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农业之重说课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94689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农业之重说课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农业之重说课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知农业之重说课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知农业之重说课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知农业之重说课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农业之重说课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农业之重说课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农业之重,明农民不易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说课稿 枣阳市七方镇中心小学 刘 坤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知农业之重,明农民不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餐桌上引出的话题、粒粒皆辛苦我任教的班级的学生百分之九十多来自农村,这些孩子中有一半是留守儿童,他们对农业生产比较熟悉,像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家禽的饲养亲眼目睹过,甚至农忙时随着家长在地里劳作过,从事过除草、摘花生、摘棉花等一些简单的农业劳动。但他们对农业的认识只局限于农作物和饲养家禽这个层面上,对于一

2、些副业、林业以及种植业认识不够全面,同时对劳动的艰辛缺乏深切的体验,另外受周围环境和父母的影响,对农村和农民存在一定的偏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加深对农业的认识,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在突破重点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一日三餐开始,由近及远,再把视角投向教室、家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带领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回顾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素材,从而

3、感受农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使学生了解“衣食之源”的知识,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把本课时的目标定为以下几方面:1、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2、行为与习惯: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尊重农民。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3、知识与技能: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大农业的概念。了解水稻这种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我把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材呈现的知识

4、比较零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回归生活”的理念。设计时,依据教材,巧妙整合,从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餐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利用实物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提升。课前我发动学生准备:农产品实物;食品包装袋、衣服吊牌。我也准备了了一些1、食品包装袋、衣服吊牌;每小组一份“算一算”和“追根寻源”游戏以及CAI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常一日三餐,妈妈都给你做什么好吃的呀?(生回答,师有选择地板书。)2、是啊,这些营

5、养丰富的食物为我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供了保障,这些美味的食物,是来自哪里呢?你有没有想过,是哪些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3、是啊,农民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人们把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行业称为农业。板书:农业、农民(反思:是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家的饭桌入手,学生又都来自农村,所以课题揭示比较轻松,学生初步感知农民在背后付出的辛劳也水到渠成。)二、联系生活,了解农业1、你了解农业吗?你有没有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过活?做过什么?(生答)你知道哪些与农业有关的知识?请打开书本62页,认真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生读)2、课前,同学们搜集了食品包装袋、衣服吊牌等等,你能在哪里找到关于农产品的信息

6、?赶快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小组交流)3、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农产品?你的家里有农产品吗? 8、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农业,是农业让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农业,我们就没有(生答)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农业,所以说,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补充课题)玩小游戏 “寻根追源”“寻根追源”小游戏豆奶 水稻 家具 蚕牛奶 大豆 轮胎 绵羊米饭 小麦 毛衣 橡胶树面包 奶牛 丝巾 树木(反思:学生理解农业是我们的“食”之源,很容易理解,但对农业是我们的“衣”之源,有些欠缺,教师采取以下策略:1、引导学生观察。衣服吊牌的成份,被罩的成份延伸到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

7、棉”制的,学生立刻举一反三,举出“棉袄”“羽绒服”“袜子”等。教师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思考,“你家里还有哪些农产品?”学生的思考立即活跃起来。2、读一读,做游戏。学生对食物的分类通过图片、游戏,让学生了解农业包括的范围,不再只停留在种植业和饲养家禽的层面上。进而了解农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三、活动再现,深化认识1、(课件出示国徽)认识它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也是国家尊严的象征,你从国徽上看到了什么?国徽上有稻穗有什么意义?新中国刚成立时,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总理与稻穗之间还有一个故事,请大家读61面,你知道了什么? 2、从解放前到建国,一直到现在,国家领导人一直都非

8、常重视农业,农业好,才能国富民强。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从这些“惠农”政策中,你感受到什么?“惠农”政策:国家发放粮食补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学校免收学杂费3、为什么国家那么重视农业?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口吗?我们来做一道算术题,一个中国人每天要消耗掉0.4公斤粮食,请问13亿中国人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小组共同计算) 做完这道题,你想说什么?(生答)教师小结: “民以食为天”,要解决13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容易,也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无法解决的,你知道吗?(课件展示:非洲难民忍饥挨饿的画面,以及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画

