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938682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检测(二)九 年 级 语 文 试 题友情提示: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检测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3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一、根据平日积累,完成18题。(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笨拙 (zhu) 酝酿(ning)挑大梁(tio)风驰电掣(ch)B憔悴(cu) 蓬蒿(ho)背黑

2、锅(bi)令人窒息(zh)C哽咽(y) 阔绰(chu)孺子牛(r) 锲而不舍(qi)D慷慨(ki) 哂笑(shn)秫秸杆(j) 惟妙惟肖(xi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门楣 招徕 即物起兴 众目葵葵B缄默 媲美 眼花潦乱 通宵达旦C馈赠 璀璨 相形见绌 鳞次栉比D谑待 迸射 锋芒毕露 怡然自得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B王金生第一次驾驶汽车,竟敢在公路上超速行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C中秋节到了,全家老少欢聚一堂,灯红酒绿、欢声笑语,共享天伦。D有的人学习文化知识不下苦功夫,浅尝辄止

3、,到头来一无所获。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我不由得想起三年来同学们一起玩耍,同窗共读。B面对H7N9禽流感疫情,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C能否正确选择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方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D从县城车站到县城移动公司步行需要两个多小时左右。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根据某地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45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46条,重度污染的有24条。B城市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有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C他擦了擦脸上的汗,高兴地说:“我们终于到家了。”D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

4、言的静穆。流连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忧思。6古诗文默写(11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孟子(2)和羞走, 倚门回首, 。(李清照点绛唇)(3) ,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4)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5)在古诗中徜徉,会使我们的胸襟开阔:登泰山,杜甫抒发了“ , ”的感慨;至塞上,王维刻画了“ , ”的画卷;渡荆门,李白描绘了“ , ”的美景。7综合性学习(4分)根据情境,按照要求表达。自从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工程以来,大多数学校积极响应、认真落实。但是面对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为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

5、缩水现象,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假如你有机会代表同学就以上现象,面对面地向校长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8名著阅读(5分)(1)关羽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事迹的一项是( )(2分)A挂印封金 B单骑救主 C刮骨疗毒 D败走麦城(2)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问题。(3分)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 A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的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这场大雪救了他的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到了。请简要说出与选文中A处人物有关的另一个故事名称: 。(1分)请比较选文中A处人物与作品中另一个主要人物武松

6、性格的不同。(2分)第二部分 阅读 (40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6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9请列举出诗歌中使整理睹物伤怀的事物。(2分)10了解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写出两句与本首诗歌最后两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意思相近的诗句,并说明表达了整理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11分)论马岳飞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

7、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注释】故常:过去常常。 啖:吃。 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披上战甲。褫(ch):解除。秣:吃饲料。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故常奇之 (2)比行百余里 (3)甫百里 (4)殆欲毙然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2)

8、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13文章以马喻人,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1分)老 屋周克武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A】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

9、谧。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老屋是心

10、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B】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

11、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

12、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3、14本文记叙了整理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整理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 (3) 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站在老屋门口 15文章第段和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形象生动,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A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B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16请模仿第段划线句子“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不拆老屋,“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请从前文中找出几句话,印证“我”不拆老屋的原因。(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2分)妥协是一种艺术“妥协”一词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用到,而且在很多场合都是以贬义的形式出现的。通常人们把其当作软弱可欺、无立场、无原则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它的误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将其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解决繁琐细微的家之小事,还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国之大事,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不仅能收获成功、分享快乐,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处世态度。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相互之间的了解盘根错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