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929132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农业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汇报 现将今年全州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和明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年工作情况 今年,全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专业农场为引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村屯环境提升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民生;以项目建设和科教兴农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具有延边特色现代农业水平;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途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以强化服务为关键,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州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全州农业农村形势研判可概括为五句话:粮食增产丰收,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营制度创

2、新取得实质成效,乡村面貌明显改观。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91元,增长12.8%;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预计达到138.5万吨,增长3.4% (一)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660.5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73.2万亩,同比增长0.6%;经济作物面积77.4万亩,同比减少8.4%。今年春季全州大部分地区解冻晚于往年,4月中旬到5月份期间持续低温、多雨,致使农作物播种期比往年推迟十天时间左右。面对不利形势,全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前抓早,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资金物资准备到位、科技推广服务到位、“两抗一保”(抗低温、抗春涝、保春播)

3、措施落实到位、农资市场监管到位,确保全州春播和插秧有序进行。进入6月下旬以后,气温上升、积温高、雨水充足,农业气象条件十分有利,农作物保苗率高,成长加快,瘪粒少,结实率高。农作物总体长势好于去年。9月下旬以来,我州气温比往年偏高,雨水比往年偏少,初霜期在9月25日至26日,比往年晚一周左右,促进了农作物成熟、丰收。预计粮食产量可达138.5万吨,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果菜、经济动物等产业优势明显,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预计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12亿元,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36亿元,以棚膜经济为主的蔬

4、菜产业15亿元,以苹果梨为主的水果产业3亿元,以梅花鹿、林蛙为主的经济动物产业6亿元。中药材留存面积稳定在4.5万公顷的阶段性水平,其中人参、西洋参4000公顷左右。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2亿袋,继续保持历史最高水平。棚膜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申报省级棚膜蔬菜园区11个,完成新建蔬菜棚膜任务面积3500亩。开展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参与省农委牵头的政策研究,制定了延边苹果梨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二)村屯环境提升工作扎实推进。紧紧围绕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和全州“村屯环境提升”两项重点工作,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全力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

5、,先后出台关于落实2021年村屯环境提升重点村建设任务与责任分工、包保帮扶的通知、延边州“十佳”魅力乡村评选办法、延边州“十佳”特色乡镇评选办法、关于开展延边州“十佳”特色乡镇和第二届“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的通知文件,对全州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明确了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州政府召开了村屯环境提升协调会,县(市)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和谋划,各级部门全力支持,协调配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全州新农村建设已投入资金3.06亿元,实施建设项目865个。州财政拿出专项资金300500万元,各县(市)财政也分别列支专项资金5002500万元不等。同时,积极整合、集中使用各涉农资金,实现资

6、金效益最大化。目前,已完成泥草房改造1166户,新修道路284公里,新建边沟315公里,植树56万余株,安装路灯2450盏。三是强力营造氛围。在去年成功举办的首届“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基础上,今年,州委、州政府决定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十佳”特色乡镇和第二届“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将在州、县(市)主流媒体开辟专栏,通过对候选乡镇、村屯的形象展播、专题访谈、人物宣传、培训提升、跟踪报道等形式充分展现候选单位的成就,作为观众投票和评委会的评审依据。同时在延边信息港开通网络投票,激励城乡各界共同参与。四是社会各界共同帮扶。由30位州级领导带头包保,安排60个州级帮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258个

7、县(市)直部门,开展定点帮扶示范村活动,形成了全州上下合力共帮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 (三)专业农场建设实现新突破。按照中央1号文件关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精神及省、州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共发展专业农场234家,专业农场总数达到685家。专业农场经营土地面积5.1万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14%,流转土地面积占经营面积的85%,平均每家专业农场经营土地面积74公顷,涉及土地流转农户2.2万户。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全程跟踪,切实搞好专业农场服务。由县、乡领导、农业技术干部担任专业农场联系人,帮助专业农场做好从注

8、册到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服务;按照“全省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方案”要求,重点对专业农场进行技术培训,全州落实9万亩高光效示范面积中,40%面积落实给了专业农场;切实做好专业农场政策性保险保费补助和项目申报工作,全州专业农场保险保费补助404万元,申报省扶持项目10个,争取省扶持资金100万元。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专业农场生产资金。针对专业农场生产所需资金量大而抵押物不足的情况,在前两年创新土地经营权他项权证质押贷款、联合推荐担保贷款的基础上,今年又拓宽了专业农场贷款渠道,开展了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共为31家专业农场贷款1100万元。三是纳入立法程序,保障新型经营主体法律地位。xx州促进

