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4394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草案)(国家/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代码:580402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层次:专科招生对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于汽车后市场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二、职业与岗位分析1.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发展,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开始,到2023年汽车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标志着我

2、国汽车工业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了“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现规模经济,到2023年使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我国汽车产量从1992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截止2007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98亿辆,汽车保有量已达5300多万辆。随着当代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汽车全寿命过程中,以汽车检测维修为主的汽车售后服务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有资料分析指出,汽车产业是一个1:10的产业,汽车产业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单

3、位的产出。目前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就会给以汽车设计、制造为代表的上游产业带来0.65元增值;给汽车售后服务相关行业的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总值比已达到1:4。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必将前景广阔。2.专业设置的行业背景当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势必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科技含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诸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ABS(制动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AC(空调

4、)、电控悬架以及驾驶员交通信息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总体构架中,电子装置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由以机械装置为主转变为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电子设备只占汽车成本的2%,而目前已经达到1823。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更要掌握现代电子控制维修技术。正是由于现代电子控制装置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汽车维修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以适应当今汽车高新技术的需求。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于千家万户,面对的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对从业人员的

5、要求越来越高,今天,汽车维修技术队伍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过去,汽车维修工作主要以技术工人为主体来完成,如今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工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过去,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人员主要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的技术工人构成,如今,现代汽车维修已经向进行“七分诊断”的汽车维修工程师和“三分修理”的复合型技术工人转换。国内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传统上主要依靠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整体学历水平不高,技术含量不够,专业技能有限,极大地限制了高级维修人才的涌现。同时,汽车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淘汰了老一代维修人员,维修队伍已趋于年轻化、专业化。现代汽车维修企业虽已开始注重高学历、高

6、技术人才的招收、培养,但面对庞大的汽车维修市场,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依然严重缺乏。国内高级汽车维修工程师青黄不接,造成了与制造生产相比较,售后检测、维修的明显滞后,形成了车辆档次与维修质量的强烈反差。由此,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应当积极担负起培养掌握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当前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更少,熟练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更是微乎其微。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显示:从事汽车行业技术管理工作的

7、人员中,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从接受培训情况来看,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有9.3%,接受过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失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即使是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汽车维修之外,车辆销售、保险、车辆性能检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同样存在,亟需提高。3职业岗位分析目前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及结构状况是:机修(发动机底盘修理工)、电子电器、钣金(车身)、涂漆等岗位数占岗位总数的

8、82%,这些岗位的上岗人员数占技工上岗总数的83%以上,构成现代汽车维修的四大主体生产岗位。而为修复旧零件设置的机械加工职业(工种)岗位,仅占技工岗位的4.8%和技工总数的4%,日渐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汽车维修业已呈现职业岗位归并和重组的趋势。这种岗位的重组,一方面大大地简化和减少了企业岗位类别,同时对从业人员的一专多能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此同时,现代汽车结构的发展,维修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又催生出一些新的智能型且具有复合特征的岗位,例如机械维修与电器维修两个技术岗位复合而产生的机电一体化的岗位,并呈现迅速发展趋势。这个新型的职业岗位,主要对入厂车辆故障情况进行检测和诊断,为确定维修作

9、业项目和后续的生产安排提供依据,对修复竣工出厂的车辆进行检查,确认故障排除情况或鉴定维修质量。此外,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维修企业职业岗位归并的同时,又分化独立出一些诸如EFI 、ABS、GRS等专业维修岗位或技术支持岗位。这些符合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和工艺发展趋势的新岗位已经与旧有的工种概念有本质的区别。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呈现由单一技术型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就业对应岗位有: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检测工、汽车维修接待员、汽车整车销售员(销售顾问)、汽车配件销售员、二手车评估销售员,其发展岗位为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维修车间主管。其核心就业岗位与对应职业能力分析如下:毕业生核心就

10、业岗位与能力分析表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要求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的日常维护、汽车常见故障的检测与修复具备汽车零部件的拆装能力、查阅维修资料的能力、使用仪器工具设备能力、故障诊断能力、废旧物品处置能力、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汽车检测工在检测线上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对车辆使用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查阅维修资料的能力、使用检测仪器工具设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汽车维修接待员接待客户,填写维修单,对车辆进行检查和初步的诊断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查阅维修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用计算机及软件能力、使用仪器工具设备能力、故障诊断能力三、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一)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

11、现代汽车技术的基本知识、原理以及检测与维修基本工艺,学习汽车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使其具有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能力。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器维修和汽车电控故障检测与诊断等各类汽车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及配件销售等工作。(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1知识结构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2)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3)掌握英语、计算机基础知识;(4)掌握机械识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

12、础、液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钳工基础、汽车常用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5)熟悉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维护、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使用等专业知识;(6)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汽车运输、配件、现代汽车新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2能力结构(1)具有英文专业资料阅读、翻译的基本能力;(2)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及专业软件应用的基本能力;(3)具备运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基础知识,分析汽车机械构造的基本能力;(4)具有解决汽车机械故障、电控故障的基本能力;(5)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6)具有信息收集

13、与处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7)具有从事汽车运用和检修的能力;(8)具有在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能力。3素质结构(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5)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一)学工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将入学后的三个学年分为10个学段。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其中,有5个学段在校内进行理论实践一体课程学习,4个学段在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轮岗实习,1个学段企业顶岗实习。月份9-1213-679-1213-56-79-1112-6学段校内学习轮岗实习校内学习

14、轮岗实习校内学习轮岗实习校内学习轮岗实习校内学习顶岗实习学年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一学年分为四个学段:入学后首先进入第一个学段校内学习,由基础理论课程和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构成。学期临近结束,进入第二个学段职场体验。学生由老师带队进入企业,认识企业的工作环境,体验未来的工作岗位。假期后入学进入第三个学段校内学习。之后进入第四个学段校内企业车间的轮岗实习。第二学年分为四个学段,由两次校内学习和两次轮岗实习交替进行。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经过一个学段的校内学习后到企业顶岗实习。1校内学习-理实一体课程建设理论、实训一体化专业教室,设计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共

15、同执教,在不同阶段完成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校管理机制理实一体专业教室专任+兼职教师学习性工作任务理实一体课程2轮岗实习-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将所学课程结合企业具体工作,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专职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共同执教,学生轮换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学校企业管理机制对口教学基地专任+兼职教师实际工作任务轮岗实习3顶岗实习-企业真实工作岗位进入合作企业校外实习基地,按照企业要求,顶替企业员工岗位。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实现毕业时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顶岗实习岗位工作任务兼职教师校外合作企业企业员工管理机制(二)“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的课程实施模式。“讲”是教师讲授,由教师讲解结构、原理;“演”是演示,由教师演示操作要领;“练”是练习,学生按照老师要求,模仿教师操作反复练习;“评”是教师和学生评价,总结练习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以求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顺序,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认识理解汽车整车及各部件、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