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94114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 惠阳区第一中学 李燕文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理论课。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听、写、唱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音准、节奏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和对音乐中各个要素的记忆能力,从而熟练掌握读谱的技能和丰富的音乐语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音乐创造必要的条件。可是,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因此作为音乐老师要想办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下面,我想探讨一下工作以来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一、对视唱练耳课认知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视唱”,即看谱唱;“练耳”,即训练听觉。视唱练

2、耳是学前音乐教学的训练内容之一,也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内容。对声乐而言,视唱是歌唱的基础,练耳不仅可以训练敏锐的听觉,还可以培养音乐记忆力。目前的中学教学,大都采用视唱和练耳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 初中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具有积累时间长、出成绩效果慢的特点,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导致学习更加单调。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视唱练耳是高中音乐特长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

3、条件。视唱练耳就像英语听力一样,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想在短时间内出成绩是不可能的。只有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他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兴趣。二、听觉惰性的产生 所谓听觉惰性,是指在音乐听觉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听觉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通俗的讲,就是学生在上视唱练耳课时,没有积极的去感受音乐材料,也不注意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对音乐材料仅仅是“一听了之”,不去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或者思维速度迟缓,究其原因,应该是教师的满堂灌造成的。也就是教师在单音、音程、和弦、节拍节奏、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听觉上的训练时,只是让学生在模仿中反复练习。 三、

4、音乐教学必须注重听音练耳的训练 听音练耳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听音练耳的训练。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以具有一定特性的音调作为基础材料,通过有规律的变化、组合构成可以通过人的听觉来感受确立的音乐形象,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音乐的耳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听音训练包括听唱、听辨、听记三种方法。训练中尽可能地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单音入手,听熟标准音后,教师在各调上弹出不同的曲调让学生模唱,逐渐由易到难。然后再训练听记旋律,要求学生做到耳听、口唱、脑记,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每个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色,提高学生耳朵

5、听音的能力,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以节拍的单拍子为例,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过去积累的各种节拍进行综合分析,把各个拍子(如二拍子三拍子等)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单拍子的节拍概念,当单拍子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学生的判断能力也会逐步加强。其次,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这也体现出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在初学音乐时,经常会遇见会唱谱但不会记谱的情况,这就是学生没有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突出表现。一条旋律或者一首

6、歌曲,普通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唱得很好;但如果要把旋律准确无误的记下来,那对普通人而言就比较难了。这是因为旋律的哼唱是感性的,即使不经过训练也可以表达出来;而记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因此,在训练学生记谱能力时,应从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曲子出发,先让他们哼唱出来并试着记谱,然后统一唱谱,重点纠正,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曲谱有更直观地认识,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质。再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音乐知识消化吸收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有所不同,由此而表现出来对

7、音乐的认知程度也有所差别,与学生的性格、毅力及接触音乐时间的长短、音乐知识的积累多少等诸多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避免产生听觉惰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尽快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四、对音乐情感的忽视 学生们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视

8、唱练耳课虽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它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但这一艺术目的在学生中并没有引起重视。对此,教师应该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全面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以视唱教学为例,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这是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目大多是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二是要做到有表情的视唱,就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不能仅将视唱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手段,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中体现出来。综上所述,音乐基础课中视唱练耳训练的重要意义已经被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在视唱练耳训练中,我们要把科学方法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培养全方位复合型合格人才。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在视唱练耳各个教学环节中,将有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另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听觉惰性的产生,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以上仅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