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_中国山水画__八年级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92378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_中国山水画__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五课_中国山水画__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五课_中国山水画__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五课_中国山水画__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五课_中国山水画__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课_中国山水画__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_中国山水画__八年级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1、简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2、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3、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听、想、讨论,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中国山水画,并简单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这部动画片讲的是什么内容?是根据什么画种制作而成的?”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1、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2、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

2、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能够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的一些知识。一、导入、揭题 播放视频资料央视宣传片水墨篇“这段视频中的内容,和课前看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 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是体现的一个国家的精神 老师小结:山水画不但能表述一个故事,而且还蕴含了很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中国的文化、精神。而早期的山水画主要是表现了真实的景物,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了其中二、山水画知识 师: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山水树木、天地云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山水画画家们把真实的景表现在纸上,供别人观赏,同时也在这变化莫测

3、的山水间藏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山水画的特点 出示溪山行旅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中内容”“画中是怎么表现悬崖峭壁等景物的”“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立轴(又称中堂) 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 留白:在作品中留下相对应的空白,体现空间的灵活性,白色的雾气萦绕着整个山体,由线条勾勒的整个山体在白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山:整个山壁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给人一种仰视(由下向上)的感觉, 瀑布:从山腰直流而下,从笔直的线条中似乎能够感受出瀑布的那种冲击力十分强大 崖壁上再输茂密,浓浓的墨团几乎占满了山头 山脚下:由近及远的山路凸显出画面的纵深感 动静结合:飞流直下的瀑布与静止的山间景色

4、,形成动静的对比,似乎把画家看到的那刻美景存留了下来。 峻巍的山势造成动人心魄的效果,使人感受自然造物的伟大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分别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赏析了溪山行旅图。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与溪山行旅图不同的山水画,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赏析 出示千里江山图 不同点: “从构图上讲一讲,这幅作品与溪山行旅图的不同之处。”长卷 “从色彩上来讲讲两幅作品的不同点。”水墨山水、青绿山水 知识点: 青绿山水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请同学们来谈谈你对这幅画的理解”生:“结合桌上的文字资料,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再评价一

5、下千里江山图”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分别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赏析了溪山行旅图和千里江山图,我们在评价一幅艺术作品时,主要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的。 四、深入与巩固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山水画的理解以及我们刚才学习到的一些山水画知识,来重新排列一下富春山居图 出示作品图片,学生交流、讨论、排序 1、2、3、4、5 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排列 浅绛山水:以淡红赭色彩渲染为主的山水画 五、作业 请每位同学写一段文字评价 要求: 1、富春山居图赏析 2、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 3、文字评价在100字左右 六、评价 1、请同学读一读自己

6、对这幅画的评价 2、请其他同学评价一下,也能够补充 3、老师小结:老师也写了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请同学们读一读,和自己写的比较一下,哪些方面是同学们没有写到的(富春两岸,峰峦坡石,似初秋景色,树木苍苍,疏 密有致地长于山间江畔,其间有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并写有平沙及溪山,远处的飞泉茂林。整个画卷有咫尺千里之势。此图技法和艺术效果上表现如下:一、构图复杂、富于层次,无堆砌拼凑之感;二,笔墨简洁,活泼自然,无做作;三、群山杂树,巧为概括;四,笔墨技法,披麻兼斧劈,略施浅绛,显得格外简淡天真。可见没有充足的功力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艺术效果的。) 七、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

7、、听、想、讨论,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了中国的山水画,并简单谈了谈自己对不同的中国画的感受。而这三幅山水画都是我校百幅经典名画中的作品,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其他的名家之作。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课件展示祖国各地风光,从名山大川的雄伟到小桥流水的秀美,从滚滚江水的磅礴到江平如镜的娴静,从枫叶如火的热情到枝叶凋零的萧条。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给画家无穷的创作灵感。2、讨论分析课件展示多种以风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速写、中国画、水彩、水粉、油画、摄影等)。教师抓住时机展示西方的风景画、中国的山水画,并提出问题: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西方的风

