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93285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整理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生的认知发展一、名词解释1、认知发展: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2、客体永久性(存在于感知运动阶段-岁):指小朋友对物体是可以分离的、永久存在的观点的一种理解。3、自我中心性:(存在于前运算阶段2-7岁中):即小朋友倾向于用她们自己的观点来看世界和别人的经验。4、去中心化:(存在于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是指具体运算阶段的小朋友,在面对问题情境思维时,不再只凭知觉所见的片面事实去做判断。5、近来发展区:小朋友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引的状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别。维果斯基觉得小朋友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小朋友既有的水平,另一种是

2、小朋友也许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近来发展区。二、简答或论述1、(简答)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涉及那几种阶段?(名称、年龄范畴、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小朋友重要靠感知与动作进行思维,不具有心理运算能力,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2)前运算阶段(-7岁),这个阶段小朋友开始运用简朴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少可逆性;不能具有守恒概念,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浮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具有分类的能力。()形式运算阶段(1岁以上),它的最大特点是,小朋友思维挣脱具体

3、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思维方式上三个特性: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推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题用到)教育目的应当是增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当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构造不一致时,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她们扩展知识构造或者帮她们建立新的图式以顺应新知识的规定,这样才既能增进学生的知识又能增进她们认知的发展。教学内容应适应小朋友的认知发展水平: 智力的塑造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智力发展的阶段来设计课程。教学既不应当滞后小朋友的发展阶段,也不能超越小朋友的发展阶段去拔苗助长。鼓励学生积极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

4、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积极思考。例如,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时,教师不应当只是简朴地、表面地问学生“你懂得吗?”“说说你的成果”。而应进一步提出“你是如何懂得的?”“说说你的思路”等类似的问题。第三章 学生个性、社会性和道德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自我同一性:是一种人对自我一致性或持续性的感知,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综合性回答。、心理理论:是个体对自己和她人心理状态的结识,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二、简答或论述、(简答)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八阶段:(基本危机,获得品质)婴儿前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会形成“但愿”的品质。婴儿后期(1

5、3岁):自主对害羞与怀疑,会形成“意志”的品质 幼儿期(岁):积极对内疚,形成“目的”品质。童年期(6岁):勤奋对自卑,形成“能力”的品质。青少年期(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形成“忠诚”的品质。 成年初期(025岁):密切对孤单,形成“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5岁):繁殖对停滞。形成“关怀”的品质。成年晚期/老年期(6岁死亡):自我整合对失望。形成“智慧”的品质。2、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题)()学前小朋友的教师应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多给小朋友发明独立完毕任务的机会,保证每一种孩子均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并且可以容忍孩子的意外错误。(2)小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奋,协助她

6、们树立对的的竞争观念。一方面保证学生们有机会设立目的并为之奋斗,并且要努力发明机会让学生们呈现独立能力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对受挫而灰心的学生提供支持;再次协助学生树立对的的竞争观念,尽量与自己做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3)中学教师要支持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第一,给学生提供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范例和某些成人的楷模;第二,接受学生们的流行和潮流,但要对的引导;第三,给中学生以支持,也要予以真实反馈,有助学生理解真实的自己,并且可以给她们提供“第二次机会”,从而有助于其同一性的获得。3、(简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将小朋友道德的发展划分为更具体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1:前习俗道德。

7、多以自我中心为基本,0岁的小朋友大都处在该水平。阶段:小朋友是服从与惩罚定向的。阶段:小朋友是天真的利己主义。水平:习俗道德。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小朋友遵守那些她们觉得对的的规则。科尔伯格觉得1016岁时达到这一水平就较好了阶段3:小朋友是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小朋友具有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 水平3:后习俗道德。这一水平下的青少年重要基于内心的一套原则进行道德推理,这种道德原则不一定与社会规则相一致。阶段:小朋友遵循履行准则与守法的道德观。阶段:小朋友遵循个人良心式原则的道德观。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题)(1)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小朋友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

