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苇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937572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苇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刘苇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刘苇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刘苇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刘苇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苇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苇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实小 刘苇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应该是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学科。一是语文课本身就有永恒的魅力,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文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教师能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又打动学生的教学方法。那么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成为一件轻松而又惬意的事情。那要如何营造健康快乐的语文课堂呢?我想就个人的实践谈三点体会:一、以笑为桥,让课堂走进学生心里有位哲人说过,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也有人说过,笑能让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漂亮!生活告诉我们,学生是一面镜子,你所有的行为和表情,都会在他们的身上得到映照。人们在笑声中学习,带着笑容交流思想情感,效果会比

2、板着脸枯燥的说教好得多,这是心理学教给我们的智慧。实践的结果也是如此,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奇高。在我看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的语言与知识的交流,更应该是师生情感的交流,也是彼此间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与体验的交流。语文教材是交往的媒介,教师的教学策略则是交往的渠道。媒介已经固定了,那如何提升课堂效率呢?只能从教学策略上下工夫了。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课堂上找到二者交往的最佳契入点笑,在师生间架设起沟通之桥,先让老师走进学生心里,再让老师带着学生走进语文世界。在众多“笑”的方法中,“幽默”是最能让人接受也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幽默”是什么?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

3、、教养和品德的表现。”有很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呈正比的,特别是幽默有趣的艺术语言,更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讲课时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讲课有幽默感的老师。我的每节语文课就是从幽默开始,力求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课堂上每学到一个新字,我总会用有趣的语言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快速而深刻地记住这个字。比如在教学“壮”字时,我就做出一个健美运动员展示手臂肌肉的动作,同时告诉学生:大力士有肌肉,很强壮!所以“壮”字的右边是个士兵的“士”字。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生识记生字的效率

4、会高很多。作为教师,第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我国自古也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因此,我特别注意上好和学生第一节课。为了上好课,我总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开讲。记得又一次上课,我并不急于讲新课,而是将课文中出现的“口”字先拿出来,出来个字谜:前没有后有,左没有右有,暗没有亮有,低没有高有。新颖独特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耳目一新,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发现好多学生都拿出笔和纸在那里写写画画。在学生猜出谜底后,我又运用幽默的语言引出了当堂课的课题和所学内容。妙趣横生的语言,带出了许多发自内心的笑声,快乐的因子在教室中飞扬,健康的笑声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教师谈兴正浓,学生听趣

5、不减,课堂出现了和谐愉快的气氛。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我依然借用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深入浅出地解说“语文”知识。以后的每节课上,我始终态度亲切,微笑说课,有时也为自己的风趣发出爽朗的笑声,与生同乐。一节课下来,学生说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课。因为他们认识了一位有学识、幽默风趣、和蔼可亲的老师。在以后的语文课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熟悉老师、了解老师、亲近老师。在课上,我们带着真情自然交流,我们携手徜徉在知识的乐园,我们在快乐的天地尽情翱翔。语文课上,我一方面借幽默走进学生心里,另一方面把学生学习之心紧紧地吸引过来。后来,我读到了一篇有关论述“教师感染力”的文章,深受启

6、发,从而更加坚定了这种探索与实践。所谓教师的感染力,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而且也有赖于教师能否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善于利用自己感染力的教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很好地接受他传授的知识,同时也敢于在教师面前表达和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一旦对教师有了好感,往往会由此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只要教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心情舒畅,兴趣倍增,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后来的语文课上,我能够很轻松地驾驭课堂,课堂民主,气氛活跃。真正地

7、做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许多学生坦诚地说,他们都喜欢上语文课。下课的时候,都会围在我身边告诉于我:下节课我们想继续上语文课!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深刻内涵。二、善用幽默技巧,笑中育人有幽默感的老师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老师会自我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点化学生,所以幽默的老师通常是受欢迎的。但是,幽默也并非是师生沟通乃至化解师生冲突的“万精油”,仍应知已知彼,做好情绪管理工作。运用幽默时,有许多方面还需考虑到以下几点:1、老师平日就要培养开放豁达的胸襟。心境的开阔,不是临时幽默感就可以做

8、到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欣赏、乐观的心情,能从多角度去看世界、看学生、不会趋于僵化而保守固执。2、接纳学生情绪,讲理而不专制。每个人都有情绪,学生当然也会有,容许学生宣泄他的情绪,但必须就事论事,讲理而不专制,这样才有可能在学生心中存有幽默的根,而不会在心中暗藏恨意。3、事后澄清与表白不可忽略。幽默的应对,在笑过之余,避开了僵局和尴尬,但原本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许对方并不明确,所以在事后适当场合,一定要及时澄清与表白,说明自己的看法,也要让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只有这样彼此的感受才能正确传达。如果学生有不恰当的想法时,老师还要给予指正开导,对于学生的不成熟言行 ,老师一定要容忍、接纳他,而且要用

