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日本标准】JIS Z 87222000 中文版 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93470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IS日本标准】JIS Z 87222000 中文版 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JIS日本标准】JIS Z 87222000 中文版 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JIS日本标准】JIS Z 87222000 中文版 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JIS日本标准】JIS Z 87222000 中文版 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JIS日本标准】JIS Z 87222000 中文版 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IS日本标准】JIS Z 87222000 中文版 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IS日本标准】JIS Z 87222000 中文版 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Z 8722:2000前言本标准是在工业标准化法的基础上,经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的审议,由通商产业大臣修 订的日本工业标准。因此,JIS Z 8722:1994 废除,替换为本标准。1日本工业标准颜色的测定方法反射及透射物体的颜色JIS Z 8722:2000Methods of colour measurementReflecting and transmittingobjects序文本标准以 1997 年发行的 ISO/DIS 7724 Paints and varnishesPart 1:Principles,Part 2: Colour measurement 为基础,对应部分的技术内容

2、未作更改而制定的日本工业标准,并增加 了对应的国际标准中没有的规定项目(6.4 及 6.3.2b),作为日本工业标准。另外,本标准中 带竖线或虚线的地方,表示对应的国际标准中没有的内容。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根据以 2 度视野为基础的XYZ表色系统(1)(以下称XYZ表色 系统)以及以 10 度视野为基础的X10Y10Z10表色系统(2)(以下称X10Y10Z10表色系统)测定 物体颜色(以下称颜色)的方法。测量荧光性反射物体的颜色时,依据 JIS Z 8717。XYZ表色系统与X10Y10Z10表色系统是相对于观测者眼睛的张角,分别适用于相对于 14视野及 4以上视野的视觉等同颜色,具有

3、较好的关联性时。注(1) 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IEclairage,简称CIE)于 1931年推荐的表色系统。(2)CIE于 1964 年推荐的表色系统。备注 1. 本标准中规定的物体颜色的测定方法符合 CIE 于 1986 年推荐的 Publication CIE No.15.2(1986)COLORIMETRY,SECOND EDITION 的 1、2、3(以下称 CIE,No.15.2)中 规定的物体颜色的测定方法。2. 本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如下所示:ISO/DIS 7724:1997 Paints and varnishesColo

4、rimetryPart 1:Principles.Part 2:Colour measurement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通过被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这些引用标准适用于 其最新版(含补充内容)。JIS Z 8103测量用语JIS Z 8105颜色类用语JIS Z 8120光学用语JIS Z 8701颜色的表示方法XYZ表色系统及X10Y10Z10表色系统JIS Z 8717荧光物体颜色的测定方法JIS Z 8719条件等色指数照明光条件等色度的评价方法 JIS Z 8720测色用的标准发光体(标准光)及标准光源 JIS Z 8741镜面光泽度测定方法3. 定义本标准中使用的主要用语

5、的定义,除了依据 JIS Z 8103、JIS Z 8105 及 JIS Z 8120外,还如下所示:a)重心波长相对于波长具有频宽感度的测光系统中,代表其频宽的波长。 备注重心波长通过下式求出:(计算式)在此,g:重心波长(nm):波长(nm)s、l:频宽下限及上线波长R():波长 下,测光仪对于一定放射束的单色光的应答:计算使用的波长间隔b)分光立体角反射率在相同条件下照射,相同方向的相同立体角内,从物体反射回来 的分光放射束与从完全扩散反射面反射回来的分光放射束的比。如果受光的立体角接近 0, 则分光立体角反射率接近分光放射灰度率,如果立体角接近 2sr,则分光立体角反射率接 近分光反射

6、率。c)分光立体角透射率在相同条件下照射,相同方向的相同立体角内,透射物体的分光放射束与透过完全扩散透射面的分光放射束的比。如果受光的立体角接近 0,则分光立体角 透射率接近分光反射灰度率,如果立体角接近 2sr,则分光立体角透射率接近分光透射率。 d)分光放射灰度率(分光因数)相同条件下照射与观测到的物体分光放射灰度与完全扩散反射(透射)面的分光放射灰度的比。e)常用标准白色面在测定分光立体角反射率时,比较标准中常用的分光立体角反射率 已知并有持久性的白色面。f)参考白色面使用二光路的分光测光仪,通过置换方法测定分光立体角反射率时,与 常用标准白色面或样本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白色面。g)样本面开

7、口在分光测光仪中,放置常用标准白色面或样本的开口。h)参考面开口在二光路的分光测光仪中,放置参考白色面的开口。i)补偿开口在测定透射物体的一光路积分球中,通过样本的反射光补偿积分误差的开 口。4. 颜色测定方法的分类颜色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几类:a)分光测色方法1)使用第一种分光测光仪(3)进行分光测色的方法2)使用第二种分光测光仪(4)进行分光测色的方法注(3)在所测定的任意波长中,可以测定波长精度(准确性)、有效波宽、测光刻度 的直线性等的分光测光仪。(4)能够在所测定的波长中综合性获得测光值的分光测光仪。b)直接读取刺激值的方法5. 分光测色方法5.1 一般分光测色方法是使用分光测光仪测定

8、分光立体角反射率或分光立体角透射率, 求出三刺激值(5)X、Y、Z或X10、Y10、Z10以及色度坐标x、y或x10、y10。注(5)请参照JIS Z 8701 之 5.2(物体颜色的三刺激值)5.2 分光测光仪5.2.1 第一种分光测光仪测定所使用的第一种分光测光仪必须满足下列条件:a)波长范围波长范围一般为 380780nm。b)有效波宽从分光测光仪的射出缝中射出的放射束的有效波宽如下所示:当三刺激 值的计算以 5nm 为间隔时,有效波宽一般为 51nm,当三刺激值的计算以 10nm 为间隔时,有效波宽一般为 102nm。c)波长刻度如果分光测光仪的波长标准设置为任意呼称波长,则分光测光仪

