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93391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试题三第三章注意一、选择题1.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2. 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不随意注意)3. 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时间)4. 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的是(注意的敏捷)5. 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 的)6. 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7.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的注意品质是 (注意的分配)二、辨析题1.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 动紧密联

2、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2.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 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错误。注意分配是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 征。这是一种效率方面的特征。实践和实验证明,人可以 一心二用,即同时完 成两种活动。4.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错误。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较长实践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注意特 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三、简答题1. 注意的特征有哪些?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

3、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 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 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2. 注意有哪些功能?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大拿跟前活动相一致的影 响,避开(抑制排除)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2)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 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3)调节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3. 引起

4、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刺激物本很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易被人注意,新异的刺激或熟悉容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易为人们所 刺激物的强度大小。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引起人的注意 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对象与背景对比差异越答,越易被注意。 刺激物突然出现与统治,增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不 随意注意2)人本身的状态: 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刺激, 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儿童对玩具的注意;学生对书籍的注意等。 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激发情感活动引起的刺激都能引起不随意注 意。过分忧

5、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的好奇心。 知识经验的影响。例如对一个正在专心学习的人,外界无关的刺激往往不 会被他注意,而和他的经验有关的刺激(如有人用很小的声音叫他的名字),则可能被他注意。4. 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 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3 )对活动的合力组织: 智力活动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4)个性特点: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

6、特点。因 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 任务;相反,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日呢,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5.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1)注意广度(围)。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 少的注意特征。2)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注 意的特征3)注意分配是指根据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 意特征4)注意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 动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注意特性。四、论述题1. 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

7、重要条件。 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的注 意,应作到以下几点: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 自觉性;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 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合力的要求。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 使教学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在教学环境方面, 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

8、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只 考虑不随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如果只考虑随意注意,学习就会失去必要 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 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 样化,把听、看、读、写、做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适当的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 上课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容应该难易湿度,过难或过易的容都会使学生失 去兴趣,削弱注意力。2008年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部分模拟试题(一)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反射根据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与2. 高级神经活动的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与3.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4. 神经元传导冲动的功能是依靠来完成的。5. 注意的基本特征有:稳定性、广度、

9、分配和6. 人能从纷繁的刺激物中主观地选择某些刺激物进行知觉,说明知觉具有7. 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为容的记忆称为记忆8. 大脑特定的神经中枢专司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现象,叫9. 记忆的量变主要表现在和两方面。10. 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11. 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12. 在记忆课文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常常不太好,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和倒摄抑制的影响。13.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和执行决定的阶段。14. 和独断性都是一直薄弱的表现。15.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俗成的16. 兴趣的

10、发展一般是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17. 我国较多心理学家认为是智力的核心。18. 智力发展显著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的儿童被称为。六、选择题(2X10=2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注意 B .思维 C .理想D .能力2. 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感觉畴的是()A.某人去一个旅游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B .进到一个黑屋子中,眼睛感觉一片漆黑C.老感觉小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D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像进了迷 宫3. 根据研究,下列哪种学习程度的记忆效果较好A. 78% B . 100% C. 150% D. 200%4. 小王去年去过长城,至今长城的映像还留在他的脑海中。

11、请问,这种映像 属于()A.知觉B .表象 C .想象 D .思维5. 下列关于情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情绪的发展要早于情感B .情绪比情感稳定C情绪表现外显性D.情绪的生理性6.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 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7. 下列是我国小学生的一些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层次最咼()A.家庭的现代化B .安静的学习环境C .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D .搞小发 明8.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着重注意()A.有意安排各种困难,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B .

12、培养其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C .培养其当机立断的性格D .保护其自尊心,不公开批评他们,经常鼓舞他们,积极引导9给一篇文章加上“ a.诙谐d的b.沉重的c.轻松的”等不同的结尾是要 培养学生的()A 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10.下列哪项不属于一般能力()A.智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注意力七. 简答题(24分)1. 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5分)2. 简述遗忘及影响遗忘的因素。(6分)3. 简述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4分)4. 联想的种类有哪些? ( 4分)5. 什么是智力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 5分)八. 论述题(11分)语文

13、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场景,让学生表演、制作、辩论、演讲,在社区生活中展开学习,有利于产生角色效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 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情景和道德感的发展。试用从情绪和情感分析上 面材料的心理学原理。2008年专升本入学考试心理学部分容提纲(1-4章)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 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一般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部分。1、心理过程: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包括知、 情、意三过程。(1)知一一认识过程:

14、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包括感觉、知 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一一情感过程:人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 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3)意一一意志过程: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 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知、情、意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认识过程是情感、意志的 基础。反过来,情感、意志过程又能巩固和深化人的认识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 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1)个性倾向性:

15、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是人个性 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动力结构。(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个性心理的具体表现,体现 着人的心理鲜明的差异性。(3)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态度和认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 体现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决定着人的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三因素 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以个性倾向性为方向,以个性心理特征为表现,以自我意识 为调控的有机的个性心理的整体。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联系: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表现时总局由个人的特点, 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 个性心理要通过人的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并制 约着心理过程的发展。3、注意:不属于某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的心理现象,而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而 存在的特殊的心理特征。(三)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略(四)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结构体系普通心理学:(五)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