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全文体阅读20篇(带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93604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全文体阅读20篇(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全文体阅读20篇(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全文体阅读20篇(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全文体阅读20篇(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全文体阅读20篇(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全文体阅读20篇(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全文体阅读20篇(带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生活如椅子王清铭 梭罗说过这样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凳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时用两张,社交时用三张。“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凳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它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的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分离出来的原子,五

2、张椅子会让他回到他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那么简单。 有趣的是,我的目光穿过历史,又在居里夫人的客厅里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张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

3、没有多余的椅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简化,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中累赘了。 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坐落;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回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 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

4、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失了。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是:“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 B. 文章开头即表明作者的观点,然后引用名人事例进行阐述。 C. 文章中所提到的椅子都是指实物。 D. 全文共选了梭罗、居里夫人、和泰戈尔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2、你认为文中“多余的椅子”指的是什么?(2分) 3、文中所说的“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

5、关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3分) 4、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2)青藏线的风 都说青藏线的风硬。“硬”在哪儿?因为它是雄壮的、强悍的吗?看戈壁滩上,大风起兮,沙土蔽日。刮得厉害时,连拳头大的卵石都飞起来,相互撞击的声音像是折断了人的骨节,真是甲。 在陶力、尕海、松如沟一带,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风在这里肆虐,日夜呼号。有时一夜工夫就将沙丘搬到铁路上 其时,即使它温柔一点时,你也会感到它乙。在戈壁滩上行走,觉得有飒飒轻风吹拂,可那决不像江南的杨柳风、花信风那样绵软,而有点像西部女人的吻,多少夹杂着野性;到了晚上,会觉得脸上微微发烫,照照镜子,肤色明显发黑,这是它和

6、高原紫外线给你的印章。 你想领略一下青藏线的风吗?那就随着我的脚步,顺着两条锃亮的钢轨,一步步走上这“天路”吧!有诗曰: 青藏铁路线/海拔三千三/南昆仑、北祁连/戈壁荒漠伴两边。 青藏铁路的两侧多山,挤得火车七扭八扭地走,走投无路了就钻山洞。这山大多是没有植被,岩石裸露,或赭红、或青灰,望着,像来到另一星球一样惊奇。在这里,走路多了都觉得胸闷、气喘,更何况爬山。但我们还是喘息着、磕绊着,爬上去了。当时很骄傲,站在山顶,像站在领奖台上。觉得在内地,绝对是登高冠军,因为要多费几倍的劲。要不,为啥像王军霞那些运动员都要到青海来训练呢!摸摸岩石的表面觉得光滑,一碰就有轻微的粉末飞扬。别人告诉我,这叫风

7、化石。一瞬间,觉得这风像流水,在耳边哗哗淌过,丙,岁月沧桑,哦,风烛的河啊!在平原一带,是广阔无边的能赛马的大戈壁滩,有很多石头,年年月月经风历雨,竟然成了丁的模样。有的很精致,是天然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人来捡,听说有的石头还在省举办的奇石比赛中获了大奖。为什么许多大石头挨近沙地的一面完好无损,而受风的一面变成精致奇观?“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风却是雕刻刀! 有人告诉我:昆仑山下有风化不了的石头,很硬,是做道渣用的。随着风的脚步,沿着这两条长长的钢轨,来到四季覆雪的昆仑山口。昆仑山下有个南山口采石场,采石南山下,悠然见昆仑。这里生产道渣,那过程惊心动魄。当爆破声过后,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使人

8、想起“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那石头相撞铿铿锵锵,竟有钢铁的音韵。碎石机张开铁嘴钢牙,吞进石头,发出爆炸一般的声响,石烟弥漫,吐出一块块规格的石渣,像一个个小小的士兵,头戴钢盔,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到一个地方集结。那石渣,沉重如铁,锋刃如刀。工人们说,这叫青麻岩,硬度仅次于花岗石,是风化不了的石头。望着它,真叫人骨骼里补充了钙啊! 南山口是个风口,风更大。但我觉得有另一种雄风在胸中激荡着。上过泰山的人,知道那一节节石阶铺到山顶的路,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人的精神。而这条由南山口向前延伸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由无数石渣铺成的“天路”,被外国人称之为和长城相媲美的工程,不是更能展

9、现中国人的雄风吗?1填入第段括号内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 甲 乙 丙 丁 A惊心动魄 绵里藏针 水滴石穿 千奇百怪 B摄人魂魄 笑里藏刀 日积月累 奇奇怪怪 C胆战心惊 口蜜腹剑 积水成渊 丑陋无比 D丧魂落魄 绵里藏刀 天长日久 怪模怪样2.理解第段中划曲线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杨柳风、花信(花期)风的绵软(4050字)(4分) 3第段说:“要不,为啥像王军霞那些运动员都要到青海来训练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一下原因。(3分) 4第段中“采石南山下,悠然见昆仑”两句是化用了 的 , 两句诗。(2分)5请举出本文的三种修辞格并写出例句。(句子长的,中间可用删节号表示,但关键之

10、处不能用删节号代替)(3分) 6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不超过10字)(2分)(3)蘑菇转了一个弯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父亲听后笑了笑

11、,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

12、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

13、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1、第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2分)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6分)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D、

14、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8分)(4)买馒头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