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94428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蜂和意蜂的概述中华蜜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 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 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 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 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 护品种。性能好但总体经济效益低,再不关注就要灭绝了,越往北越少。外貌: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习性: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

2、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 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抗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能力强,不采树胶,分泌蜂王浆的能力较 差,蜂王日产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势小。相对来说,中华蜂才是勤劳的小蜜蜂。形态特征:蜜蜂具有一般昆虫的形态特征,体躯分节,分别集合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 段。在部分体节上着生成对的附肢,附肢也分节。外骨骼的体壳支撑和保护蜜蜂的内部器官。 体表密生绒毛,具有护体和保温作用。特别在寒地越冬结团的蜂群,蜜蜂绒毛保温意义尤为 重要。头部和胸部的绒毛呈羽状分叉,这对蜜蜂采集花粉和促进植物授粉具有特殊的意义。 蜜蜂体表有些空心状与神经相连的毛是蜜蜂的感觉器官。比较耐寒。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

3、一个品种。原产于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产育力强,对大宗蜜源类 似平原地区的采集力强,但对零星蜜粉源山区地方的利用能力很差;对花粉的采集量大。在 夏秋天两季,往往采集较多的树胶。分泌王浆的能力强于其它任何品种的蜜蜂。饲料消耗量 大,在蜜源贫乏时,容易出现食物短缺现象。性情温驯,不怕光,开箱检查时很安静。方向 性定向力较差,易迷巢,盗性强。清巢习性强。以强群的形式越冬,越冬饲料消耗量大,在 高寒地区越冬性能差。抗病力较弱,易感染美洲幼虫病、麻痹病、抱子病和白垩病;抗螨力 弱,极易遭受螨害。抗巢虫的能力较弱。要经常使用抗生素。就是说意蜂经济效益高,但是外来物种水土不服。外貌:腹部细长,腹板几丁质为黄色

4、。个头比中蜂大。我们平常看到的黄黄的蜜蜂都是意蜂。 原产地地中海气候和蜜源条件的特点是:冬季短、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而干旱,花期长。 在冬季长而严寒、春季经常有寒潮袭击的地方,适应性较差。不耐寒。中蜂的最大优势在于对我国生态地理环境条件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也是我国特有的生态条件 形成的。中蜂相对意蜂来说基本有以下个特点:一、中蜂群势小正常情况下,蜂群的群势取决于蜂王的产卵力和工蜂的寿命。蜂群的理论群势可通过蜂王的 日平均产卵量和工蜂在繁殖期的平均寿命推算。由于中蜂蜂王的日平均产卵为750粒,中蜂 工蜂的平均寿命为35天,所以中蜂的理论群势为:中蜂理论群势(只)=750X35 = 26250 (只

5、)。而意大利蜜蜂,由于意蜂蜂王的日平均产卵为1500粒,意蜂工蜂的平均寿命为35 天,所以意蜂的理论群势为:意蜂理群群势(只)=1500X35 = 52500(只)。中蜂的群势只 有意蜂的一半。二、中蜂个体小中蜂和意蜂3型蜂体长型别蜂王工蜂 雄蜂中蜂 13T6mm 10T3mm 11-13mm意蜂 16T7mm 12T3mm 14T6mm中蜂的3种类型蜂其个体长度都比相应的意蜂小。中蜂意蜂中蜂意蜂三、中蜂3种类型蜂的发育期较短中蜂和意蜂3型蜂各发育阶段发育期(日)型别中王意王中蜂意蜂中雄蜂意雄蜂卵期333333幼虫期556677封盖期8811121314出房期161620212324中蜂3种类

6、型蜂从卵到成蜂羽化出房的各阶段发育历期,除了蜂王外,工蜂和雄蜂都比相应 意蜂的短。华南中蜂蜂王华南中蜂雄蜂华南中蜂工蜂四、中蜂巢房较小中蜂和意蜂3型蜂巢房大小中中雄意蜂5.25- 5.75 6.25-711.25- 12.7 15-16型别 中王意王 中蜂意蜂对边距 Q 6-9 Q 8-10 4.81-4.975.2-5.4深度 15-20 20-2510.8-11.75 12.00 中蜂3型蜂巢房比相应的意蜂巢房小。中蜂雄蜂的封盖呈“笠”状,且尖顶有小孔。五、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中蜂可采集浓度较低的花蜜,有利于利用花蜜浓度较低的蜜源和在花蜜浓度较低时就可抢先 采集。研究显示,当花蜜含糖浓度3

