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93602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组合作学习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组合作学习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组合作学习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组合作学习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课型教学流程一、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上课前在大屏幕上打出学案情况反馈:对规范认真的个人及团队,予以表彰激励。1、课前准备(1)激情培训设计。(2)认真批阅学案,发现集中的问题,做好难点突破设计。(3)课前培训:预习要求培训;学习状态培训确保小组成员积极投入本节课学习 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等环节的培训;对学习过程的达标过关、评价记录。(要对预习、讨论、展示、点评与质疑等各个环节进行不厌其烦的专题培训,通过 反复培训,使学生学会预习、讨论、展示、点评和质疑,能够深下去预习与讨论,高效 展示与点评,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2、导入新课,用好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方向(1)板书课题:

2、课题板书要认真、工整且醒目,通常是写在黑板的正中央。(2)板书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易实施、目标容易达 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3)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犹如序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 负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体现学科特点,我们用物理学发展史、丰富的视频资源、形象的 Flash 课件、老师制作 的教具、小组自主制作的模型等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 变得生动、有趣、好玩(附学生自制的水流星,引入新课效果非常好)。(4)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

3、,最后回扣目标,总结归纳。温馨提示:学习目标的达成要做到一到位、二围绕、三生成、四回扣。“一到位”, 对学习目标阐释到位;“二围绕”,课堂学习活动要围绕学习目标完成展开;“三生成”, 引导学生解决好生成目标;“四回扣”,一堂课结束时要回扣学习目标,清出学习目标的 底子。3、自主学习、整理问题(5 分钟)(1)迅速整理导学案,把没做完的题作完。(2)有困难的问题红笔标记出,等待讨论时解决。(3)完成同学进行概念规律总结记忆。要求: 分层目标:AB层同学积极思考,及时补充和拓展C大胆质疑。 在导学案上用红笔做好勾画和补充。4、合作探究、高效展示(12 分钟)(1)讨论时全体起立,坚持“先一对一分层

4、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 同层次学生A与A、B与B、C与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讨论不会的问题,最后将疑难 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将疑难问题解决, 将需要展示问题教会、教规范。温馨提示:组长主持,积极发言。讲解时作勾画记录。组长要时刻把本组的学习控 制好,组织并安排所有问题的解决,不浪费学生一分钟,要剔除无并行讨论,控制讨论 内容、时间、要求,确保讨论围绕问题展开,要高效且有深度。(2)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和两块小黑板,讨论时可以借助黑板进行,要讨论解题 规律,解题步骤的规范性等。(3)讨论时要做好笔记,并要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找出问题的出错原因及突

5、 破口,有能力的同学把问题拓展,把问题变型,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效果。讨论 结束组长记好不会的问题交给老师,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解题规律,以便展示。(4)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讨论结束的小组可先上黑板展示成果,其他小组继续讨论。(5)老师统计好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别的小组到黑板展示,在展示的过程 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其他同学可继续讨论, 做学案,让所有学生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同时可以进行小组间展示,相邻两个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学案并给对方修改批阅,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也可 以学习

6、同学的规范与思路。要求: 组长协调本组的讨论内容及进度,保证高效进行;小组长安排展示、点评和帮扶, 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出。 组长调控好讨论的进程,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解决问题,以备展示 和质疑,保证高效完成。 组长协助BC层做好展示、点评、拓展准备。目标:各层积极参与,高效讨论,尽最大努力将全部问题解决掉。 展示和点评分工(用表格在多媒体上打出,形成环节自动化)。 交叉立体目标设计:人人有目标。 展示同学:提前做好准备,脱稿展示,板书规范,效率要高,声音洪亮,思路清 晰条理。 非展示同学:要马上落实当堂内容,或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高效自主学习,确保在 展示环节中都处于高效学习状态中,

7、全部参与,不浪费一分一秒。 点评同学:积极准备点评确保点到位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非点评同学:积极思维,及时用红笔修改自己答案。老师要求: 根据对新生成目标的预测,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确保达到新生成目标。 来回巡视指导,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指导,帮助每名同学清出底子, 达到预设目标,并能够适时性评价。5、点评升华(15 分钟)(1)学生点评: 先A层给B层点评,B层给C层点评,若不完善其他人补充。 点评时先说明点评哪个题,说明题目做的优点缺点;重点点评题目的解答思路、 归纳解题方法及对该题目的认识注意事项。 点评人员用普通话,面带笑容,点评完毕,问一句:“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

8、 “谁还可以补充?” B层点评时A层可以不听,A层同学负责拓展。 温馨提示:点评的同学要用普通话,语言要准确、清晰,声音洪亮,要恰当运用体态语 言,大方、热情。板演时运用彩笔书写,突出重点。A层同学负责点评。(2)老师点评: 针对学生的展示,表扬好的步骤、方法,指出同学讲解时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模棱两可的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指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对重点问题再以跟踪练习加以巩固,并总结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即时性评价:根据各小组展示和点评的情况,准确评价小组,做到小组评价激励 到位,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温馨提示:老师的点评要语言简练,直入重点,讲方法、讲规律,重点强调、

