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小故事-懂得大道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946628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倾听小故事-懂得大道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倾听小故事-懂得大道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倾听小故事-懂得大道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倾听小故事-懂得大道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倾听小故事-懂得大道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倾听小故事-懂得大道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倾听小故事-懂得大道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倾听小故事 懂得大道理 作为教师,提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都会觉得有点头疼。由于目前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掌上明珠,从小到大都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她们诸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很少顾全大局。针对这些状况,我结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运用上校本课机会常常向学生讲某些小故事,使她们明白某些做人的大道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听哲理小故事,懂与人合伙的大道理 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常常听到教师们在对学生说:“你要学生会与人相处,要多为别人着想,合伙才干成功,凡事要多从全局着想,多为别人着想”其实,要如何做才是与人和谐相处?合伙与成功的滋味又是如何的呢?学生主线无心细想,由于诸多时候已经

2、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又怎么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呢?针对这一状况,我在上校本学时,常常向学生讲述某些有关如何做人的哲理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明白做人的大道理。例如,教育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伙,才干获得成功的哲理小故事,我是这样做的,先向学生讲了这样一种故事两个饥饿的人,再引导她们讨论、交谈,各抒己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故事的内容是: 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种人要了一篓鱼,另一种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她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了篝火烧起了鱼,她狼吞虎咽,转眼间,一篓鱼就被她吃个精光,不久,她便饿死了。另一种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她向前

3、走着,当她立即就要接近大海的时候,她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最后她也只能带着遗憾撒手人间。 此外两个饥饿的人,她们同样的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她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她们俩每次只烧一条鱼,通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她们都各自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讲完这个故事,我引导学生讨论:“你听了这个故事后,明白了什么?”同窗们七嘴八舌谈论开了,她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要靠自己的劳动,才有收获。”有的说:“干事情不能一种人去做,一种人的力量太小了,要与别人合伙。”尚有的说:“有时做作业也可以和她人合伙。”当学生提

4、到学习与别人合伙时,我又适时地问:“学习和同窗合伙,怎么个合伙法呢?是不是你做完了给我抄,我做完了给你看?”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既然不是,那又是怎么个合伙法呢?”我再次提问,同窗们沉思半晌后,开始刊登见解了,有的说:“先讲自己是怎么想的。”也有说的:“先讲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有的说:“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讲出做的道理。这样可以互相得到启发。”同窗们欲言未尽谈得在理,从同窗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在这个故事里面,她们深刻地领悟到“一种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人合伙才干获得成功”的道理。后来,同窗们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能积极地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讨论,探讨计算措施,有效

5、地增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听童话小故事,懂虚心请教的大道理 上学时,有时为了某一种数学问题,争论不休,有的孩子总觉得自己讲的才是对的,别人讲的就是错的,有的孩子自身就喜欢讲,不管自己讲得对的与否,问题一浮现,她会抢着发言,就像放鞭炮似的,在她的脑海里,觉得只要开口讲,教师就会表扬她、喜欢她。而有的孩子则沉默寡言,只是倾听,特别是在当教师问:“目前明白了吗?”前者会说:“会了,会了,x不会,由于她没发言。”针对这样地情形时,我觉得只有用小故事来引导孩子们学会虚心听取她人意见,尊重别人,别夺取她人的发言权力,我就用了下面这个故事来引导协助学生明白“会讲的,讲出来的不见得有价值,没有讲的,并不是

6、她不会”的道理。这个故事是: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同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快乐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步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措施,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同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报告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她有措施。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种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里,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对的。我引导学生明白:这个故事告诉

7、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种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干获得成功。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来,同窗之间争执的现象少了许多。对于要回答的问题也都是一种一种轮流回答,再也没有说“你的不对,我的才对的”争论不休的现象。 三、听宗教小故事,懂做事要踏实的大道理时常有学生由于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未能准时完毕;或者是考试成绩不好,被教师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我给人们讲了这样一种故事: 耶酥带着她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酥就让彼得拾起来,不料彼得懒的弯腰假装没听到见,耶酥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拾起来,用它在铁匠哪儿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三

8、文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迈进,通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拾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她说:“要是你刚刚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这是歌德的叙事谣曲中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我在总结时再次强调了耶稣的那一句话:要是你刚刚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从那后来,同窗们上课注意听讲了,作业也认真完毕了,固然被教师叫到办公室的次数也就少了。四、倾听小故事,懂得变化不了别人变化自己的大道理 同窗之间总有磕磕碰

9、碰,有时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大打出手,特别是遇到性格倔强的孩子不打赢是不会停手的,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当教师的必须坚决解决,耐心教育,我觉得还是要用小故事来协助她们结识自己,懂得自己该怎么做。有一次两个学生就为了一件小事打起架来,一种同窗说另一种同窗有错,要她改正,另一种同窗不服气,成果就打起来了,越打越凶,理解状况后,我没有发火,先让她们冷静下来,再跟她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杀掉不如改掉一只公鸡上午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又一只公鸡上午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又一只公鸡上午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10、 ?” 那人说:“上午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此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变化一下睡觉的习惯呢 ? ”邻居疑惑地问。 “变化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也许呢 ! ”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变化呢 ? 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当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

11、们,怎么会是我呢 ? ”于是那人始终保持着杀鸡的习惯。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让她们各自谈自己的理解,我问她们:“鸡的主人始终保持着杀鸡的习惯,行吗?为什么?那她该怎么做才对?”她们支支吾吾似懂非懂,我告诉她们这个故事的大道理是:往往自己目前只要做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的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乃至生命。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我们没有措施变化别人,那就要变化自己去适应别人,这样可以省去好多烦恼。我问她们:“你们懂了吗?”她们点点头。“那故事中鸡的主人要怎么做才比较好呢?”我紧接着问,一种说:“鸡的主人不应当杀鸡,虽然把鸡杀了,也变化不了报晓的习惯。”另一种说:鸡的主人应当改掉自己睡懒觉的毛病,才不会那么烦恼。”那你们此后遇到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该怎么做呢?”她们都说:“不要和别人对着干,自己变化不了别人,就要学着变化自己,这样都少些烦恼和麻烦。”看到她们真正弄懂了,最后我欣慰地对她们说;“行了,但愿你们此后互相包容,和睦相处,当自己无法变化别人时,要学会变化自己。”像上面这样的小故事尚有诸多,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入手,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学校这个人们庭里得到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