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资源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93304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资源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学理论资源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学理论资源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学理论资源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学理论资源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资源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资源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 摘要: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勃朗特的惟一的一部小说,无论是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作品都表现出了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文章分析了其主要人物希思克厉夫在出走!重新回来直至报复过程中表现出的双重性格。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思克厉夫;双重性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说,它于1848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即便是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所引起的巨大震撼也被认为是一种令人作呕的恐怖,评论界的一些人斥之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小说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 呼啸山庄部分地继承了描写恐怖、暴

2、力和神怪的哥特小说的传统,然而它却远远地超出了哥特小说,它和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主义小说也有很大的不同,当人们认识到它的所有价值的时候,已是半个世纪以后了,无论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作品都表现出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特别是小说主人公. 希思克厉夫那奔腾呼啸的激情,鲜明强悍的爱恨意识以及残酷无情的报复手段更深深吸引着读者,他也成为英国小说史上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 希思克厉夫,这个叛逆的孤儿闯入呼啸山庄以后,那里的生活就再也不能平静了。他和呼啸山庄仿佛是格格不入的两个世界,所有的人都不能将他融入他们的生活,当然,所有的人都不能理解他,于是,他的出走和重新回来后的报复就成了必然。这是一

3、个可怕的,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复仇者:“两颊灰黄,一半被黑胡子遮住;两道眉毛低压,两眼深陷而且颇为特别”。伊莎贝拉被他吸引住了,但是婚后她看到的希思克厉夫跟她想象中的不一样。 后来,当她从他身边跑开时,她把他叫做“怪物”,耐莉反驳道:“嘘,别说了!他是个人啊你要宽容一点,比他坏的人还有呢”后来在希思克厉夫临死之前,耐莉却有许多沉思:“他是个食尸鬼,还是个吸血鬼?我心里暗想后来我又回想起,他从小就由我照看,我看着他长大成人,几乎跟了他一辈子,现在竟被他吓成这样,多么荒诞可笑啊。” 呼啸山庄对希思克厉夫的孤立和排斥理所当然受到了更为有力的回应,他几乎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敌视他认为,艾德嘉林顿是“田庄的窝囊

4、废”。他贬低艾德嘉对凯瑟琳的爱(“他八十年的爱抵不上我一天的爱”)以及凯瑟琳对艾德嘉的爱(“对她来说,他还几乎不如她的狗或马亲爱”)。他同样贬低小凯茜:“我急切地希望不要见到她”。 对凯瑟琳恩肖以外的呼啸山庄的人来说,希思克厉夫是一个外来者,只有凯瑟琳爱他,因为他们两人天性相同:疯狂而又任性。就像凯瑟琳告诉耐莉的那样:“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由什么构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样的”。 当希思克厉夫把艾德嘉称为“羊羔”,“不值得一击”时,他的价值观取决于原始的野性,力量决定价值。他在心底里鄙视艾德嘉,在听到凯瑟琳向耐莉坦白心声的部分对话后,他离家出走,其目的就是要超过艾德嘉。但当他三年

5、之后回来时,凯瑟琳已经结婚,于是他为失去的爱而向艾德嘉、辛德雷复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复仇时采用的仍然是别人的价值尺度:身世、财富和社会地位。他的目标就是得到更高的地位当然包括财富,同时使他的敌人堕落最终,他拥有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并使哈里顿堕落,他对待哈里顿就像当年辛德雷对待他一样。他反抗恩肖和林顿家族的武器正是金钱和包办婚姻。当辛德雷死去时,他把不幸的小哈里顿放到桌子上,带着少有的兴致咕哝道:“哦,我的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要是让同样的狂风来刮扭这棵树,它会不会跟另外一株一样长得弯弯曲曲。”希思克厉夫为哈里顿的堕落而沾沾自喜,后来他告诉耐莉:“跟他那邪恶的父亲比起来,我把他捏得更紧,

