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94618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劳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的需要,解决教师学历达标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然而 问题在于教师的学历上去以后,还应当做些什么?有些教师在学历培训时投入了 大量的精力,但对教师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几年下来,教 师的学历不断上升,但教学质量却不见有多大的起色。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努力,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呢?我认为必须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问题入手,有的放矢地帮助 那些经验不足的教师走出困境。一、全面认识学历提升与专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不断追求教师发展和学科发 展的最大效益有关学历、专业能力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

2、系,早在上个世纪的 50年代,西 方的教育家如莫斯和怀尔德、巴尔和琼斯等人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认为教师的 知识准备程度和质量与他们的教学效果只有较低的正相关;所罗门等人 1964年 的研究发现,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教师的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这些研究表 明 教师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以后,知识和智力就不再是影响教学效 果的重要因素,而专业教育能力(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 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将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这已成为共识。以劳技教师为例,如今中青年教师个 个都拥有了大学文凭,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上了优质课。有的人不明白,一个大学 毕业生为什么不能上好劳

3、技课,实际上,这就涉及到学历提升与专业发展的关系 问题。不错,学历确实是一项衡量教师的重要的指标,但假如缺乏应有的专业能 力,学历再高也不是一名好教师。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学历不高, 但在教学上却很有一套,因而工作很有成绩:有些教师文凭虽硬,但教学缺乏研 究,结果成绩平平。这些现象足以说明,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 不断地发展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只有在学科发展的同时才能取得自身的发 展。况且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而要经过后天的习得。不管你是 老教师还是教学新手,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胜任。那些以为只要有了大学文 凭就能把课上好的想法,其实是很幼稚的。例如在

4、劳技教学中,有不少兼课教师, 以为上劳技课是很“简单”的事,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往往凭经验或感觉,把劳 技课上成家务课、物理课或美术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摆在我们面前。二、深入反思备课上课和拓展项目的实际效果,努力打造开发智力与提高能 力的教育平台(一)高学历的教师劳技备课也要从头学起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不管是任教多年的专职教师,还是教学新手,即便 具有高学历和相当广博的知识水平,但不会备劳技课的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相 当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材加工处理不当例1:三视图的形成与绘制(板书)图样的种类:机械图样;电工电子图样;建筑图样;木工图样;缝纫图样从教材的意图看,已

5、经把这个“图形”归入到“视图”的范畴里,执教人把 那些与视图毫不相干的,连自己也没搞清楚的内容扯在一起,只能把简单事情复 杂化,使学生产生误解。如果说上述的表达融入了教师的思考,那么下面的“新课学习”的设计就属 于欠思考:(板书)视图是怎样形成的投影的有关知识;投影和影子的联系与区别;投影法;投影的分类;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这是一段在任何一本“制图”书上都能抄到的资料,倘若按这个顺序按部就 班进行教学,不仅在课时安排上不允许,而且离开了具体的实例讲理论,抽象乏 味,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2、教学目标制定不当 劳技教师队伍里有很多兼职教师,一些兼职教师往往把主学科的教学要求与 方法拿来用于劳技教学;

6、即使是专职教师,长期以来缺乏研究,备课时也缺乏新 意。这种情况大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不知“三维目标”为何物,凭自己的感觉而定 例2:简单电子控制电路教学目标知道简单自动控制的基本流程; 了解简单电子控制电路的工作情况; 培养学生研究、思考、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期课改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教学目标,包含知识、技能、情感和教学体验过程等诸方面内容,但这个教学目 标仅仅在知识目标上作了一些要求,其他方面一概不提;在表达上,写法既不明 确,又缺乏条理性。(2) 定位过高且面面俱到,几乎把新课标的要求全抄上去 例3:相架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

7、相架的设计与制作程序; 初步掌握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在制作过程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设计和制作“相架”的需求; 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制作,了解相架的功能、特点和结构,掌握相架的加工方 法;通过作品展示进行自评和互评。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合理排料、按图施工、规范操作的质量与效益意识;培养学生根据使用目的和使用条件制作木工产品的能力; 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善于合作。区区一堂课,怎能完成那么多的教学任务?完不成任务哪里来教学效果?这类 错误容易发生在刚入门的教师身上,他们急于求成,面面俱到,恨不得一下子把 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但他们哪里知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3)

8、 目标制定缺乏斟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也有一个钻研教材,吃透精神的过程。例4:菜肴围边的设计与制作原稿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在技能体验活动中,初步掌握平口刀的使用方法及菜肴围边的造型组合。显然,教案误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理解为一般的技能要求,没有分清技能学习与体验过程之间细微的差别,后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改为:体验菜肴围边造型组合设计的乐趣,产生设计的欲望并用掌握的技能进行设 计表达。添加的字数不多,却把“过程与方法”的含义改回来了。从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劳技备课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有很多学问和技巧,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很好。如果你不深入研究,很难拿出一份像样的教案来

