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92751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孜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甘孜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甘孜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甘孜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甘孜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孜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孜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孜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关于下发甘孜州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42016)的通知各县委、县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省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州属企事业单位:现将甘孜州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42016)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甘孜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活动领导小组(代章) 2014年8月28日甘孜州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42016)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按照关于全州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的意见(甘

2、委发201414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创建范围:全州各县、乡(镇)、村(社区)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寺院及驻军、武警部队等。(二)创建目标:到2016年,将全州90%以上的县和驻军、武警部队,80%以上的乡(镇)及党政机关,70%以上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寺院基本创建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或示范单位,为全面创建具有综合示范效应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打下坚实基础。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特色化“三化联动”,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生态品牌,实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公共服务趋

3、于均等、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全域旅游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全州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民族关系和谐稳定。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有效,把握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民族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观念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培育起凝聚全州人民的甘孜精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社会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文化实现传承发展。建成一批民族文化传承点和民族文化广场,培养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培

4、育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康巴民族文化,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艺术得到保护和发展,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大力推进基层文化服务建设,推广广电节目全覆盖,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正能量得到弘扬。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农区交通、饮水、用电、就业及就医等条件得到全面提升,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建成全国藏区一流教育州的基础更加巩固,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强,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更加深入,文化教育科技交流更加广泛,与沿海城市的连接更加紧密,睦邻友好关系不断加强。二、创建步骤(一)宣传发动阶段:(20

5、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健全组织机构,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制定完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及统筹发展、宣传教育、团结和谐等各项工作措施,创建活动全面启动,认真查找解决影响创建活动的问题,完善各类基础数据台账和创建工作制度,选定一批示范点推动建设。(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工作全覆盖和依法治州等活动,以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工作进步、民族关系和谐等内容为工作重点,认真开展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础。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全州70%以上的县和驻军、武警部队、60%以上的乡(镇),40

6、%的村(社区、寺院)及60%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或示范单位。(三)争创达标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努力推动全州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区域和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全民素质得到提高,抵御分裂渗透、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更加牢固,努力达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标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全州90%以上的县和驻军、武警部队,80%以上的乡(镇),70%以上的村(社区)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寺院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或示范单位。三、主要任务(一)构建统筹发展示范。坚持以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加大

7、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共建,均衡发展,努力将甘孜建设成为全国藏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1.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四个交通”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雅康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加快发展农村公路,不断完善公路客货运输配套设施,努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抓好康定机场运营,力争新开辟3至5条航线,加快格萨尔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远村点亮”和“电力天路”工程,加快推进电网建设,实现100%乡、村通电。大力推进“甘露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面解决全州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口6.5499万人。大力推进“智慧甘孜”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计划,实现国

8、道317线、国道318线及4A景区通信全覆盖。2.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围绕把我州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完善和优化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分工体系。按照两轴、三域、四重点的空间布局,形成国道317、318线为轴,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旅游大通道。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形成甘孜州东部、南部、北部独立互补的旅游区域,构建“两环一区”(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环亚丁旅游经济圈、康北康巴文化旅游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利用我州独特稀缺的生态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香格里拉之魂”、以贡嘎山旅游环线为主

9、体的“香格里拉之巅”、以丹巴为重点的“嘉绒文化区”,以德格为中心的“格萨尔文化”中心等世界级旅游精品和特色旅游集镇、旅游村寨、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国家级公园试点,重点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节庆品牌,形成较完整的旅游品牌体系,将我州建成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建成国际特色精品旅游区和藏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先进区打下基础。3.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有序发展能源产业,全面推进“两江一河”水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中小流域水电开发。稳步开展水电移民工作,坚持前期补偿补助和后期扶持有效结合,努力实现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有序发展优势矿业,加强矿产勘查,持续整顿矿业秩序,做

10、大做强优势矿产。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水果、特色牦牛肉、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休闲观光农牧业六大产业;着力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以主体培育为关键,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以体制创新为驱动,着力增强农村改革活力。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演艺娱产业、影视制作业、印刷复制出版业、网络动漫业、民族手工艺和户外体育业,形成“一园三区”文化产业布局,着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对外交流的窗口产业、团结稳定的和谐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中藏药业,着力抓好“二园区、五基地、五体系”建设,实现药材种植规模化、中藏医药研发系统化、产

11、业生产流通集约化、中藏医药服务特色化。4.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旅互动、产村相融的要求,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新村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增收为目的,加快推进农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发展肉、茶、菌、果、药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抓好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新村,力争村容村貌有新变化、产业发展有新气象、农牧民收入有新提升,最终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5.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全州“三轴三圈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和“2326”的城镇等级结构,

12、建好县城、做大乡镇、做美村寨,完善规划科学引领,强化旅游统筹,完善城镇功能,创新制度机制,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加快发展康东地区,着力打造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城镇圈,把康定打造成国际旅游小镇,把雅江、道孚县等打造成民族风情旅游小镇;优先发展康南地区,着力打造环亚丁国际旅游城镇圈,以理塘、稻城为重点,打造精品小城,巴塘、乡城、得荣等县主动融入、加力推进;稳步发展康北地区,着力打造格萨尔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圈,以甘孜为重点,白玉、德格、石渠、色达等县城主动有为。深入实施撤乡建镇,将一批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基础条件较好,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乡按程序申报为建制镇。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和农村管理体制改

13、革,推动城镇与产业联动发展,提升城镇吸纳就业创业能力。到“十二五”末,实现康定建市,全州28个乡撤乡建镇;城镇设施逐步完善,供水普及率达100%,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明显提升。6.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州,加快生态经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生态文化建设,努力提升生态环境和质量。以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为契机,抓好主体功能区建设,保护全州生态环境。重点加强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的消耗管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加强统筹协调,禁止无序开发、乱采滥挖。加强“两江一河”流域和城镇周边水土流失治理,推进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四化

14、”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鼠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快实施州内河系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和造林绿化。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二)打造民生幸福示范。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切实解决群众民生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全州各族群众在惠民实举中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1.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基础、新村、能力、生态”等五项扶贫工程,为2020年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奠定基础。以发展旅游为主导,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中藏医药业和

15、民族文化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带动扶贫攻坚;继续实施交通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动“电力天路”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夯实扶贫基础;按照“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要求,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倾情倾智推进民族团结新村建设。以康巴英才工程为载体,加大基础人才的培训,为推动全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坚持不懈推进能力扶贫。把移民安置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全面推进水电开发移民工作,全力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积极实施人才就业保障工程。多渠道挖掘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扶持,积极解决

16、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促进全民就业,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政策措施,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加强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工艺、民族表演艺术等民族文化相关技能人员培训。继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就业技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立足对口支援,加大异地就业力度,着力推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3.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程。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州、县、乡(镇)、村(社)四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