9、专业农场发展条例在xx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后,得到了今年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在法律上为专业农场发展给予了更加充分的保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创办专业农场动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发展专业农场工作。州发展专业农场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简报9期,特别是条例公布实施后,在延边日报开辟了发展专业农场专栏,印制条例小册子3000本、布告1200份分发、张贴到乡村。 (四)科技兴农力度加大。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服务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959期,开展专题讲座1410场次,完成培训32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9.5万余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举办了

10、“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邀请以李玉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团,就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品种选育、精准化栽培、保鲜与加工及循环发展等方面,进行授课,培训科研及生产技术带头人50多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广高光效栽培、水稻抗冷综合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十项重点技术。其中,高光效技术示范总面积9万亩,分别落实到敦化、和龙等5个示xx县(市)、40个乡(镇)、202个村(屯),参与农户2306户,专业农场和专业合作社122家,种粮大户64家。据测算,今年高光效技术平均增产6%以上。加强种植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工作机

11、制,推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以专业农场为主)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积极申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2项,获批立项9项。依托延边农科院,联合吉林农大、延边大学农学院等省内外科研单位,针对影响我州农业生产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等积极开展科研攻关,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严格规范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坚持“增加总量、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原则,扶持专业农场、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主攻薄弱环节,向插秧机械、免耕播种机械和收获机械倾斜;加快推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开展送

12、油下乡,加强农机检修服务,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提高农机化综合能力和水平。全州拖拉机保有量发展到83014台,同比增长6%;农机总动力194万千瓦,同比增长10.9%;农业机械原值27.6亿元,同比增长23.2%;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4.8%,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 (六)农业产业化及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储备、申报和争取项目。获批州本级和5个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开始组织实施。全州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总投资2190万元,其中认证、监管项目设备已到位。截止目前,全州共争取农业项目资金2.5亿元。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扎实开展,农业产业化和农

13、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着力培育、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努力提高对龙头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积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调研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帮助重点企业与银行衔接,解决融资贷款问题。启动实施2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6.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5.2亿元。可新增州级龙头企业20户以上,总数达到260户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实现231亿元,同比增长18.5%;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预计实现442亿元,同比增长14.1%。 (七)农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吉林垦区危房改造

14、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八步程序、抓住三个节点、建立三个机制”的危房改造工作规范,切实抓好危房改造工作。今年,我州危房改造任务共571套,截至10月底,已开工571套,开工率达100%;基本建成291套,基本建成率51%,其中已竣工251套,竣工率44%,累计完成投资688.85万元。积极谋划垦区项目建设,优化垦区农业生产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水果、食用菌、水飞蓟、蓝靛果等高效特色产业。投入2100多万元,实施垦区道路、安全饮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落实惠及国有农场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656万元。垦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八)农产品质量监管及市场信息

15、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农产品检测工作,完成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例行检测4次,抽取蔬菜、水果样品120个;棚膜蔬菜和大地蔬菜专项检测1次,抽取样品200个;食用菌和人参专项检测5次,抽取样品170个。检测合格率为99.8%,处于高水平的稳定状态。精心组织,圆满完成“第十二届长春农博会”、“中国绿博会”和“中国农交会”的参展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三品”认证等工作;会同州食安办等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州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1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3个。强化农业信息工作。组建“12316专家热线”和“12582农信通短信平台”专家团队

16、,吸纳专家91人;建立“零公里信息报”发送点1000多个。向农民发放农业信息化书籍1400本、宣传单10000份、农民信息员联系卡2021个;采编“三农”文字、图片信息资料1000多篇幅,共向各级网站、新闻部门上传稿件800余篇。通过网站等途径发布信息6000余条,回答农民咨询问题800余人次,百姓热线回复率100%。 (九)农业执法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能力。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工作,会同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全州农业部门共出动农业执法检查人员2688人次,整顿农资市场61个,检查农资经营单位和生产企业1458次,立案查处62起,查处结案58起,受理举报投诉16件,挽回经济损失275万元。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规范了农资生产经营水平,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净化了农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