9、面)看到这一幕幕,你有怎样的感受?(反思:虽然我也选取了两副照片,但学生对于画面所要表达的思想很茫然,不能体会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性,这时我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无粮假想,假如没有农民种地了,会怎么样?假如粮食不够吃,会怎么样?)庆幸的是,我们生在新中国,国家重视农业,人们在不断探索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们吃饭问题。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特殊的中国农民。(课件出示袁隆平图像)他在解决粮食问题上功不可没!为什么这样说?4、人们不会忘记袁爷爷为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面对这位特殊的农民、学者,你想对他说点什么?5、俗话说“米饭好吃,田难种”,白花花的米饭是怎么来的?请同学们听故事大米的自述,从故事中,你能

10、知道一粒米的成长要经历哪些过程呢?6、一粒米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要经历这么多的过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珍惜,节约,尊重)(反思:这些一切的安排,学生不能够深切地体会农民劳作的不易,不能体会农民从事农业劳动时付出的辛勤与汗水,我采取了以下策略:讲一讲自己爸爸妈妈辛勤劳作的故事。体会农民的辛劳与不易,进而达到深化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的目的。)四、联系实际 指导行为1、我们要尊重农民,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我们该怎样去做呢?(生答)除了节约粮食,还可以怎么做?2、这些同学的做法对不对?课件出示判断题,并说说为什么。农民干完田里的活之后,身上的味道很难闻,衣服上有很多泥巴。他们

11、穿的衣服也不华丽,说话的声音也很大,真让人讨厌。 ( )今天我们在饭店吃饭,有一些食物没有吃完,我们打包回来了。 ( )现在我家的条件好了,一些本子和笔没有用完,我都不想用了,我有好多同学都这样,新的本子和笔用得才舒服。 ( ) 3、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学有所成之后,回到家乡当村官、承包土地、养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教师小结:如果每一个人,尊重农民,热爱农村,为农业的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课件展示农业丰收、整齐的住房、农民的笑脸等图片。)4、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所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板书 :

12、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反思: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回归生活,学生如果只会一些理论的知识是违背这种教学理念的,判断题、辨析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板书设计: 10.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副业 林业)农业 尊重珍惜 节约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反思:板书紧紧抓住教材的核心,既让学生明理,又正确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教学反思:“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它的眼睛。”学生的衣、食、住、行与农业息息相关,他们天天都离不开农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农业的理解是片面的,对农民的认识也是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如何唤起孩子们重视农业、尊

13、重农民的意识,从而知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激发他们热爱农业、尊重农民的情感呢?我选择的教学策略是:1、以源于学生生活的活动为载体。整堂课开展了自主学习、欣赏、搜集资料、算一算、游戏、说一说、判断正误、辨析等一系列活动,力求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用生活事实说话,用真实的镜头说话,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说话,从而去认识农业、农民,感受农业、农民的重要,知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将知识内化于道德认知。2、以情感促道德认知外化于行动。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而情感的在品德课中尤其突出,它是道德认知外化于行动的催化剂。为此,课堂中开展了看一看非洲难民忍饥挨饿、谈一谈父母辛勤劳动的情景

14、、辨一辨大学生当村官等一系列情感体验活动,学生的情感在一步一步得到升华,“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学生的情感变化正是将道德认知外化于行动的全过程。一、以“本”为本,巧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资源在设计本节课时,不是死搬硬套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借教材,如书中的第一个图片,没有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餐桌上有什么?它们从哪来?而是教师巧妙以聊天、谈话的形式开课引入“老师想知道你们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它们从哪来?”“谁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有话可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联系教材,开发和利用了电教资源我将教材中农业的分类,制成课件,根据教学设计适时地在大屏幕上显示,既直观、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趣味性,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结合教材,调动儿童生活中的经验资源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所以,儿童熟悉的生活,已有的心灵体验是品德与社会课最有实效性的课程资源。本节课,我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除了吃的离不开农业,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产品也来自农业?”等,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