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93458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理工大学北校区教六楼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报告编写人:许世强学号:201101060220指导老师:秦岩宾目录-、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沉降观测方案 3(一) 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3(二) 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5(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6(四) 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8(五) 施测方法8四、沉降观测应提交的资料 9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工程概况:第六教学楼位于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北面依靠东风渠,南临砚湖, 西靠第二教学楼,东至理工南苑教职工宿舍。是学校建筑面积最大,楼层最高,教 学设施最完善的教学楼。其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主体分

2、为A B、C三个 部分。其中AB两栋教学楼为6层,C座共11层。现因需要对其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编制依据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成都理工大学北校区六号教学楼 1:500平面设计图5、六号教学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沉降观测方案(一) 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 、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兰如.3VnMM (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兰土0.5石mm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兰

3、oVn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乞匸 5 -n mm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 积差 (M)视线离地面 最低高度(M)基辅或红黑面读 数较差 (Mm)基辅或红黑面所测 咼差之差(mm)二-DSi50130.50.50.7等级每千米冋差全中误 差(mm)路线长度(km)仪器类型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山地二二2-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士 4 VT-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w 05mm观测的视线长度:w 50m前后视视距差:w 1.0m;视距累积差w 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4、。 观测时一 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 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 响观测精度。(2) 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 6期观测。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的特点,教

5、六楼共布设了 26 个沉降观测点(如 下图) 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3 个永久性的基准点,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 为沉降观 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 稳定性和观测精度 要求布设的,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 50 米 外的坚固地方, 本次采用独立高程系统。15i:r17 根据教六楼的建筑物的现状结构特点,可确定观测顺序如下:J3T J2T J1J3T1宀2宀3宀4宀5宀6宀7宀8宀9宀10宀11宀12宀13宀14宀15宀16T宀17宀 18 19T20T 21 T 22T23T 24T25T 26

6、J1。( 三)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1、观测仪器:DS05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2、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3、精密水准仪应符合相应技术参数,尤其是i角的检验,校正,i角不大于 4秒,在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参数均能满足观 测要求。4、每次观测应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5、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视线长度宜为2030m比一般精密水准测量所固定50m短, 视线高度不宜地域0.3m。6、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 观测:A. 日出后与日落前 30 分钟内;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 1 小时内;C.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D. 气温突变时;E.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