7、0%40%时,两者采蜜量差异不显著,50%70%的,意 大利蜂高于中蜂9.28%,低于20%时,中蜂采蜜量高于意大利蜂9%以上。中蜂嗅觉比意蜂灵 敏有利于于发现和利用零星蜜粉源。飞行敏捷善于避过胡蜂和其他敌害的追捕,也有利于利 用山区蜜粉源。可做到无大蜜源时饲料自给有余。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是中蜂能适应山 区丘陵地区生存的重要因素,也是中蜂能地点养殖的关键因素。汗血宝蜂啊!六、中蜂工蜂扇风时头朝外在炎热季节,蜜蜂常常要通过扇风来增强蜂巢通风,从而降低巢内温度。意蜂扇风时,是采取头部朝向蜂箱巢门的姿势扇风,将风从蜂箱中抽出。而中蜂则相反,中 蜂扇风时采取的姿势是头部朝向巢外,将风鼓进蜂箱。中蜂的

8、这种扇风方式,一方面将外界 较冷的空气扇入巢内,使得箱内较湿热的空气冷却成水气,并凝结在箱壁形成水珠,另一方 面致使巢内的湿气难以排除,而导致巢内相对湿度较高。中蜂巢内常年可保持湿度在80% 95%之间,大流蜜期的雨天可高达100%。中蜂通风的方式决定了中蜂在潮湿的南方酿不出含 水量很低的蜜。由生态适应性决定山区地方才有真正的中蜂蜂蜜,由通风方式决定了蜂蜜的 黏稠程度,中蜂夏蜜产量最大,夏季温度高,与巢内的温度形成最大的反差,所以凝结成水 气导致巢内湿度非常高,所以中蜂所产夏季百花蜜即土蜂蜜的浓度是不可能高的。含水量超 过 20%。所以,知道为什么意蜂蜜浓度高了吧。而浓度并不是真假的标准。我呕

9、心沥血写那么多,就 是让大家从根本认识下这个事儿啊。七、中蜂不采胶中蜂不具采集蜂树胶的习性。中蜂营造巢脾,粘固框耳,填补箱缝隙都完全用自身分泌的纯 蜡,而不采集植物的芽苞、树皮或茎干伤口上的树胶来补充。因此,中蜂巢脾熔化提取的蜂 蜡,不仅颜色洁白,而且熔点比较高,中蜂蜡的熔点66C,意蜂蜡的熔点64C。蜂王浆蜂花粉蜂胶都是意蜂的产物。八、中蜂怕震动易离脾蜂群受到轻微震动后,工蜂即会离开子脾偏集于巢脾的上端及旁边,若受到激烈震动就会离 开巢脾往箱角集结,甚至涌出巢门。中蜂怕震动易离脾的特性,虽然在取蜜时很容易抖蜂取 蜜脾,但对长途转地饲养很不利,会使幼虫长时间得不到哺育和保温而造成死亡,导致到达

10、 目的地后群势严重下降。所以中蜂一般都定点养殖,而不追赶花期。九、中蜂易飞逃中蜂对自然环境适应极为敏感,一旦原巢的环境不适应生存时就会发生迁栖,另寻适当巢穴 营巢,这种习性称之为“飞逃”。这是中蜂抗逆性强的表现,它有利于于中蜂种族的生存繁衍。十、中蜂分蜂性强自然分蜂指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相当数量工蜂和部分 雄蜂飞离蜂巢,另择新居营巢生活的群体活动。它是蜜蜂群体自然增殖的唯一方式。中蜂好分蜂,这是适应性强的表现。但好分蜂,难于维持强群,所以中蜂单产较低。十一、中蜂白天性躁,夜间温驯中蜂在白天不如意蜂温驯,但在夜间中蜂的防卫能力很差,当夜间开箱检查时,工蜂容易离 脾

11、,但不会随便用蜇针攻击敌害物,这点刚好与意蜂相反,意蜂在夜间只要稍微揭开箱盖, 手碰巢脾时就立即被螫。十二、中蜂盗性强发生盗蜂,一般是强群盗弱群,有王群盗无王群,缺蜜群盗有蜜群,无病群盗有病群。 物竞天择,自然选择。十三、中蜂蜂群失蜂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十四、中蜂造脾迅速 中蜂造脾快又整齐是它一种本能,是长期遗传下来的一种特性。中蜂在自然界生存,为了防 御巢虫危害,常常要咬掉旧脾再造新脾;为了避开不良环境常常要迁飞,另营新居。因此, 造就了中蜂多泌蜡、快造脾的特性。由于中蜂不采胶,所以中蜂的巢脾洁白,但强度比意蜂巢脾差。十五、中蜂好咬旧脾,喜新脾十六、中蜂抗病虫害特性雅氏瓦螨,又叫大蜂螨,是当