9、的透射 波长带的重心波长为呼称波长 1nm 以内。d)测光刻度分光测光仪的分光立体角反射率或分光立体角透射率的测光刻度的准确率分别为测定值的0.5%。但是,当测定值在 40%以下时,准确率为绝对值0.2%。该准 确率是与分光测光仪相同的照明及受光几何学条件下分光立体角反射率或分光立体角透射 率的值已知、问题波长域内该值重复大致平坦的标准样本而测定的平均值。e)重复性与反复性(6) 测定值的重复性为该测定值0.2%。但是,当测定值在 50%以下时,重复性为绝对值0.1%。 另外,经过长时间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同一稳定的物体颜色时,其反复性不得超过上述重复性的 3 倍。注(6)请参照JIS Z 8

10、103。5.2.2 第二种分光测光仪测定用的第二种分光测光仪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且其测定值 必须确保使用符合 5.2.1 条件的分光测光仪测定的物体颜色的测光值与实际没有差异。a)波长范围波长范围一般在 400700nm 范围内。b)有效波宽有效波宽必须在 20nm 以内。c)波长及测光刻度分光测光仪的波长及测光刻度的准确率必须根据标准样本的分光 立体角反射率或分光立体角透射率的测定值进行确定,为测定值的1.0%。但是,当测定 值为 40%以下时,准确率为绝对值0.4%。此时的标准样本最好使用与所使用的分光测光仪在相同的照明及受光几何学条件下,大 致相同的波宽下分光立体角反射率或分光立体角透射率

11、的值已知、且具有多种分光特性的五种以上样本。d)重复性及反复性测定值的重复性与反复性与 5.2.1e)中规定的条件相同。5.3 反射物体的测定方法5.3.1 照明及受光的几何学条件照明及受光几何学条件一般来说依据下列条件 a、条 件 b、条件 c 或条件 d 中的任意一个:a)条件 a(符号:45-n)光轴相对于样本面的法线,以至少一条 452角的光线束照射样本,接收与样本法线呈 10以下角度方向的反射光。此时,照明及受光光线束不得包 含相对于各自的中心线具有 8以上倾斜的光线。b)条件 b(符号:n-45)光轴相对于样本面的法线,以一条 10以下的光线束照射样本,接收与样本面法线呈 452方

12、向的反射光。此时,照明及受光光线束中不得包含相对 于各自的中心线具有 8以上倾斜的光线。c)条件 c(符号 d-n 或 D-n)从各个方向均匀地照射样本,接受与样本面的法线呈 10角以下的反射光。此时,受光光束中不得包含相对于其中心线呈 5以上角度的光线。 另外,使用积分球时,如果有入射开口、受光开口、样本面开口及参考面开口、陷光器时,陷光器开口的面积之和不得超过积分球内面所有面积的 10%。d)条件 d(符号 n-d 或 n-D)光轴相对于样本面的法线,以一条 10以下的光线束照 射样本,收集反射到所有方向的光,并受光。此时,照明光线束中不得包含相对于其中心线 具有 5以上倾斜角的光线。另外

13、,当积分球有入射开口、受光开口、样本面开口及参考面开口、陷光器时,陷光器 开口的面积之和不得超过积分球内面所有面积的 10%。备注 1. 条件 c 和条件 d 中,当样本中有正反射成分时,使用陷光器可以测定扩散反射 成分。此时,要标明有无陷光器,最好同时标记其大小、形状与位置。条件 c 和条件 d 下,如果使用了陷光器,用符号 d-n 或 n-d 表示,没有使用陷光器时,用符号 D-n 或 n-D 表示。2. 条件c和条件d的陷光器最好能消除 95%以上的来自光滑镜面的正反射光。测试 它的方法是对于JIS Z 8741 之 6.1(一次标准面)中规定的黑色玻璃产生的镜面光泽度反射 标准面,测定

14、条件c中有陷光器和无陷光器时的分光立体角反射率Rd-n()及RD-n(),或 者测定条件d中有陷光器和无陷光器时的分光立体角反射率Rn-d()及Rn-D(),并满足下 列条件:(计算式)3. 条件 a 及条件 c 时的受光方向、条件 b 及条件 d 时的照明光方向,最好与样本 的法线不同。4. 用条件a、条件b或条件c测定的分光立体角的反射率分别相当于分光放射灰度率(分光因数)、45-n()、n-45()、或d-n()。条件d下不使用陷光器时,相当于分光 反射率p()5. 用条件 a、条件 b、条件 c 或条件 d 以外的条件进行测定时,必须标记所使用的条件。参考在 CIE,No.15.2 中

15、,照明及受光几何学条件如下所示: 条件 a:45/normal(符号:45/0)条件 b:Normal/45(符号:0/45) 条件 c:Diffuse/normal(符号:d/0) 条件 d:Normal/diffuse(符号:0/d)另外,条件 c 和条件 d 时,无法在符号上区别有无陷光器。5.3.2 求分光立体角反射率的方法样本的分光立体角反射率使用相同形状的装置,用 具有刻度的常用标准白色面与样本的比较求出。5.3.3 分光立体反射率的测定分光立体角反射率的测定使用下列方法 a 或方法 b 中的 任何一个:a)方法 a(使用二光路分光测光仪进行置换时)1)在样本面开口上放置常用标准白色面,在参考面开口上放置参考白色面,求出常用 标准白色面相对于参考白色面的分光立体角反射率rW()。2)在样本面开口放置样本,在参考面开口放置参考白色面,求出样本相对于参考白色 面的分光立体角反射率 r()。3)样本的分光立体角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