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可行性报告》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93310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计划-可行性报告》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商业计划-可行性报告》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商业计划-可行性报告》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商业计划-可行性报告》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商业计划-可行性报告》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计划-可行性报告》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计划-可行性报告》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第章 总 则1.1 评价项目由来随着赣粤高速公路的修建,给沿线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加强吉安市与外界的联系,加快老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并完善全省公路网的主骨架,增强赣粤高速公路的辐射作用,江西省计委批准同意对吉安至(山庄)公路进行改造。2001年8月,江西省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2001年9月吉福公路建设经营管理所委托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01年9月,在设计单

2、位和沿线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支持下,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环评组详细研究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改建公路全线进行了实地踏勘,对沿线环境概况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评价大纲。1.2 评价类别与评价目的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要求,本项目为穿越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大型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定性或定量地对沿线社会、

3、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公路改造进行论证。 提出优化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 对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中华

4、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7.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0)交通部第17号部长令;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国家环保局; 关于公布(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7号文;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交通部。 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7.1); 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函 吉安至安

5、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2001年8月)。1.4 评价技术路线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4-1。提出评价任务现场踏勘工程可研资料确定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占用土地引起的环境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营运期环境影响 减少耕地 拆迁安置 破坏原有自然环境 损害野生动植物 改变水文状况 破坏农业环境 地价涨落 填、挖方的水土流失 废弃物和尘土污染 施工噪声 妨碍现有交通 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事故 取弃土影响 地下文物破坏 有害物逸漏污染 交通噪声 环境空气污染 路面径流污染 公路危险品运输事故逸漏风险 生活质量变更编制环评大纲公众参与调查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社会环境水土保

6、持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 经济发展规划 资源开发条件 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 产业结构 公众意愿 水土流失现状,包括水土流失类 型、侵蚀模数、现有治理措施等 水土保持规划 沿线水系 水环境功能水文水质现状 野生动物种类、数量、 活动规律、保护级别 农业区划、植被覆盖状况 农田土壤质量 气象特征 环境空气质量 现有空气污染源 环境空气敏感点分布及类型 声环境质量现状 现有噪声源分布及类型 噪声敏感点分布及类型局部替代方案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模型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社会环境 动植物破坏 农业生态 土质 水土流失发生区域、面积 新增水土流失量 工程水土保持效果 桥涵施工水质影响 路面径

7、流 空气质量 TSP 环境噪声 施工噪声 交通噪声 人口分布与就业 土地利用 拆迁安置 经济发展 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对策及损益分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4-1 评价技术路线图-22-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第2章 工程概况2.1 项目建设的意义本项目为吉安市境内主要的省道,该路线东西端分别连通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以及320国道。其建设意义如下:它是吉安市西部的一条主要通道,它的改建对改善我省公路网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强赣粤高速公路的辐射功能、充分发挥赣粤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作用,沟通吉安市东西向的交通,提高过境车辆的通行能力具有十分

8、重要的意义;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吉安市新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有利于加快地区资源开发利用。2.2 路线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本项目路线方案根据现场踏勘和当地政府意见确定,分为改线路段和改建路段。由于吉福线起始段街道化严重,为了避开原路两侧的稠密居民区,将该线的主要交通量向吉安市外围引导,K0+000K10+475路段为改线路段,路线起点为吉安市城南105国道K1932处,经过丰桥、塘子下、铜家,在东溪(K7+300)处与赣粤高速公路相交,经东溪立交桥下穿赣粤高速公路,于K9+670处设双向连接弯道接原吉莲线。改线总长度10.475公里。公路于K9+670处

9、连原吉福线后,除局部路段截弯取直外,仍以原走向和控制点为准,经过县、乡、镇所在地路段,采取避而不弃、就近局部改线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走向和控制点为:兴桥、固江、浬田、竹江、枫江、平都、山庄,路线走向详见附图二。按可研设计吉福线路桩标号分为两段,第一段由吉安(K0+000)至安福(K57+350),第二段由山庄(K31+000)至安福(K53+050),两段在安福的河头相连。2.3 预测交通量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如表2.3-1表2.3-1 未来交通量预测表 单位:辆/日路 段里程(km)2004201020162023全路段80.5417232537407870092.4 建设规模、主要技术经济

10、指标和工程数量全路段按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技术标准建设。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数量见表2.4-1。2.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数量指标名称单位指标(数量)备注新建部分改建部分一、基本指标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80 设计交通量辆/日70092023年 征(占)用土地亩1862.15(其中占地1498亩) 估算总额万元13498 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公里167.59二、路线 路线总长公里80.54三、路基、路面 路基宽度米15.012.0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与城市道路重叠处沥青碎石路面)4cm厚厂拌沥青碎石 路基土石方数量万立方米100.73 平均每公

11、里土石方立方米12507.26 路基排水防护工程立方米7272四、桥梁涵洞 设计车辆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桥涵宽度米净9+21.5米人行道与路基同宽 大桥米/座78/1 中桥米/座374/7 小桥米/座98/8 涵洞道425五、路线交叉 与公路交叉处10 与村道交叉处205注:资料来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2001.82.5 沿线筑路材料 石料场沿线石料主要有石灰岩、砂岩、片麻岩等,安福县境内有石料场可供选用。 砂、砾石料场由于路线基本上是沿河布设,沿线有砂及砂砾的采集地,可由当地采购。 取土坑全线共有取土坑多处。2.6 投资估算与工期安排2.6.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

12、措本项目方案总投资13498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及交通部门投资4724.3万元,银行贷款8773.7万元。2.6.2 工期安排本项目建设期26个月,拟于2001年11月开工建设,2003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分年度建设资金安排见表2.6-1。表2.6-1 分年度建设资金安排表序号年度工作内容安排比例()建设资金(万元)12001前期工作、部分路基、桥函施工152024.722002路基、桥函、路面施工506749.032003路面及配套工程354724.34合计10013498第3章 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3.1.1 地理位置项目沿线所经过区域属吉安市中西部,吉安市区、吉安县和安福县境内,沿线区域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以东,属山地丘陵区,地势东、西、南三面环山,南高北低,北部宽敞。参见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3.1.2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本项目沿线地形复杂多样,路线走向由东向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最高海拔(黄海高程)为126米。地质构造:路线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由一系列隆起带、凹陷带、断裂带和部分褶皱组成,岩层走向向东北与西方向偏移,多系地层与寒武系地区呈角度不整合接触。3.1.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沿线地区均为度和小于度,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均可不考虑抗震设防。3.1.4 气候沿线气温:年平均气温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