9、。 备课不落实,上好课就没有了依据。我们很难想象那些备课马虎或者根本没有教 案的老师走进课堂,他能教学生什么呢?(二) 教学导入要抓住特点,用词简练,比喻正确我在听课中遇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完美,在导入时想了很多花样,但往往 弄巧成拙。如三视图的形成与绘制这课的导入,就用了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想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比喻“三视图”的三个面的复杂情况,加 速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但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学生对这首诗比较陌生,还要花 时间让学生背诵、分析,如此导入,花去大量时间不说,学生的注意力还被转移 到古诗欣赏上去了,教学的主要任务

10、被淡化,劳技课变成了语文课。其实,正确寻找教学的切入点然后不失时机地导入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中也 有做得好的,如菜肴围边的设计与制作这课的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就放映 课件,让学生观看各种漂亮的雕品,以激活学生的兴趣,正当学生跃跃欲试的时 候,突然停止放映,问道:“这么漂亮的作品,你们想不想做呀?”学生自然回 答:“想!”此时教师接过话头,及时地引导到教学上来。一句问话,几幅照片, 巧妙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三)突破难点要有特色 突破教学难点历来是教师修炼内功的重头戏,要有特色,要根据教学的具体 情况,采用有效的策略。教师中有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归纳起来就是“看”、 “想”、“摸”三个字。有就是让学

11、生通过观看录像和演示过程,用视觉感知知识的生成来突破难点 如在布艺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中,布玩鲸鱼背上的拎襻的缝制是个难点, 教师就用摄像机把缝制过程拍下来放给学生看,收到很好的效果;八年级新教材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这课,由于学生“电子流移动”等知识跟不上,就利用发 光元件的亮度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在三极管的放大电路里,在基极和集电极各装 一个发光二极管,经过对比两个二极管的亮度,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放大”的含 义。“想”就是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想通”。例如水仙造型一课,叶 子怎么会弯曲的,为什么要削掉叶片的三分之一,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告诉学生: 这是一种人为的控制叶片生长的方法:叶片是活着的,

12、被削掉的一边因为要修复 伤口,所以长得慢,没有被削的一边长得快,这样就弯曲过来了。又如在三视图 教学中,为什么正立的四棱锥的主视图要比直接看到的三角形要小?教师用萝卜 削一个四棱锥,让学生看着它苦思冥“想”,然后说说它的图形,接着验证一下 学生想得是否正确,把这个萝卜四棱锥从上向下垂直劈开,看一看这个图形与脑 子里想的是否一致?“摸”就是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实物,让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印象,为突破难点 作准备。例如相架一课,镜框两端的垂直连接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设计之前, 必须对这种结构有所了解,教师就安排学生摸一摸这种凹凸不平的构造,有了初 步体验,然后再进行“设计”指导,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四)要进

13、行有效教学劳技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形式多样活泼,许多学校开设了拓展项目,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开发的项目要“有效”例5:高空落蛋这是一堂令人瞠目结舌的公开课,说是让学生研究鸡蛋从高空扔下,怎样让 蛋不碎。设想可能是好的,但我们看到的就是让学生拿鸡蛋到三楼叭啦叭啦往下 扔,结果地上狼藉一片。学校领导还介绍说,为了参加这种探究,有的学生扔掉三、五斤鸡蛋。例6:设计一个睡袋这是一堂典型的“三无”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具体的技能操作, 没有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师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噼里啪啦写了一黑板字(略), 怕学生不理解他的意图,还专门画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上述两个案例

14、都选自部分学校的拓展项目,在整堂课里,几乎看不到教师的 指导,看不到学生的提问与交流,学生也不知道怎么填表,只做些毫无意义的“设 计”如果说高空落蛋只是浪费了一些鸡蛋,那么设计一个睡袋这样 的教学确实是误人误己。据调查,类似上述教学的不止一家。我们提出“有效教 学”,就是学校所开设拓展项目,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劳技课堂 成为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平台,千万不要被科技、创新之类的词 语“忽悠”了。2、教学目标要“有效”有些学校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了一些拓展课,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教学目 标的制定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假如让初中生折纸飞机,高中生还在剪剪贴 贴,那就不妥了。有

15、些学校,把课外活动的材料用来上劳技,建议还是不用的好, 因为这些项目的大多数不适宜集体上课,受益的学生少,且达不到新课标规定的 三维目标。3、指导学生要“有效”这里包括指导学生的方法“有效”和学生活动安排“有效”。前者是指要给 学生有效的信息、正确的方法和合适的评价,后者是指学生单独操作的时间分配 合理省效。劳技课上一般学生都有25-30分钟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些教师太拘泥 学生的“自主发展”,把整段时间放给学生,时间一长,学生缺乏新鲜感,纪律 很不好。根据一些老教师多年的经验,学生的注意力大约每过七八分钟就会疲劳, 有经验的教师每过这段时间就要掀起一个兴奋点,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因 此我们

16、不妨把这段时间截为三段,每过一段集中一次,集体点评操作中的一些情 况,不仅扩大了指导面,还把学生的兴趣又重新激活。三、着眼研究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的实践意义,逐步实现教学能力与学识水 平的均衡发展促进劳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基本解决了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之后,还要在理念上和专业技巧上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武装起来,使教师 的专业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点。这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 一步步做起。1、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学习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和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熟悉本学段、本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要 求,注重能用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积极投入教改实践,以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