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94684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防医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预防医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预防医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预防医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医学总结健康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具体到个人,健康的基本要求是指其体魄、精神和智能都应当与其所处的年龄、性别、文化、 社会和地域环境相称,其功能和对环境中各种因素变化的应变能力都处在正常范围内,并且 彼此之间处于平衡和自控状态。疾病 是健康的反面。当机体收到病原生物、物理、化学等有害物质侵袭以及社会、心理 压力时,机体内部环境平衡失调,适应和应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局部或器官的功能失常 或结构损害。预防医学 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 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

2、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 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个体群体人类为对象的三个阶段。以个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 学称为卫生学,以群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称为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第一次卫生革命(把卫生学的概念扩大至公共卫生,使预防医学形成 了较完善的体系,特别为当时降低严重威胁人类的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卫生革命(使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更加深刻,预防医学扩大到 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环境医学的社会预防阶段)。公共卫生措施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计划生育、妇幼卫生、免疫接种

3、、 老年卫生等;而是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包括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制和监测、环境中有害 因素的控制、职业卫生与安全、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服务等;三是健康促进,包括改变个人不 良卫生习惯和行为、促进合理营养、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减少精神紧张和社会压力等;四 是卫生服务研究,包括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改进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制定卫生法规、卫生机构管理和研究、医学教育改革和继续教育等。疾病的三级预防(针对无病期、发病期及障碍期开展的疾病预防) 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学预防,主要针对无病期,目的是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 的因素,增进人群健康,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对致病原因明确的传染病

4、、职业病、某些地 方病等) 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的“三早”预防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变为慢性病等。(对致病因 素不完全明确或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而发生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 残,促进康复等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的预防措施。环境 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 素可能对生命集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暂时或远期作用。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组成的 空气、水、土壤,适宜的阳光照射和微小气候) 次生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构成环境的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复杂的 功能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 生态系统的构成: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组成 生物系统能量流动(能量利用效率低)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在逐级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用于新陈代谢被消耗,还有一部分因 不能

6、被利用而浪费,后一级所获得的能量大体上为前一级所含能量的 1/10,大约有 9/10 的 能量损失掉。判定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主要从三个方面衡量, 即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输 出物质数量的平衡。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表现形式 急、慢性危害(慢性危害包括非特异性损害、慢性疾病、持续性蓄积危害),致癌作用,致 畸作用,致突变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公害病、职业病、食物中毒大气的垂直结构(5 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 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预防的重

7、点)、生 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其他(意外事故如工厂爆炸、火灾等)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生活炉灶和烹调油烟,室内人的活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家用化 学品,室内生物性污染,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来自室外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健康危害: 化学性污染物的健康危害一一二氧化碳、燃烧产物、烹调油烟、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有机 物(主要来自于室内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以及室内装修、装饰物品和生活用品等) 放射性污染危害 非电离辐射危害 生物性污染危害: 军团菌病:这种细菌主要存在现代建筑物的注水器水、冷却塔水、冷凝水、温水箱水、

8、制冰 机用水、温水用泳池水、浴池水、水龙头、淋浴喷头、医用喷雾器和空气调湿器的水中,其 中空调系统(主要通过冷却塔水)带菌是引起军团菌病发生和流行的常见原因尘螨水污染 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 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性质和水环境的生物学特性、生物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 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对水体污染影响加大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冶金、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等工业企业。 水体受含磷、氮等污水污染是造成湖泊、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

9、体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 和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危害:甲基汞引起的水俣病)生物地球化学疾病 碘缺乏病:因地区性环境缺碘,机体长时间碘摄入量不足而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所导致的多 种功能损害的一种慢性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智力障碍 生殖功能障碍等。 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主要表现:1、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轻者生活可自理,重者甚至白痴);2、神经运动障碍,一般多见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病理发射等。可有动眼神经损 害,出现斜视及眼球震颤;3、聋哑,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4、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性发育落后、克汀