9、难点 点拨到位。每达成一项目标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整理,当堂落实。若课堂中出现了在备课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抓住这稍纵即逝的难得机 会,善于创设情境,布设疑阵,诱导学生步步探究,如把“错的”变成对的、把“坏的” 变成好的、把朦胧的变成清晰的、把与我无关的变成与己密切相关的、把无趣的变成有 趣的,再充分利用教师运用语言的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直至问题解决。6、当堂检测(5分钟) 留下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既是巩固所学知识,又是检查落实。7、课堂小结与评价(2-3分钟)(1)小结: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思想方法和题型题路的总结。老师进行补充纠正,使知识更加完善、规律

10、方法更加具体。(2)评价:学科班长统计本节课各小组得分,评出最佳小组和优秀个人,纳入班级评价体系;对最佳小组和优秀个人给予激励性奖励(如:掌声激励、物质奖励)8、整理落实(5分钟)一定要留下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反刍消化,老师到台下转一转,看有无不明白的 问题,本节内容一定在本节清出底子,千万不要让学生吃夹生饭。9、布置作业(1)先让学生总结整理正课所学内容,整理好典题本。(2)作业量要适中,可分层布置作业,针对每组的情况,分A、B、C三层布置作 业。10、课堂延伸老师:一天上完课碰头汇总情况(1)交流一节课环节的控制(2)重难点突破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3)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情况(4)

11、分层布置作业,针对每组的情况,分上、中、下三层布置作业。(5) 对学案进行二次批阅,督促学生及时落实。 学生: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课后交流(1) 学生总结整理正课所学内容,整理好典题本。(2) 学科组长调控好本组成员高质、高效的完成作业(3) 提倡A层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展开实验、座谈等形式的自主探究。听课、评课(1) 坚持每周老师出示范课,以示范课为例研究课堂模式(2) 重点研究上课老师对环节的设计、各环节的推进的合理度、重难点的突破方 法、对学生的调动和评价(3) 研究学生参与度、质疑能力、小组成员合作能力、重难点问题掌握程度、总 结拓展能力。二、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1、课前准备学生:前一天利用

12、自习完成复习导学案部分,找出在本节课中自己的“需求”,并 作好记录以备第二天上课的讨论和展示。学科小组长: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将任务分配到本组组员,并帮助有展示任务的 同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课前及时批阅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这 些问题设计好课堂流程,将课堂的各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制作成课件。针对本节重点所 涉及的问题设计好拓展题目,以达到知识体系的完整。前一天晚自习培训好学科小组长, 分配各小组的具体展示任务,并将难点知识作必要的讲解。2、教师展示学习目标(1) 板书课题:课题板书要认真、工整且醒目,通常是写在黑板的正中央。(2) 板书本节课学习目标:准确展示三维

1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明确、针 对性要强,易实施、目标容易达成且效果好,如:准确理解、灵活运用等,切忌模 棱两可;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的物理规律和方法;情感目标要充分调动 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以上两条可提前2分钟写到黑板上,同时也起到提前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作用)。 利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诠释。3、学案导学,自主构建(7分钟)学生:依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树;解析易错、易混点, 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清理教学脉络,明确逻辑关系,形成整体框架,多 锻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4、合作探究(10分

14、钟)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并根据复习学案批阅情况,出示重点讨论问题学生讨论时 教师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学生:讨论时全体起立,坚持“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 同层次学生A与A、B与B、C与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讨论不会的问题,最后将疑难反 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 B教C, 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将疑难问题解决,将需 要展示问题教会、教规范。要求:组长协调本组的讨论内容及进度,保证高效进行;小组长安排展示、点评 和帮扶,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出。组长调控好讨论的进程,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 都能最大限度解决问题,以备展示和质疑,保证高效完成。组长协

15、助BC层做好展示、 点评、拓展准备。达成目标:讨论时要做好笔记,并要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找出问题的出错原 因及突破口,有能力的同学把问题拓展,把问题变型,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效果。 讨论结束组长记好不会的问题交给老师,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解题规律,以便展 示。小组长统计好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别的小组到黑板展示。5、高效展示(5分钟)(1)展示原则: 分层展示:C层展示,B层点评,A层拓展。 展示错的多的题目的解题过程。(2)展示内容: 展示小组讨论形成的知识树和方法树 展示思维过程。(口头展示,一般是选择题) 展示错误出现形式。 展示好的解题方法。 展示规范解题过程。(3)展示方式:板书展示。 口头展示。 投影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其 他同学可继续讨论,做学案,让所有学生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同时也可以进行 小组间展示,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学案并给对方修改批阅,学习其他同学的 优秀创意和想法,也可以学习同学的规范与思路。6、点评典例精析,在互动中体悟规律(15分钟)学生:(1)点评展示的规范性、准确性;如有错误指出错误,并点明如何更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