6、压得更低,因为他为自己的粗俗而骄傲。我教会他嘲笑兽性以外的东西,以为那是愚蠢、不中用的。”哈里顿身上其实隐含着一种价值观:疯狂的野性,而这也正是希思克厉夫的天性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思克厉夫比他的敌人更为残酷,因为这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变态的反射。根据他的计划,他的儿子小林顿将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厉夫,哈里顿成为另一个辛德雷,而凯茜成为另一个凯瑟琳。林顿将同凯茜结婚,而哈里顿将像希思克厉夫当年那样堕落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希思克厉夫这时已变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恶魔然而,这一切却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他的懦弱和不知所措林顿并没有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厉夫,他的计划落空了。他承认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我拼

7、死拼活,竟落得这么个荒唐结局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全在我的掌握之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连掀掉一片瓦片的意志都没有了!”但是,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和深切的恨之中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却又是一个残酷、残暴的人。对他来说,凯瑟琳比他自己都重要,他说:“凯瑟琳,你知道,我忘了你也就忘了我自己。”甚至当她死了之后,她一直萦绕着他将近二十年他对耐莉说:“因为对我来说,还有什么不跟她联系在一起呢?还有什么不使我想起她呢?我哪怕低头看一下这地面,她的面容就印在地面的石板上!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树上充满在夜晚的空中。白天,在每一件东西上都能看到她,我完全被她的形象所包围整个世界都

8、处处提醒我她确实存在过,可我却失去了她。”他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在天堂同凯瑟琳重聚,最后带着微笑死去。正是这种爱使他变成了一个“怪物”、“地狱恶棍”、“低贱的暴徒”。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甚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至于说到反省我做过的不公正的事,我要说,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不公正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可反省的。”他曾说过:“我深信有鬼魂,相信鬼魂能够而且确实存在于我们中间。”他以为他死后不进入地狱而是进入天堂同凯瑟琳相聚:“昨天晚上,我是踩在地狱的门槛上,今天,我可看到我的天堂了。”“我已经几乎到达我的天堂了。”很明显,他以为自己死后会进入天堂对于一个意识到自己的

9、罪恶却又拒绝悔改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怪事。由此可见,希思克厉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和双重性的,在他的性格中既体现了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又体现了美向丑的转化。艾米莉勃朗特创作呼啸山庄时,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迅速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出它内在的缺陷,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现实复杂残酷。尽管艾米莉勃朗特从未投身于任何运动,但当时整个时代的动荡情绪和反抗精神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艾米莉勃朗特以艺术的想像形式表现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精神压迫和矛盾冲突,创造了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完全被扭曲了的,笼罩着恐惧不安和绝望的现实图景。1女作家以人性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她认为,人对现实幸福的渴望完全

10、出于人的本性,是自然的和合理的,而社会的错误恰恰在于抑制了人的渴望,从而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畸形滋长,其恶果必然是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的!积极的因素畸变为病态的!消极的因素,并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性。2希思克厉夫正是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扭曲的灵魂,本来善良的希思克厉夫被侮辱、折磨之后,明白了人生的残酷和社会的无情,变成了恶魔。他的双重性格的形成完全是当时社会摧残的结果。参考文献:1袁翠珍.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厉夫J.淮阴师专学报,1992,(2).2侯翠霞.善与恶相共,美与丑转化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1). 上一页12 二骆驼祥子中的人道温情与启蒙立场 骆驼祥子

11、中,“老实,规矩,要强”的祥子经受一系列致命的打击之后,变成一具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以换取金钱的行尸走肉。这一精神堕落的原因,主要来自乱兵、孙侦探、虎妞父女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对祥子生命意志的摧毁;祥子堕落的过程,又是一个命运和精神两方面都向车夫群体认同的过程。这样,祥子的生命悲剧也就具有了更为普泛的典型意义。对这一悲剧充满激情的叙说,透出的是老舍温厚的人道情怀和深刻的启蒙思想。二者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具有对话性的复杂世界。而把握住老舍对祥子个人主义思想的看法、对车夫群体关系的认识,也许是进一步解读骆驼祥子、深入考察老舍这一思想特质的关键。 祥子的堕落是一个精神渐变的过程,他是一步步由“

