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946902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浅谈豫西南丧葬音乐文刘红侠摘要:本文谆西南鼓吹乐为例从音乐在丧葬LAg.中直行数千年的活动中,分析丧葬礼仪中出现音乐的原因,继探讨音乐在丧葬礼仪中的教用厦其背后所蕴舍的深层文化内涵关键询:赴葬礼仪鼓吹乐鼓吐乐被用丧葬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被看作是一件太事.对于我国各民族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国各民族历来重视活养死葬在汉代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都遵循事死如亭生的习俗不仅在文献里颇有记载从马王堆汉摹无锡鸿山越墓等古墓出土的大量乐器也可见一斑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和延续至今的各地丧葬礼仪音乐活动足以证明我国各民族重视送死的程度不亚于养生孟子离娄下云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

2、以当大事.其中在丧葬礼仪中有两种伴随丧葬始终的乐器一一鼓乐和唢口内二者把音乐形式与丧葬和祭祀礼仪紧密结合相伴始终.以豫西南丧葬活动为倒从鼓乐和唢呐配合的鼓吹乐来简要探讨鼓吹乐这种音乐在丧葬礼仪中的效用和包含的文化内涵礼仪至丧事尤靡一家有丧亲友各制绸缎金旌牲醴鼓乐馈送习用响器奏哀乐.伴吹丧礼.士大夫家不用浮屠近亦有用鼓吹者.按.丧礼之隆杀视家之有无.是邑率用鼓吹即贫寒之家亦皆用鼓吹丧事率用鼓吹纸扎作佛事以酒肉宴吊客.殡时延僧道斋诵鼓吹以故一丧之费动辄数千金亦俗憋使然也亲友设祭桌侯于庙前孝子出鼓乐前导亲友陪行至庙奠毕谢客焚纸扎哭而返.从上述清末民初时期的豫西南各地县志记载来看在当地的丧葬活动中部出

3、现了鼓吹一词可见在当时的丧葬活动中用到鼓吹乐的场台是极其多的在当地现今的丧礼上鼓吹乐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老家就在豫西南对当地丧葬礼仪中这种时时出现的鼓吹乐非常熟悉从小对家乡的这种活动产生了兴趣每逢这种活动就和街坊邻里们一起观看.上古时期丧事上不准用乐.为何在清末民国时期的豫西南地区县志记载以及现在的丧礼中频繁出现鼓吹乐呢7鼓吹在当地民间俗称响器.有丧事必有鼓吹在当地以至干人们听到有响器的声音就直观的认为有人家在办丧事这种直观的感觉就要从鼓吹乐与丧葬的关系来分析据文献考证鼓吹乐用于丧葬礼仪中早在汉魏时就巳出现后汉书杨赐转及葬又使侍御史持节送葬先台令史十人发羽林骑车介士前后部鼓吹.读礼通考汉魏故事

4、将葬设吉凶录簿皆有鼓吹.隋I囝量珂之,YELLOWRIVEROFT匠SONG2011隼4期唐时期按官级给赐婚丧中的鼓吹其规定四品官以上始给鼓吹.旧唐书唐绍传五品官婚葬元无鼓吹惟京官五品接四品鼓吹为仪.并且自唐以后中宗时欲自妃主及五品以上毋妻婚丧之日特给鼓吹宫官亦然是不知鼓吹之作本为军容也明清时期间里婚丧无不以鼓吹将之更相沿不禁从这里可以看出自明清以后庶民百姓在婚丧时期也可以没有顾忌的使用鼓乐鼓吹趋于平民化鼓吹在乡民社会开始盛行.在鼓吹乐平民化,地方化的过程中各地结合地域风情形成了各种地域性的鼓吹乐,吹打乐在豫西南形成了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鼓吹乐无论是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还是形成后豫西南鼓吹乐一直多用

5、于民间的婚丧庆典以及节日活动等场合+尤其是丧葬活动中更是无丧不乐可见民间丧葬礼仪中鼓吹乐的使用不仅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已经成为约定俗威的丧葬礼俗的一个有机组威部分豫西南地区的丧葬活动要举行多次仪式这从前文的叙述中就可以得知在豫西南地区的丧事中人们最重视的两场仪式是刚去世和三周年祭(在当地俗称过三年)时这是必须要办的刚去世时举办的仪式称为热丧过三年的仪式称为冷丧冷丧所举行的仪式过程与热丧相差不大只不过是把所有的礼仪活动都放在一到三天内举行通常在丧事开始的当天就要请来鼓乐班开丧时鼓乐班就开始演奏这时主要是通知街坊邻居丧葬活动开始了.吊孝是丧事的核心部分同样也是乐器伴奏的高潮时期吊客多的仪

6、式要持续很久故有时要请两三班鼓乐轮班伴奏这个时候伴奏的难度也在加大要根据不同吊祭者的祭礼进行伴奏.出殡时也是前吹后打鞭炮齐鸣鼓吹乐上路.路祭下葬时同样需要鼓乐伴奏.鼓吹乐能够在当地的丧葬仪式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由其所具有的社会效用决定的.鼓吹乐在丧葬活动中的效用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凄婉哀愁的鼓乐声能引起周边人们的注意起到通报死讯的作用.这种用鼓吹乐通报死讯的做法古来有之如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大丧则诏太仆鼓.这里的大丧指的是王,后世子(即帝王,王后及其嫡长子的丧礼遇有这些人薨则由传达王之大命的官太仆击鼓通报.在这里鼓发挥着它传达信息的作用,在当地,有老人去世时丧家事先雇请的鼓吹班就开始吹奏向

