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92732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外固定支架护理一 概述骨外固定支架是将骨折两端用针或钉钻入后在皮外将其固定在外固定架上。此法非一种内固定,也不是外固定,但起到了过去内固定和外固定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优点:固定方法简单、稳定、可靠、有效。组织损伤小,可以进行二次复位调节,便于术后伤口换药,有利于控制感染,可早期功锻炼,拆取方便,无需二次手术。缺点:针眼渗液,感染较多见,固定针松动、断裂影响效果,体外装置会影响患者美观。二 护理1 心理护理 护士应积极宣传外固定支架的优越性、方法、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2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

2、钙质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3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应密切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感觉和运动情况,观察有无过度牵拉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4 疼痛护理 由于肢体肿胀及针眼处皮肤牵拉可引起疼痛。应关心安慰病人,教会病人松弛疗法,适当给予镇痛剂。5 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4 并发症护理 (1)钢针松动 钢针松动是常见的并发症,会影响到外固定的稳定,导致骨愈合不良或继发感染。其发生的原因与钢针的部位,穿钉技术及生物力学因素有关。另外,不稳定的骨折和过早负重也是引起钢钉松动的重要因素,应每日检查外固定器螺钉的松紧度,紧固连接螺钉,保持有效固定,适当延

3、长患肢不负重的时间,防止钢钉松动。(2) 感染 钉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观察钉孔有无渗血渗液,渗出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每日2次用75酒精滴钉孔,保持钉孔部位清洁干燥。不要把钉孔周围的痂皮去掉,因其起屏障作用,能有效防止细菌及污物进入钉道。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术后5天内体温不降至正常甚至更高,要注意有无全身感染情况及钉孔周围有无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并定期做血常规检查,警惕发生钉道感染。如发生感染,应立即抬高患肢,停止关节锻炼,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时清除钉道分泌物,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感染严重者须切开引流。(3) 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原始损伤或钢钉横行通过骨筋膜室及骨折后渗血、出血使

4、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并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及伤肢远近端的关节活动,以促进淋及静脉回流,密切观察肢体肿胀、疼痛、活动、牵拉痛及动脉搏动情况等变化,应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肿胀明显时,遵医嘱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1-2次/天。如出现皮肤苍白、发凉、紫绀、脉搏减弱或消失,应尽早手术切开,以免造成肢体坏死等严重后果。三 健康教育(一)功能锻炼为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手术后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术后第1日开始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2-3次/天,5-30分钟/次。术后3日疼痛减轻开始上下关节的锻炼。固定可靠,肢体肿胀减轻后,病人可扶拐下地活动。如果活动后,肢体肿胀明显,应减少或暂停活动。(二) 出院指导嘱咐患者保持钉孔周围皮肤干燥,每日用75酒精滴2次,发现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去医院处理。坚持功能锻炼,加强饮食,多食高蛋白、高钙、易消化的食物,但应保持合适的体重。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防骨质疏松,定期门诊复查。四 护理质量评价1、患者焦虑减轻。2、患者恢复自理能力,舒适感增加。3、患者获得功能锻炼的知识,无明显的肌肉萎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