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赏析训练语文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940642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赏析训练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赏析训练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赏析训练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赏析训练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赏析训练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赏析训练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下诗词训练渡荆门送别李 白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1)找出下列说法

2、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3、为什么?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海上的

4、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6、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7、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

5、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答案:B9、对迢迢牵牛星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词“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

6、布。“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由形、声而生情。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织女不能同牛郎相会,无心织布,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能相隔多远呢,可是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的动态;“脉脉”写人的静态。“盈盈”和“脉脉”,表现出动态和静态都很美,形成哀怨动人之感。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春 望 杜甫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7、 。(2分)(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答案:1、破、深 2、望(1分)山河 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 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2、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8、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答案:1、“秋思之祖 ”思乡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2、 C2、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

9、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答案:1、“秋思之祖 ”

10、思乡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2、 C7、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答案:1、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2、3见教参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12题。饮 酒 陶渊明(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特点。(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答案:1、“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2、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