12、前严重危害西方蜜蜂,特别是意大利蜜蜂的寄生螨类。当螨寄 生在封盖蛹内,使蛹发育不良,无法发育成健康的成蜂。蜂螨是中华蜜蜂的原始寄主,经长 期互相抗争,已对中华蜜蜂没有明显危害。工蜂的蛹不被寄生。只有少数螨寄生在雄蜂的封 盖幼虫及蛹内(占雄蜂房10%以下),不造成危害。中蜂对小蜂螨(亮热厉螨)也具有抗性。 福建农林大学龚一飞教授曾于1962年7月特地用受小蜂螨严重危害的2框意蜂烂子脾,脾 上可见小蜂螨纵横爬行,分别插进2个中蜂群的中央,3日后检查蜂群,发现烂子全部被清 除干净,并一直观察到第2年7月,试验群繁殖和采蜜正常不受危害。美洲幼虫腐臭病是欧洲4大名种蜜蜂的一种顽固的传染性幼虫病害,蜂群得

13、病后引起34 日幼虫死亡。该病病原是幼虫芽胞杆菌,这种杆菌抗药性很强,一般很难根治,是一种严重 危害意蜂的病害。中华蜜蜂幼虫不受此病感染,如果将已得美洲腐臭病的意大利蜂子脾插入 中蜂群内,中蜂工蜂会清理其中有病的意蜂幼虫,而从不传染本群幼虫。中蜂抗美洲幼虫腐 臭病的原因,是幼虫体内的血淋巴蛋白酶不同于西方蜜蜂,具有抗美洲腐臭病基因。南方山区危害蜜蜂的凶恶胡蜂达5种,尤以马蜂最凶猛。但中蜂飞行灵活敏捷,进出巢门直 入直出,在巢门口停留的时间很短,善于躲避胡蜂危害。特别是胡蜂猖獗的炎夏期间,中蜂 还有在清晨和黄昏突击进行采集的特殊习惯,可以大大减少胡蜂及其他敌害的捕杀。若遇到 小型胡蜂在巢门口侵袭

14、时,中蜂守卫蜂数量增加至几十只,在巢门板边上排列成一行,一起 摇摆腹部,突然紧缩翅膀发出一致发出唰”、“唰”声,以恐吓胡蜂。当大型胡蜂侵犯时, 守卫蜂龟缩到巢门内,让来犯者进入巢门。胡蜂进入巢门后,巢门内附近的青年蜂立刻与胡 蜂厮杀,扭成一团,由于在巢内厮杀,胡蜂无法逃脱,众多工蜂即可把胡蜂杀死。中蜂这种 防御胡蜂的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蜜蜂。十七、中蜂抗寒中蜂个体比较耐寒。中蜂个体的安全临界温度为10C,意蜂的为13C。中蜂在气温56C 时出现轻度冻僵,24C时开始完全冻僵,0C时完全冻僵;意蜂在气温79C时轻度冻僵, 45C时开始完全冻僵,25C时1520分钟完全冻僵。br中蜂在气温9C就能安全

15、采 集鹅掌柴蜜源;在晴天,即使阴处气温只有7C时,中蜂也能大量出勤采集柃树蜜源。而意 蜂要在14C以上才能正常出外采集。据观察,气温低于14C时的鹅掌柴花期,中蜂蜂群出 勤数明显高于意大利蜂群。中蜂耐寒的特性,有利于于利用冬季的蜜源。中蜂是一个抗寒性 强的蜂种。由于中蜂群具有完善的抗寒特性,这说明它的起源是在温带地区,然后再向亚热 带、热带地区扩散。十八、中蜂蜂蜜日产量低中蜂工蜂个体比意蜂小,每次采蜜量也比较少。中蜂在大流蜜期的日采蜜量不如意蜂。但中 蜂习性勤劳,早出晚归,善于充分利用零星空源,在同样零星蜜源情况下,意蜂入不敷出,而中蜂尚有贮存。十九、中蜂蜜房封盖干白型二十、中蜂认巢能力差,易错投。中蜂由于中蜂认巢能力差,易错投,所以排列蜂群时应利用地形地势分散排放,蜂群之间要 有适当间隔。整齐排列的肯定不是中蜂。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养蜂业的文化建构一直模仿西方的技术体系,引进西方蜜蜂 优良品种意大利蜂,以至于今天外来蜂种引发的生物污染导致了中华蜂的濒临灭绝,保护中 华蜂迫在眉睫。中华蜂与中国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和中国数以万计的生 物物种结下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中国本土众多植物的顺利授粉传种必须依靠 中华蜂。一旦中华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