10、病面容:头大、额短、眼距宽等);5、粘液性水肿型甲状腺功能低下(皮肤干、粗糙、弹性差、毛发稀、精神萎靡迟钝等) 地方性氟中毒:由于人体经饮用水、食物和/或空气等途径长期暴露于高氟环境,摂氟量超 过其生理饱和度而导致的一种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慢性中毒性疾病。 临床表现氟斑牙:最早出现而又最易识别的症状,但有氟斑牙者不一定发展为氟骨症,而氟骨症患者 也不一定同时患有氟斑牙氟骨症:除一般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无力等外,主要表现为腰腿痛。 地方性砷中毒:以皮肤色素沉着或/和脱失、掌跖角化等皮肤改变为主要表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上图说明:个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

11、才能构成引起职业性损害。 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控制病因或限制作用条件, 可减少或消除发病。2、病因大多可被识别和检测,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3、发病有群体性,在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4、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5、目前多数职业病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和保护群体健康,故应以 预防为主,特别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诊断:职业病的诊断应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及有关规定,依据准确可靠的职业接 触史、生产环境劳动卫生调查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排除非

12、职业 性疾病,由集体作出诊断。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 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认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向所在地劳动保障 行政部门报告。1、职业史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史是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前提。2、生产环境劳动卫生调查 生产环境与职业病的发生有密切直接关系,是诊断职业病的重 要参考依据。3、临床资料 病史:详细询问各种症状,特别是早期和典型症状出现的时间、顺序、进展情况, 分析判断其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之间的关系。 体格检查:根据病史和症状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可能造成损害的一些器官和系统做 重点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一般检查项目外,还应根据职

13、业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特点,有针对性 地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包括接触指标和效应指标的检查。临床检查结果可提供职业 性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并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损害的有关资料,可作为是否符合 某种职业病临床表现的证据。职业性中毒汞中毒职业性急性中毒很少发生,多为慢性中毒,是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汞蒸气所引起。初期常表 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后来则出现易兴奋症、震颤(最初为眼睑、舌、手指出现细小震颤, 病情加重时向肢体发展,则为粗大的的抖动式震颤)、口腔炎三大典型表现。苯中毒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慢性中毒主要为造血系统受影响最大,早期以 白细胞持续降低为主要表现。尘肺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性活动

14、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 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矽肺:因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 尘肺的预防:“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防尘八字经验。噪声 无规则、非周期性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噪声。噪声对人体危害听觉系统危害 暂时性听阈位移:人体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 恢复到原来水平。 永久性听阈位移: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在前一次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改变尚未完 全恢复前再次接触噪声,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恢复而成为永久性听阈位 移。振动生产型振动按其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分为手传振动又称局部振动和全身性振动。

15、手臂振动病,又称局部振动病,属我国法定职业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手 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该病还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振动性白指是其典型临床表现。(有“死手”、“死指”之称)营养与健康限制性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中如果某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时,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只机体生理需要,但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 n-6 族的亚油酸和 n-3 族的亚麻酸。维生素维生素A (视黄醇)的生理功能与正常生长,生殖,视觉及抗感染有关。维生素B1 (抗神经炎因子或抗脚气病因子)对促进食欲,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 泌有重要作用。V

16、B1 缺乏早期症状不典型,可有疲乏,淡漠,食欲不振,恶心,腿麻木,心电图异常等, 严重者可出现典型的脚气病症状(干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混合型脚气病)维生素B2的缺乏常表现为口角炎,口角湿白及裂开;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眼球结膜 充血等,称为“口腔生殖系统综合症 ”叶酸缺乏时典型症状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舌炎和腹泻。妊娠早期缺乏叶酸可致胎儿神经管 畸形。维生素B6缺乏可见眼鼻口腔周围甚至整个颜面部、阴囊、会阴等处出现脂溢性皮炎;唇裂、 舌炎和口腔炎症;婴幼儿或个别成年人有神经精神症状。维生素 C 缺乏症称为坏血病,主要表现为血管脆性增加,牙龈肿胀出血,四肢关节或皮下 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合理营养:通过平衡膳食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