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93865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作者简介:张会丽1977-女,山东人,大学本科,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第一中学信息技术老师。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第一中学, 271104备注:王一凡介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一中:张会丽关键词:信息 情景导入 引导探究 自主学习摘 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充分开展。正文:初中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是以传授信息技术根底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作为初中

2、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在经过了教师讲、演学生观看的阶段后,目前的课堂,主要是以任务驱动学生操作为主。但在这种模式下,仍然存在教师过得的讲解,学生机械地跟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正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仍不能充分表达。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从课堂的各个环节具体谈谈我的一点做法跟体会。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3、,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或一段视频使同学们进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气氛。二、引导探究,学生要学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教师一方

4、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时机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正确时间。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双聪明灵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张图表是利用Excel的图表修饰,大家想不想学?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时,

5、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 在学习动机、欲望都到达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开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表达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那么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

6、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到达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提纲的任务。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

7、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一帮一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到两个“学困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是“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

8、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四、布置任务,表达层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我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那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到达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的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例如:我在修饰图表这一课中所布置的任务分为三个层次:A、可直接在刚生成的图表上进行修饰。B、可将“我的文档里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统计表翻开,并生成图表,进行修饰。C、可输入有关的数据,并生成图表。(教师提示,你可

9、输入自己的月考成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同水平的同学选取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势,比方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拟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他们“亲历

10、实践,深度探究的行为,也就越来越迅猛。例如,在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后,请同学们以两人一组的互助形式来完成,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我也会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稍加提示,比方,出示我做的“全球陆地面积分布表并简单提示要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插入一些相关的图片等。完成第三层次任务的同学要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图表,更清晰地表现图表的内容。五、展示评价,学生乐学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应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评价学生任务的过程中要本着既要符合现实情况,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开展。要注意同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学

11、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采取的做法是,展示局部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意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评价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毛遂自荐,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创作灵感、过程与技巧,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展示。然后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优点或缺乏,来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这样,通过评价,同学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学到了别人的好方法,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得以升华和延续。教学实践说明:学生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评价很高时,马上就会有另一

12、位同学站出来反驳说:“他的设计不够好,这时,就要给他一个展示的时机展示他的作品。在辩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他们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在最恰当的时候加以引导,教会他们要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之,通过学生自主探求习得,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获取知识,增加了实践体验,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开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探索更有利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参考文献:周小山 严先元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 解月光 多媒体技术应用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吴 敏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宋乃庆 ?中国根底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中国人事出版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作者姓名:张会丽工作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一中电子邮箱:z联系 : 0634-56592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