8、景画成熟阶段,以英国的康斯太勃尔为杰出代表。1821年创作的干草车是他的代表作品。画面呈现的是单纯而普通的乡村场景:运送干草的马车在涉水渡河,远处草地上沐浴着闪烁的阳光,广阔的天空中飘动着云彩,一切都那么简洁、质朴、自然。忠实于自然是西方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采用“三段式”平远构图法,上段是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景是一片浩瀚而平静的水面,不着一笔,以虚为实;下景为近景,坡丘上几棵稀疏的枯枝,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一片空旷孤寂。(教师介绍倪瓒的身世,让学生体会画家借景抒情。)同样是山水风景画杰作,却各具不同的风貌。一个是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一个是焦点透视;

9、一个崇尚气韵生动,一个追求光色变化;一个讲究笔墨情趣,一个遵循自然真实;一个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一个物我两分,忠实表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即在于对“气”和“光”的侧重不同。3、探索发现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以此为题,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教师准备的山水画作品展开研究。中国画中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美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说起这意境之美,让我想起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宋代,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经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成为翰林图画院的成员。而考试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由宫廷主考人在古诗中寻找一句现成诗句,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考的画家们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

10、的诗句变成可视的图画。有一年,皇帝宋徽宗赵佶取了这么一个题目:乱山藏古寺。大家现在可以静静地思考:如果是你在考试,你会如何表现呢?有人画乱山之中露出一个塔尖;也有人画古寺的一角。而真正高明的是画了在荒芜的山野之间画一副飘扬的幡,又或是只画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担水足矣。如此一来,就巧妙的表现了“藏”这一字的意境。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几乎全为空白。但却突出地表现了江面上一种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从而更加衬托出渔翁的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广阔而富有的诗意的意境。这正如柳宗元的诗江雪所述“孤舟蓑笠翁

11、,独钓寒江雪。”。万山红遍李可染,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色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现出秋天的迷人景色,借毛主席诗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4:小结:中国山水画正是通过构图,空白,墨色的运用来寄托画家的人生理想和品格追求的,讲究诗情画意,这就是山水画的灵魂,即画中的意境。4教师结合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示范山水画的作画步骤。5、作业: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用已经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表现山水画意境的中国画。(播放古筝名曲)6、评价,总结。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

12、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

13、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

14、绘,用三、四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意而似天成。 生于上世纪初的画家李可染自称是“苦学派”,即使功成名就,他依然笔耕不辍,70岁高龄还走访名山,写生作画。本期让我们认识这位做人踏踏实实、作画勤勤恳恳的画家李可染。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这是李可染先生(19071989)从事艺术探索几十年的一个总结。“胆”更多地是指在笔墨上下苦功,“魂”是指画的意境。李可染用自己一生的创作诠释了这句话的意蕴。李可染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取名永顺,后改名可染。父亲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双亲均不识字,所以他的童

15、年没有“书香门第”那一套旧礼教的拘束,他可以经常与草丛里的蟋蟀蛐蛐、憨厚老实的水牛、淳朴的牧童为伴,这些大自然中的天然图画成了李可染最早的习作对象。李可染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画家,六七岁时便能写一手好字;13岁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21岁考上了国立西湖艺术学院,从此走上了艺术之路。为了作画,李可染放弃了一般人常有的娱乐和各种嗜好,他的画室除了书籍、画册、文房用品外别无长物。他平时作画常用的也是“实者慧”、“学不辍”、“峰高无坦途”这几枚印章。他常说:“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李可染除了闭门作画外,就是风尘仆仆地上山下乡。上山采风,是为记下瑰丽苍茫的名山大川;下乡写生,是为观察田间地头的农民劳作。山川乡土之间留下了李可染刻苦作画的身影,速写本里也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写生草图。但李可染并不满足于写生习作中“量”的累积,他经常反复审阅自己的习作,不满意就废掉重新画。这也是李可染为什么作画勤奋,但面世作品少的一个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