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93540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阅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相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学问点孩子很简单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爱好。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动物聚餐的教学情境(在比大小中制作的小猴等学具)。当我将小猴子

2、、桃子、苹果等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即瞪大眼睛,露出新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在一起先就被调动起来。2、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在详细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加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简单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3、注意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索,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正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视察、思索,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驾驭所学学问。如视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排在左边第2的是谁?排在右边第2个的又是谁?为什么

3、同样是排在第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左数4个动物都有哪些?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亲密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实力。4、强调“第几”中的“第”字,从生活动身,实际动身。在教学设计中我添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寻自己小组中的“几和第几”。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挚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纳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相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中抽象出简洁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打算工作,平日里留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运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

4、、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态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也许形态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索中探究并相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视察说说特点,强化相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

5、在孩子们相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相识,从具象的感知的相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相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相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觉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分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爱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学问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假如对数学有深厚的爱好,就会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别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6、一、 创设学生熟识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位置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同学上台表述自己的好挚友的位置,请下面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同学们的学习热忱忽然高涨,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到前面来让大家猜一猜他的好挚友是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较好地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团结友爱的思想教化。二、 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奇妙。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隐私,依据

7、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纳“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新奇中思索,在思索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数的依次 比大小时,我让学生猜一猜比11大比20小的数可能是几?刚起先部分学生认为答案只能有一种,所以回答时只说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他们发觉了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再回答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很快说出全部答案。因此在教学中以猜为动力可以很好地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多样性。三、在竞赛中增长信念,培育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常常创建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意,要不断激励他们树立信念,增加志气。如我在板报上设计了“小小擂台”板块,分小组进行“夺红旗

8、”竞赛,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设计竞赛项目,或以小组集体成员的力气为小组争得荣誉,或以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小组争得荣誉,从而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一、活动目标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2、发展视察、辨别、归案的实力。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嬉戏的乐趣。二、活动打算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日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工人叔叔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

9、,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油画棒、蜡笔)那跟旁边的好挚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情愿吗?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记,你们说怎么分?小结:刚才我们依据男孩、女孩的标记把笔分了一次。看看其次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2、其次道工序,给我们打算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挚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请男孩子、女孩子依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记。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完成了其次道工序。(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

10、?(水彩笔、铅笔)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根据标记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记)我们看看这些标记告知我们什么?出示的水彩笔”“绿色的铅笔”“的铅笔”“黑色的水彩笔”四个笔盒。一个个笔筒解说,老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根据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三)结束活动1、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

11、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挚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2、在给孩子送笔的环节中,自然结束教学活动。四、活动结束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今日我讲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学问: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引入迁移的。这几课的学习目标是:1、在详细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有关的简洁的实际问题。我先是让孩子们知道看到图书馆,首先想到的什么?“图书”。孩子们齐声回答。这样在引导的时

12、候就有故事情境了:在图书馆里,隐藏了许多学问,现在就让老师带大家一起看看吧,看有哪些学问。出示主题图,让孩子们依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时有许多孩子都举起了手,有一部分孩子的思维停留在我们以前的基础上,提的问题在解决方面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须要我进行引导。有的孩子问题是这样的。比如:1、这些图书一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比较难,虽然孩子们提出来了,我建议孩子会提这样的问题,不要求他们会解答。)2、童话故事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易解)3、童话故事比丛林世界多多少本?(易解)4、丛林世界再添上多少本就和童话故事一样多?(易解)5、童话故事和海底世界加起来比丛林世界和物理学院加起来多多少本?(这个

13、问题有点难理解,当然也比较难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许多,这样孩子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并建议孩子们多去图书馆看看书。由于时间关系,我就选择了两个问题进行解答。问题一:童话故事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分析:先让孩子们找到关键词,然后确定运算,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以数学模型探究计算方法。(一)用小棒进行计算:(1)8+4=12(本)-这一环节孩子们依据平常讲的学问干脆想到个位加个位。20+12=32(本)-在用结果加上十位上的数。28+4=32(本)-最终得出最终结果。让孩子们理解每一步的意义。最简洁的理解是拆分法,即是拆28,把28分成20和8,然后分别

14、进行计算。(2)28+2=30(本)-这种方法是我们常常用到的凑十法。30+2=32(本)-再加上余下的2,就是最终结果。28+4=32(本)-完整算式。这种方法可以理解成把4拆成2和2,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二)用计数器计算。有助于孩子们列竖式。这一环节要求孩子们记住一句话: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在孩子们列竖式的时候,让他们留意以下几点:1. 计算时数位要对齐;2. 个位上的数相加后“满十进一”;3. “满十进一”的“一”要加在十位上;4. 十位上的数相加,写在十位上。特殊帮助孩子们理解满十进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解决其次个问题。问题二:童话故事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分析:解决这道题和问题

15、一方法一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讨,孩子们都很仔细。为了检测孩子们是否都完成,我出示四道算式进行小组竞赛,这下孩子们可感爱好了,不但短时间内完成了本组的算式笔算,而且也完成了其他组的笔算,由于孩子们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接触学问方面有点慢,这须要会去以后,在家多多练习。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太好了,特殊是这些须要孩子们协作回答的计算算理及方法,有许多孩子都主动举起了手,从孩子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见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孩子们驾驭住了方法,并能敏捷运用,这说明这节课我上得有价值。在教学中,我要多融入练习及演板,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去展示自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这节课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分,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索和提升。做老师的必需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日我主要教学例8。例8有两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有两种状况用到减法:一是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二是比较两种价钱贵和便宜也用减法。计算人民币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