7、四周乡邻传达办理丧事的信息听到鼓乐声的乡邻就会自发来到丧家帮忙办理丧事.在当地有鼓吹乐声的地方十有八九都是办丧事的地方第二丧礼中的许多仪式节目有的是要用鼓吹乐来指挥有的通过鼓吹乐来表示庄重肃穆的气氟.有的是模拟活人的礼仪.在丧葬活动中有这么一些地方是要用到鼓吹乐.送盘缠.有些地区送盘缠之时用鼓乐伴奏.如镇平县三日成服受吊具纸扎做佛事诗礼家阖学仪谥为铭旌.亲友设祭桌侯于庙前孝子出.鼓吹乐前导亲友陪行至庙奠毕.谢客焚纸扎,哭而返+名日送太盘缠.鼓吹乐在这所起的作用如活人的仪仗.许多人活着时不能享受如此排场死后由亲人安排这样的场面.似乎也可死而无憾了祭奠.在豫西南.吊孝时是丧事的核心部分同样也是乐器

8、伴奏的高潮时期,吊客多的仪式要持续很久故有时要请两班乐器轮班伴奏这个时候伴奏的难度也在加大.要根据不同吊祭者的祭礼进行伴奏出殡.出殡之日是丧礼高潮.也是鼓乐大显身手之时因为从家到墓地有一段距离丧礼的排场在此时正好大露特露一番.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鼓吹乐是必不可少的.启灵,路祭摆米面桌下葬等等都要有相应的鼓乐配奏.三周年.三周年祭在当地俗称过三年这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一次丧葬仪式在仪式上的鼓吹乐详细配置见附录.第三鼓吹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用于娱人.如内乡志记载按丧礼之隆杀视家之有无.是邑率用鼓吹其家中宴客前后十数日每多至数百席未免所费不赀.即贫寒之家亦皆用鼓吹.家中亦设筵款客.鼓吹乐并不仅仅用于丧葬

9、仪式在丧家待客的宴席上鼓乐声也处处可见.孝子在宴席中行谢客礼时.也有相应的鼓乐伴奏.在饭后,夜晚一些繁忙之余的空暇时间鼓乐班会演奏一些欢快的曲目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这种娱人习俗的出现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考察有几种原因:一,厚葬的表现.为了讲排场显孝心.炫耀财富.二为了吸引更多的吊丧者引为荣耀.三晚上守灵人多热闹可免去冷清悲凉的气氛四年老自然死亡是件好事,值得庆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喜事老喜丧正园为鼓吹乐这种音乐在丧葬活动中有着如此实用的的社会效用才能在当地几乎垄断了丧葬礼仪用乐成为丧葬礼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谁家有人逝死或是做祭过周年必定要请班或几班鼓吹乐班前来伴奏以显示对死者的尊敬哀悼和怀念之情在

10、豫西南城乡各地尤其是农村人们常常根据丧葬中有没有鼓吹的配合.鼓吹乐队规模的大小来评价丧家对这项活动重视程度甚至上升到对死者孝或是不孝的标准.可见其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豫西南鼓吹乐的具体流传时间目前尚缺史料证实,但根据民间艺人的回忆可以推断出大致时间.不少民间艺人都能说出他有六代八代或十几代的传艺家史.内乡县灌张乡位老艺人讲他家吹唢呐已经有十八代的历史可见鼓吹乐在豫西南起码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由此可见鼓吹乐在丧葬中盛行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困但更重要的是它符台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有着良好的现实依托.对于参与丧礼和观看丧礼的人们来说.每一次丧葬仪式部是一次情感教育和信仰的提升以达到尊老敬老祀鬼敬神娱人思

11、亲的最佳效应而这种效应恰恰通过丧葬仪式音乐得到良好的宣传.在丧葬仪式中每一个环节奏什么样的音乐行什么程度的大礼都有当地的习俗规定.鼓吹乐成为人们敬神思亲娱人娱神的工具成为仪式过程中的一个交流平台在另一个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交流沟通抽象的信仰也因为鼓吹乐语的存在而变得具体化生者和死者亦可以通过鼓吹乐交流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窥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可以说在豫西南鼓吹乐声贯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有丧必有鼓吹乐在一定程度上鼓吹乐已经成为了丧事的代名词.朗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参考文献:1】后汉书杨赐转.2旧唐书唐绍传.3】宋朱熹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4】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台湾商务印书

12、馆影印本1985年版.5】严昌洪蒲亨强着.中国鼓文化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版6】民国十年续修巨野县志卷之三食货志民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十年刊本.7】民国二十二年东明县新志卷之十六丧葬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十年刊本.8文渊阁电子版四库全书9】李卫: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oo6年4月,中国音乐学2006年4月.注释:1宋朱熹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2民国十年续修巨野县志卷之三食货志民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十年刊本3后汉书杨赐转4经部+礼类+礼仪之属读礼通考.卷六十八.转引自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5旧唐书唐绍传6经部.乐类乐书.卷百三十八转引自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7严昌洪蒲亨强着中国鼓文化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版第212页8严昌洪蒲亨强着.中国鼓文化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版第212页.9镇平县志卷六风俗10内乡县志卷四风土志风俗.作者简介:刘红侠(1972一).女.河南西蛱人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硕士学位.信阳师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研究音乐教学.,F珂之声YELLowRIVEROFTHESONG2011年4嘏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