统设计规定试验压力为0.6MPa。水压试验应在系统冲洗之后进行。地埋管水系统的试验应严格按照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 的规定执行。第一次水压试验垂直地埋管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垂直地埋管试验与冲洗按以下步骤进行:将试压管段接通水源,先由一端进水,利用给水管道的水压力(约 0.20.4MPa)由另一端将水排出,检查出水端排水是否通畅,观察有无堵塞现象,水质是否清澈透明。持续冲洗约1min。将试压管段各配水点封堵,缓慢注水,同时将管内空气排尽。

12、管道充满水后,应进行水密封检查。对管道开始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应小于10min。升压至0.8MPa后,停止加压。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补压不得高于1.0MPa。稳压15min,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水状态下插入钻。第二次水压试验垂直和水平埋管系统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第三次水压试验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站)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第四次水压试验地埋管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地埋管系统试验注意事项地埋管系统试验可以采用电动试压泵,也可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

13、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代替水压试验。当系统试验过程中发现渗漏或停压后压力降大于3时,应查清渗漏部位或分析渗漏原因,同时检查试验步骤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要求。查明原因处理隐患后,再重新试验。系统试验时升压应缓慢进行,泄压时也应缓慢,不允许快速降压。 系统试验全部完成后,方可拆除压力检验装置。有条件可以保留以备随时检测。管道和系统分段试压合格后,可以对管道和系统进行冲洗。冲洗水应清洁,冲洗流速应大于1.5m/s,直到冲洗水的排放水与进水的浊度相一致为止。冲洗完毕,再次向地埋管系统中充注水时应排净空气,及时密封。 每进行一次管道或系统试验后,应及时填写试验记录,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1.2.6

14、垂直竖井的回填1)采用原浆+中沙回填,利用临近换热井钻井时冲出的土壤,由水循环过程将其带入已钻好的竖井内。要求回填确保无回填空隙,应回灌密实。2) 埋管深度超过40m时,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钻凿完过程中进行,逐步回填密实。3) 回填完后将留在地面的管道管口封堵保护,防止后续施工造成损坏。1.2.7 沟槽开挖1) 沟槽放线a.水平沟槽开挖前,应掌握管道沿线的以下地上和地下情况和资料: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它各专业设计的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施工供水、供电等条件。b.沟槽测量应根据现场已有临时水准点和建筑轴线控制桩的位置,同时根据实际钻井孔

15、位的分布作为控制沟槽测量放线的基准。c.根据垂直钻井孔位以及图纸先确定管道变向点、分支点和变坡点,并据此确定管路走向,在确定的点上打坐标桩,标出管沟中心及挖沟深度,沿桩用线绳拉直,撒上白灰,即为沟槽边沿线。d.为利于机械开挖并防止撞伤或损伤垂直埋管,垂直钻孔应在水平沟槽边线以外0.3m 范围。水平沟槽沿边线开挖后,沟槽至钻孔之间的土方采取人工开挖方式。e.根据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确定管线坐标位置,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现场验线,并会签定位放线记录。坐标及标高数据以建设单位及土建单位提供的建筑物、道路的坐标及标高为准,并以此为室外水平埋管管线的施工基础。f.沟槽开挖必须在定位放线验收合格后进行。g.沟槽开挖完成后,需对管线坐标、标高进行控制定位,管道安装后其偏差必须符合设计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有关规定。2) 沟槽开挖本方案沟槽开挖采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挖掘为辅的施工方式。 沟槽每侧临时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