8、她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常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某些两难问题的讨论,教师要保证所在班级的课程尽量能反映道德主题和价值观。(2)道德教育应遵循小朋友的道德发展阶段。教师要懂得任何一种道德发展理论都只适合一部分人,因此根据学生状况进行道德教育是必要的。(3)要为小朋友的道德发展发明良好的环境。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责任是建立一种以公平为基本的互相尊重和关怀的班集体以及建立固定的要遵守的规则,还应根据不同行为领域给学生以适合的回应道德或习俗领域。第五章 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名词解释1、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因素和内部动力。2、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与否能成功地进行某项活动并获得成功

9、的主观判断。二、简答或论述、(简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基本需求(缺失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高档需求(成长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一旦获得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减少。高档需要(成长需要)的需求强度因获得满足而增强,也就是说在成长需求之下,个体所追求的目的是无限的,成长性需要永远也得不到满足。2、(简答)维纳的归因理论:1)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她人活动及其成果的因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2)维纳指出,对于成功和失败人们总是寻找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维度:因素源、稳定性和可控性。 稳定性因素源稳定不

10、稳定内因能力(不可控)努力(可控)外因任务难度(不可控)运气(不可控)、维纳的归因理论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论述题)归因训练的基本环节如下:(1)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可以通过观测、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获得成败体验。可让学生通过数学练习、单元考试、回答问题等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可以让学生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选择其成败的因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以积极强化;若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外部因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引,告诉学

11、生成功是你努力的成果,而失败则是你努力不够。、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案例中考察动机的可综合分析)(1)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性。研究发现,具有新颖、变化、夸张、复杂、模糊不清这些特性的信息会作为诱因唤起人们的认知好奇心。难度适中、具挑战性的课业最能协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爱好。(2)予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教师通过予以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来引导她们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控制感、独立感和责任感。但是,教师在放权的同步,也要注意协助学生完善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3)开展合伙学习合伙学习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引下,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增进了每一种小构成员对

12、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步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伙。由于学生在合伙学习的过程中都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4)对学习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研究显示,获得描述性并提供改善建议的评价,能使学生维持对学习的高度爱好。 此外注重使用绝对评价,避免基于社会比较的相对评价的弊端。在评价时,表扬是比批评更为有效的评价方式,但表扬要中肯、具体。第六章 学习的行为观一、名词解释1、典型条件作用:指将不能引起反映的中性刺激与一种可以引起反映的刺激配对一次或多次后,使中性刺激最后能引起同类反映的过程。2、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映后来,其她与该条件刺

13、激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该反映。3、分化:仅对条件刺激做出反映,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她刺激则不予反映。4、操作条件作用:是指在某种情境中,由于个体自发的反映产生的成果而导致的反映概率增长,并最后与某以刺激或事件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5、强化:但凡能提高反映概率或反映发生的也许性的手段、措施等都可以称之为强化。6、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率活动作为低概率活动的强化物,高概率活动可以提高下概率活动发生率。7、消退:当终结或取消强化时,个体的某种行为将因此而削弱甚至消失,这一过程称为先前习得行为的消退。8、观测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观测楷模在一定情景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所进行的学习。二、简答或论述、(简答)典

14、型性条件作用建立的基本过程:CS=无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映 CS=条件刺激 CR=条件反映 条件作用之前:UCUR (食物) (唾液分泌) 条件作用期间:CS+UCSC (铃声稍前,食物相继浮现)(唾液分泌) 条件作用建立后:SCR (铃声) (唾液分泌)2、(简答)操作性条件作用建立的过程:(定义公式)操作性条件作用:在某种情境中,由于个体自发的反映产生的成果而导致的反映概率增长,,并最后与某一刺激或事件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公式表达如下:SDRR (辨别性刺激) (操作性反映) (强化)3、(简答)观测学习的基本过程:(1)注意过程。为了通过观测进行学习,观测者需要集中注意力。(2)保持过程。观测者观测楷模所示范的行为后,将注意到的内容储存于记忆中。(3)动作再现过程。在这一级阶段学习者需要将楷模行为转换成合适地外显动作。()动机过程。个体通过观测不仅能学会楷模的行为,并且在动机的鼓励下,会在合适的时机、场合体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三种鼓励观测学习的强化形式,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4、观测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论述题)教师示范盼望学生学习的行为。教师自己作为角色示范是教育学生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教师应对所教的内容体现出爱好并向学生演示如何完毕某种脑力或体力任务。 鼓励学生体现出已经学会的行为或对行为进行调节。 教师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