12、人”变成“牲口”的。但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质变的点,也就是祥子作为“人”与作为“牲口的分界点,则是小福子的死给他的打击。此前,车 被兵抢去,祥子还是一角钱一角钱地省,想再买回车;钱被孙侦探敲去,祥子虽然无可奈何地娶了虎妞,但也没有放弃“拉车,买上自己的车”的愿望;及至虎妞死去,车再一次失去,祥子有过“就那么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时候,但毕竟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要去找回小福子,找回幸福;但小福子死了以后,“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从一个坚持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者,“变成了走兽”,不对别人负责任,也不对自己负责。既已放弃自己的生命意志,只凭本能浑浑噩噩地混着,那么他

13、的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明确的信念,实际上也已经不复存在。这点在和阮明比较中尤为明显。“阮明知道,遇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了祥子。祥子并没作过这样的打算,可是到时候就这么作了一一出卖了阮明。”阮明才是一个具有明确个人目标的个人主义者,而祥子成天“留神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只是活在感性欲望中,精神一片混沌,缺乏理性,也就无所谓主义,虽然他在得过且过之中产生的盲目破坏力也可能给别人造成严重的毁坏。 老舍对祥子的个人主义进行正面批判的时候,却正是祥子已经没有理性信仰、谈不上有什么主义的时候,虽然在祥子彻底堕落之前,老舍对其个人主义已经

14、有清醒的洞察。但彼时,老舍一面交代祥子的自私,一面又总是取谅解的态度说明祥子的万不得已。 在堕落之前,祥子的自私,与小福子的牺牲精神,与小马儿祖父年轻时的热心肠相对照,就已十分明显。虽然,祥子也仍然有对别人深切同情的另一面。比如,当小马儿祖父饿得发晕时,“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但是,小福子“为教弟弟 吃饱,她得卖了自己的肉,。而祥子深爱小福子,却因为她肩负着养家的责任而离开她;即使在最美好的爱情憧憬中,祥子仍然想“她可以不管二强子,也可以不管两个弟弟,她必须来帮助祥子。,小马儿祖父年轻时,“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跳河的,上吊的”都救过;而祥

15、子为了买上自己的车,不惜与老弱病残者抢生意,以致于“背后跟着一片骂声”。对此,老舍进行细致的描写之后,又总是找出客观原因为祥子辩解。针对祥子爱情关系中的私心,老舍议论说“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这两句话,既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洞悉内涵,也有着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但以贫穷为由却太过轻松地原谅了祥子的人格缺陷。对于抢生意这一点他则宽肴地让祥子自辩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奋斗成了祥子免受质问的挡箭牌。 如此宽容,并非老舍在价值观上对人性中的自私有何认同,而是因为祥子在彻底堕落之前

16、,其个人主义思想虽然也包含着自私的成份,但它的最主要内核却是个人奋斗,与之相关的是烙守职业道德、讲信用、勤劳、节俭等美好品质。正是出于对这些美好品格的珍爱,老舍才爱屋及乌地舍不得立即去责备祥子的自私之处。 祥子的个人奋斗固然带着小生产者的狭隘、保守,但他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严格自律,却焕发出生命蓬勃向上的动人光辉。车被兵抢之前,“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这里,祥子把职业信用看得高于自己的安危。夜晚路黑,祥子拉曹先生摔倒,自己也负了伤,他心中引起的是痛心疾首的自责,并且决定以辞工、让工钱来补偿这一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过失。对自我责任的主动承受,使得祥子的个人奋斗与不择手段、极度损人利己的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