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92993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

2、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一)综合指标分析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

3、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9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74%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年降到了75%以下,但这与2004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

4、缓贷款的发放速度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2003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左右;但是,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却发生重大变动,其当年新增量占比由上89%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则从,94.5%年的2003上升至51%年的2002升

5、至90.3%。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将导致其流动性缺口加大,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上升。(二)资产流动性风险分析1贷款比重分析:贷款在资金运用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贷款作为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差的资产,其在资金运用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从1998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在资金运用总额中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98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70%左右,表明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上更加多元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70%的贷款比例与国际知名银行相比仍然过高,花旗、汇丰等国际著名银行的贷款在资金运用中的比重一般都在40%左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努

6、力降低贷款在资金运用中的比例,实现资金运用的多元化。2贷款质量分析:不良贷款率过高。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使商业银行可实际周转使用的资金减少,资产整体的流动性大受损,因此不良贷款情况也是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不良贷款率过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不良贷款的问题与以前相比有所好转,但是比例仍然很高。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止到2004年9月30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3.37%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6998亿元。不良贷款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将受到严重影响。3现金资产比率分析:现金资产与存款的比

7、例不断下降。商业银行的借入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否则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因此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可直接用于应付提现和清偿债务的现金资产。作为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资产,对于保持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清偿能力,防范流动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金资产的比例越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就越强;现金资产的比例越低,流动性也就越弱。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主要由准备金和库存现金两大部分构成。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从1998年到2003年以来,现金资产与银行存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以上对资产的分析来看,商业银行资金运用逐步多元化,贷款在资金运用中的比例不断降低,这

8、无疑会促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过高的不良贷款比率将会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大大折扣,再加上现金资产比例的不断下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依然严峻。2.商业银行流动性中间类服务产品与管理(1)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通过变卖短期债券或从市场上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供给;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余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为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市场环境。(四)需要搞好对资产流动,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首先,求预测和分析性的预测和分析。然后在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应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经验,采取科学的预测和度

9、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界定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的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其次,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避险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动性风险应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五)调整信贷结构,改善资产储备质量。信贷资产是当前资产储备的最主要形式,要改善资产流动性,首先必须从调整信贷结构着手,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贷款周转速度。一是调整客户结构,新增贷款必须保证投向优良客户,严禁向限制和淘汰类客户新增贷款;二是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大力提升一般客户,坚决从限制、淘汰类客户逐步退出。三是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比例,紧紧依托总行票据中心,大力。资产业务等流动性强的票据贴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