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商业建筑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941755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层商业建筑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层商业建筑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层商业建筑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层商业建筑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层商业建筑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层商业建筑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商业建筑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1号、2号、6号楼复合地基处理方案 XXXX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16年3月20日目 录1.前言- 1 -2.编制依据- 1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3.1地形、地貌- 2 -3.2地层结构- 2 -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 -4. 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4 -4.1 设计原则- 4 -4.2设计要求- 5 -4.3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选择- 5 -4.4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5 -4.5褥垫层- 13 -4.6设计工程量- 13 -5.复合地基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3 -5.1素混凝土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3 -5.2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6 -5.

2、3褥垫层铺设技术要求- 18 -6.复合地基加固质量检测- 18 -附图:1、1号楼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平面布置图 2、2号楼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平面布置图 3、6号楼高压旋喷桩平面布置图1.前言该地块规划总占地面积36335.28 ,净用地面积20230.25,本项目主要由5栋高层建筑和1栋为6F多层商业建筑组成,红线范围内设二层地下室,高层建筑主楼拟采用框剪结构,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多层商业建筑及纯地下室拟采用天然地基,独立柱基。拟建建筑物简况如下表1.1。拟处理建物的基本性质一览表 表1建筑物编号层数或高度(m)结构类型拟采用基础建筑物对差异沉降的敏感程度拟采用基础形式0标高预计基础埋深(m)基

3、底压力(kN)地下室或地下设备情况1#楼20F/99.20m框剪筏板基础484.50472.6015800 kN2F敏感2#楼20F/99.20m框剪筏板基础484.60472.6012000 kN2F敏感6#楼3F/15.9m框架独立柱基484.10472.604300 kN2F不敏感本工程详细勘察由XXXX勘察有限公司完成,受建设单位所托,我公司对本项目1#、2#、6#主楼范围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进行方案设计。2.编制依据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4、)4)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6)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7)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8) 东时置业成都有限公司“乐活公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XX勘察有限公司,2016年12月)9) 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建筑设计文件 (电子版,地下室基础图及大样图,2017年2月)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XXXX,现为空地,场地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地面标高最大值485.40m,最小值482.49m,地表相对高差2.91m。地

5、貌单元上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I级阶地。3.2地层结构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Q4ml)的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的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层及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等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结构松散,其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夹杂砖、瓦、砾石、混凝土块、陶瓷、塑料及植物根茎。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56.50m。局部可见淤泥质填土,黑灰色,很湿,有异味,分布厚度约1.53.0m,为以前厕所或粪池位置。2.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湿

6、很湿,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稍有光滑,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53.60m。局部偶见褐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或粉土,厚度不均匀。粉土:褐灰色、湿,稍密,含少量铁锰质结核,轻微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差,韧性差,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83.50m。细砂:褐灰色,黑灰色,湿饱和,稍密,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轻微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差,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连续,层厚0.62.80m。砂卵石层:褐灰色、青灰色,湿饱和,松散密实,卵石含量约为5080%,粒径2-8,充填物以中砂为主,少量泥质,卵石成分主要以岩浆岩为主,卵石级配及分选性较差,磨圆度

7、中等,全场地分布,顶板埋深4.47.20m。根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将卵石层划分为中砂、-0松散卵石、-1稍密卵石、-2中密卵石、-3密实卵石五个亚层。中砂:青灰色,湿饱和,稍密,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轻微摇振反应,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52.90m。-0松散卵石:褐灰色、青灰色,湿饱和,其成份以花岗岩为主,以中等风化和微风化者居多,少量强风化。颗粒呈圆形亚圆形,粒径一般23cm,卵石含量小于5055%,排列十分混乱,颗粒绝大部分不接触。卵石粒间充填约占50%,以中砂及圆砾为主。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一般小于4击。-1稍密卵石: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

8、,粒径一般35cm,最大可达8 cm,颗粒大部分不接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一般47击。-2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粒径一般38cm,最大粒径可达10 cm,骨架颗粒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一般710击。-3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粒径一般410cm,最大粒径可达到15 cm,骨架颗粒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一般大于10击。3.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泥岩:棕红、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构造,岩层倾角近于水平。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泥岩-1,中等风化泥岩-2两个亚层。强风化泥岩-1:该层分布厚度不大,裂隙较发育,

9、岩体较破碎,岩性软硬不均。钻探取芯多呈碎块或碎屑状,锤击声闷,遇水易软化,手稍用力可折断,锤轻击易碎,底部冲击钻进困难。中等风化泥岩-2:岩体结构清晰,岩体较完整。钻探取芯多呈柱状,少量长柱状,岩芯用手难以折断,锤稍用力敲击可断,锤击声脆。根据钻探揭露,其完整性为较完整,RQD约为889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类。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表3.2土层名称及编号重度(kN/m)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0(MPa)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度)承载力特征值fak(kPa)高压旋喷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Pa)素填土17.53.0/53.0/粉质

10、粘土18.05.5/2214160/粉土18.53.5/1212100/细砂19.0/10/18.010020/中砂19.5/12/20.011025/松散卵石-020.0/15/25.018035/稍密卵石-121.0/25/30.0350451200中密卵石-222.0/32/38.0500602200密实卵石-323.0/40/42.0800803000强风化泥岩-121.08.0/300120/中风化泥岩-223.010.0/850/3200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场地内水体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型潜水及深层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的人工填土层和粉质粘土

11、层中,局部分布,靠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沟管渗漏补给,埋藏较浅,无统一自由水面,水量较小,易于疏排;基岩裂隙水埋置较深,以上两种水体对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不大。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型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略具承压性,是场地内主要地下水,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雨,以地下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其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好,水量丰富,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控制。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在勘探孔中实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4.007.00m,相应水位标高为478.0478.4m,该水位随季节、雨水量而变化,正常年变幅为2.03.0m左右。根据该区域已有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观测资料,场地历史最高水位标

12、高可达标高481.0m,可作为抗浮设计水位。根据判定结果: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仅根据pH值判定场地地基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4. 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设计4.1 设计原则(1)设计方案必须保证1号、2号、6号楼基础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满足设计要求。(2)设计安全可行、经济合理、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法规。(3)满足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相关复合地基设计要求。(4)设计参数:根据勘察报告和成都地区经验值及业主提供的资料,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设计所需各土层侧阻力特征值及桩端端阻力特征值建议值如下: 各土层侧阻力特征值及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表4

13、.1 指 标岩土层名称大直径素混凝土桩高压旋喷桩桩侧阻力特征值qsa(kPa)桩端阻力特征值qpa(kPa)桩侧阻力特征值qsa(kPa)桩端阻力特征值qpa(kPa)中砂25/25/松散卵石-150/35/稍密卵石-255/45/中密卵石65/60500密实卵石8580800强风化泥岩-250/中等风化泥岩-310020004.2设计要求根据地质勘探揭露,建筑物1号、2号、6号楼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存在中砂、松散卵石等软弱层,承载力极低,经过设计复核计算均不能作为该建筑基础持力层,因此,须对此区域内的软弱地基土进行加固。根据设计单位要求,设计建议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1号、2号楼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550kPa,压缩模量Es22MPa;6号楼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50kPa,压缩模量Es15MPa。4.3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选择根据场地勘察报告资料揭露,1号、2号楼为筏板基础,基底23m范围内地层为中砂、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基底23m以下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设计建议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由于高压旋喷桩对强风化泥岩处理效果极差,因此,1号、2号楼复合地基处理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