9、恰当的方式教导他、指引他,不能让学生一直带着情绪上课。否则,久而久之会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幽默感则是沟通的润滑剂。幽默感可以使沟通气氛融洽,信息的互动更流畅。但不要流限于耍嘴皮,不分场合、没有轻重,只是一味嘻皮笑脸展现伶牙俐齿,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为了让沟通带点笑声,聪明的教师是懂得调侃自己、搜集笑点,并且能够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这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开放的胸襟、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创造力。三、以诚相待,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有趣,仅仅是表面的吸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上课的

10、乐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课堂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要激励学生追求进步,体验成功的信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多多地创造表现的机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课上多给一次机会,学生就多一点成功,就多一份快乐,生活中就多一份自信,这对孩子将来的人生路是百利而无一害。我在课堂上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时,一般都是采用“抽号朗读法”。记得有一名胆小女生被抽中朗读。该女生怕得脸色发青,身子发抖。她慢吞吞地走到讲台前朗读时,小声地对我说:“我不敢!”按规矩,凡被抽中者,都要读;学生读不出,确实有困难。我当即决定,一定要鼓励她读出来,哪怕是一个字也好。我便鼓励她先读一个字,接

11、着一个词,最后她把题目的六个字全读了出来。虽然声音小,但已经算是有进步了。同学主动鼓掌祝贺。我再请她大声读一遍,然后下去。第二天,我们又请这位同学上台朗读昨天未读的课文。结果出乎意料,她读得异常流利!这种惊人的进步,让我们大吃一惊。这看似难以理解,实际上在情理之中。因为学生不是不会读,而是害怕当着大家的面读。一旦多给她一次机会,真心地鼓励她,真诚地帮助她,她便克服了心理的恐惧,第二次便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后来,这个同学在课堂上发言踊跃,上语文课的兴趣也浓了。后来我还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的“一分钟演讲”活动。还有一位男生,第一次轮到他上台演讲。课前他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他讲不了,因为以前没做过,不知

12、道该讲什么。他的表现,影响了我的教学安排。但看到他惭愧而又可怜的样子,我就想鼓励他,想再给他一次机会。课后,我鼓励他不管讲什么内容,但一定要上台讲。同时,简单地辅导一下。第二天上课,他勇敢地站在了全体同学的面前说话。虽然说得不好,但和第一次相比较,进步还是很明显的。真是让人高兴,我们依然用掌声祝贺他。后来发现,他上课全神贯注,积极发言。以上两位学生的表现,若以旧的眼光评价,应该算是差生了。不过从另一层面来看,虽然第一次表现不好,第二次却有了极大的进步,这就是他们的闪光之处,要加以放大和发扬。应该说,当众朗读、当众讲话的能力,学生是具备的。之所以一时没有表现好,是因为第一次胆小或紧张的缘故。在学

13、生感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如果能拉他一把,助他一臂之力,他们便跳了上来,困难便成了前进的动力。因此,希望每一位老师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能多一些耐心,多给一些机会。那样你会发现,你会收获许多份成功。这一点在以后的课外课内,不断地实践着,也被证明着。记得布卢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语文课上的多一次机会,其实就是给学生多一点成功的体验,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乐趣。从理论上讲,多给一次机会,是运用了心理学上的期望原理。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他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

14、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实践证明,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帮助和厚爱,师生感情融洽,他们就会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所以,如果教师在课上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真诚地帮助学生,多给一次机会,就一定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营造健康快乐的课堂,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从人生的层面看,健康与快乐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与理想的境界。在青少年的时期,人们更是热爱与向往健康与快乐。在健康、快乐的课堂上,我们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通过教学,我们能较好地达到以学习促成长的效果;在健康、快乐的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来感受与体验学习生活。课堂成了学生感受成功,体验生活的成长过程,通过教学,我们也能较好达到以成长助学习的效果;在健康、快乐的课堂上,学生在轻松愉悦安全的环境与心境中学习思考,有助于个人潜能的激发,有助于创造才能的开发,有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健康交往。这种课堂是一个理想的课堂,我做的仅仅是个开始,我将继续努力与实践,不断完善,直到成功。当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己、发现自己和肯定自己的地方,那么学生学习的热情只会与日俱增,教育的外在要求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渴求,他们快乐求知,健康成长。如此有魅力的语文科,学生还会不爱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